闹钟实验报告

LCD LCD 片选 片选 代码 代码 喇叭 震荡震荡 电路电路 AT89C51 AT89C51 喇叭 调时电路 调时电路 。3 硬件设计

3.1 主控芯片AT89C51的设计

在本LCD电子闹钟设计中就是采用利用我们熟悉的AT89C51单片机为主控芯片。AT89C51单片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I/O口以及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等部分构成。其存储器在物理上设计成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两个独立的空间,片内程序存储器的容量为4KB,片内数据存储器为128个字节。89C51单片机有4个8位的并行I/O口:P0口,P1口,P2口和P3口。各个接口均由接口锁存器,输出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组成。P1口是唯一的单功能口,仅能用作通用的数据输入/输出口。P3口是双功能口除了具有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外,每条接口还具有不同的第二功能,如P3.0是串行输入口线,P3.1口是串行输出口线。在需要外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扩展时,P0可作为分时复用的低8位地址/数据总线,P2口可作为高8位的地址总线。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3.2 时钟电路部分设计

AT89C51系列的单片机的时钟方式分为内部方式和外部方式。内部方式就是在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的两引脚外接晶振,就够成了自激振荡器在单片机内部产生时钟脉冲信号。外部时钟方式是把外部已经有的时钟信号引入到单片机内部。时钟电路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在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时钟有两方面的

图3.2

含义:一是指为保障系统正常工作的基准振荡定时信号,主要由晶振和外围电路组成,晶振频率的大小决定了单片机系统工作的快慢;二是指系统的标准定时时钟,即定时时间。

本LCD电子闹钟设计是采用内部时钟方式,用一个12MHz晶振和两个30Pf瓷片电容组成,为单片机提供标准时钟,其中两个瓷片电容起微调作用.其电路图见图3.2。

之所以采用高性能的振荡电路,因为:

1.单片机电子钟的计时脉冲基准是由外部晶振的频率经过12分频后提供,采用内部的定时/计数器来实现计时功能。所以,外接晶振频率精确度直接影响电子钟计时的准确性。

2.单片机电 子钟利用内部定时/计数器溢出产生中断(12M晶振一般为50ms)再乘以相应的倍率来实现秒、分、时的转换。大家都知道从定时/计数器产生中断请求到响 应中断需要3-8个机器周期,定时中断子程序中的数据入栈和重装定时/计数器的初值还需要占用数个机器周期,还有从中断入口转到中断子程序也要占用一定的 机器周期。

3.3 LCD显示电路部分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本设计并没有采用常见的LED,而是采用了型号为1602的 LCD。LCD有LED数码显示更好的更的直观效果,也更加经久耐用。液晶显示模块体积小功耗低、显示内容丰富,现在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已经是单片机应用设计中最常用的信息显示器件之一了。本LCD是2行16列液晶 可显示2行16列英文字符,有8位数据总线D0-D7,RS,R/W,EN三个控制端口(共14线),工作电压为5V。没背光,和常用的1602B功能和引脚一样(除了调背光的二个线脚). 该模块也可只用

D4-D7作为四位数据分两次传送。这样的话可以节省MCU的I/O口资源。 引脚说明,见表3.1。

VDD:电源正极,4.5-5.5V,通常使用5V电压;

VL:LCD对比度调节端,电压调节范围为0-5V。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但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因此通常使用一个10K的电位器来调整对比度

或者直接串接一个电阻到地;

RS:MCU写入数据或者指令选择端。MCU要写入指令时,使RS为低电平;MCU要写入数据时,使RS为高电平;

R/W:读写控制端。R/W为高电平时,读取数据;R/W为低电平时,写入数据; E:LCD模块使能信号控制端。写数据时,需要下降沿触发模块。

D0-D7:8位数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