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当今老龄化问题论文

互联网+与当今老龄化问题

第3章 “互联网+”时代下的老年市场

3.1 为什么要开拓老年市场

为什么要开拓老年市场呢?

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讲,今天的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通过往年资料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的人口总数达到2.12亿占全国总人口15.5%,而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占总人口数的10%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而当今中国养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当下的“互联网+传统行业”大多都是迎合青年人,市场接近饱和,而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少,普及率不高。因此开拓老年市场有很大的前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而生活在上个世纪工业时代的长辈们对新事物难以接受,同时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也加快了这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更有必要去开拓老年市场让老年人适应这个时代。

3.2 老年人眼中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直接改变了我们的传统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但是老年人对这个新时代的适应能力过于缓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但6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仅为2.4%,虽然这一比例较2011年的0.7%有较大增幅,但老年人整体上网比例仍然很低。当然这一数据统计年份过早,且近年也没有相关统计,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人数逐年增加是事实。

想真正了解老年人眼中的互联网+时代只用通过自己的亲身调查或许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通过走访不同的城市地区发现近年来使用或联网的老年人逐年增加和上述数据得出的结论一样。通过与老年人的交流也了解到老年人眼里的互联网+时代。

在西安,亲戚家老人因腿脚不利索只能常年待在家中。过去靠子女下班回家做饭。后来有了网络外卖app子女通过软件叫餐送到家中过年串门时闲谈了解到老人习惯了陌生人送餐上门也在子女的指导下学会了自己使用网络外卖app叫餐;在杭州与一位老年人交谈了解到因孙子在外地读书,常年见不到,起初通过子女与孙子视频聊天时才能见一面。到后来自己学会使用微信与孙子聊天;高中母校老三届聚会,我外公也是当年的校友之一,今年聚会前夕通过微信建起了老

4

厦门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三届校友群,通过外公了解到起初只有一位老校友使用微信后来演变成大多数人都在使用到没有用过微信的校友甚至会觉得自己落伍了。这就是身边老年人眼里的“互联网+时代”。

3.3 制约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因素

与不同城市,不同年龄的老年人交流发现: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普及率高;在60—80岁范围中随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比例减少。因此得出结论,制约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三个主要因素;

1. 经济因素 2. 思想开放程度 3. 身体情况

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年人使用手机也是一样。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条件下老年人才能接触到互联网。所以发达地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普及率大于相对贫困的地区。而随着中国近几年发展。绝大多数地区已满足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条件。

思想开放程度:

虽然今天的中国大多数地区已经满足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但是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还是存在地域差异。城市普及率高,农村普及率低;一线城市普及率高,二三线城市普及率低。所以制约互联网在老年人群中普及率患有思想开放程度的影响。正如当初朋友说,我家老人生活在城市,很早就接触到这个新时代产物;但是他家祖辈一直生活在农村,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才有人开始接触这个东西,对于互联网相对比较陌生。老年人还保持传统观念,对接纳新事物还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年轻一代人是一直生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而长辈们是从过去的工业时代过渡到今天保持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对接纳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思想开放程度也是影响老年人的对互联网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身体情况

为什么相对于老年人,年轻人更能快速融入这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呢?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观念,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在加上做为使用媒介

5

互联网+与当今老龄化问题

“手机”“电脑”大多都是迎合年轻人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病症出现,对信息处理速度慢,老花眼等病症因素制约着老年人使用手机、电脑。制约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也正如上述所说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互联网普及率相应递减。

综上所述,如何去开拓老年市场是这个互联网+时代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6

厦门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第4章 信息时代莫忘老年人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让老年人尽快适应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拉近老年人与时代距离。同时也为中国养老事业减轻负担。

4.1 老年人的“手机课堂”

眼下智能手机成为年轻人的“标配”,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年龄知识层次的影响已经在这个时代落伍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能够像年轻人一样玩转智能手机的少之又少。而对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大多也只会接打电话、收发短信、聊天社交、浏览互联网新闻。对于向年轻人一样购物、支付、预约、挂号、却显然不及格。通过查找资料,日常调查发现: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但是对于扫码付款、网络购物、网络叫餐、手机导航等功能却望而止步多数老年人反应年纪大了,这些智能的东西不会用也不敢用。尤其是需要移动支付的智能服务,比如美团外卖、滴滴出行老年人都不大敢尝试。而进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为老年人开办的“手机课堂”帮助老年人摆脱这一窘境。

什么是“手机课堂”

大多年轻人通过自学、摸索、并且对新事物适应速度快从而很快掌握智能手机。而老年人固有的传统观念,对新事物适应速度慢很难通过自学探索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因此“手机课堂”出现了。顾名思义,手机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手机课堂进入社区

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窘境。大多城市社区不约而同的为老年人展开了类似于“手机课堂进社区”的活动。苏州市娄门街道梅巷社区开设了智能手机学习系列工坊;双塔街道钟鼓社区联合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启动“老年电脑班”手把手教老人们学习电脑知识、互联网应用、手机应用等;宁波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走进镇安社区为老年人教授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

4.2 属于老年人的“互联网+”时代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存在的弊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隐患。互联网的多元化也衍生了诸多风险,那么老年人

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