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的原因解释,可用自明的命题证明的东西不需要意义不明的论辩,用他的话说:?勿用浪费较多的东西去用做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同样做好的事情。?这句话后来被转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就是?奥康德剃刀?的来由。
10.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神学世界观所涉及到的神学理念之一,他说:?父、子、圣灵,各位都是完全的,所以它是三位一体,而不是三重。?奥古斯丁特别强调,这种神性的三位一体与感性事物是截然不同的。在现实事物中,一件事物并不像三件事物一样多,而二件事比一件事物多;但在至高的三位一体中,一位等于三位,而且他们本身是无限的,因此,各位在各位里面,大家在各位里面,各位在大家里面,大家在大家里面,并且大家合而为一。这样,奥古斯丁就论证了所谓的三位的合一性和平等性。合一性和平等性说明了神的唯一性,同时又是无所不在的。
11.圣史与圣域/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这一历史事件在基督教内部引起沮丧、恐慌的情绪,以及在异教徒中产生幸灾乐祸的情绪。为了鼓舞士气,坚定信仰,奥古斯丁写下《上帝之城》,对历史作出了圣史与信史的区别。圣史是《圣经》所记载的上帝启示于人的事件,分成三个阶段与创世六天相对应。《旧约》描述的以色列人的历史构成前五个阶段。《新约》记载的耶稣基督活动是圣史的最后阶段,圣史结束与耶稣为人类献身之时。信史即历史学家记载的事件发生时间与圣史平行,在圣史结束以后仍然持续。圣史结束了耶稣之死的观点意味着圣史之后的俗史与人类命运无关,不但世界末日不可预测,而且世俗人事的兴衰都不会影响圣史已揭示的恩典与拯救。
与之相对的是圣城和俗城相区别的社会观。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不同的爱组成了不同的城,?爱自己并进而藐视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爱上帝进而藐视自己组成上帝之城。?上帝保证?天上的和平?,世俗政权保证?地上的和平?。
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释,奥古斯丁说明罗马的衰亡不在于皈依了基督教,而在于皈依不及时,信仰不够虔诚,人类之被拯救依赖上帝的恩典和启示,而不维系于罗马的历史命运。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与文艺复兴运动(简答题)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753 更
新:2009-5-30
详细内容:二、简答题 1.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实在论立场。
托马斯的形而上学以存在和本质关系的学说为枢纽,对实体的等级、构造与差别作了全面论述。 他把实体分为三类,上帝是最高实体。作为存在的原因和自由上帝是存在于存在者的统一、存在与本质的统一。 第二类是精神实体。精神实体的存在活动不同于他们的本质,因为它们的存在活动不是固有的,而是获得的。他们获得存在活动接受能力被自身的本质所制约、限定。精神实体从上帝那里获得存在活动,它的本质是固有的潜能,它限制实体接受什么样的现实以及多少现实。精神实体之中存在与本质,或与潜在的区分意味着,它们不可能完全地、充分地接受或分享纯粹存在。这一点把它们与上帝区别开来。 第三类是物质实体。它包含着存在与本质,以及形式与质料的双重区分。?在由质料和形式组成的实体中,活动与潜在有双重组合,一是实体的组合,即质料和形式的组合;二是已经成为复合物的实体与存在的组
合。??托马斯从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入手,把实体看作由高到低的等级系统,上帝没有存在与本质区分,精神实体含有存在本质区分,物质实体含有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双重区分。区分越多,对现实性的限制越大,完善性越小。
2.简述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托马斯认为上帝被造物之间的类比关系使人可以通过认识被造事物来论证上帝的存在。托马斯强调,关于上帝的存在的证明必须是从经验事实出发,必须是?后天证明?,而不是?先天证明?。按照这样的想法,托马斯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个理由,其中前三个证明被康德归为宇宙论证明。 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这个证明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有些事物在运动,运动是一个事实,究其原因,一事物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