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简答题)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786 更
新:2009-5-30
详细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赫拉克利特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阐述。
在赫拉克利特的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学说中,逻格斯是事物之间转化的根本原则,是对立面之间对立统一的原则。对立面之间有以下关系:(1)、转化的关系:事物无时无刻不朝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这种变化。?万物皆变,无物常驻。?(2)、和谐的关系:对立的状态和相反性质的共存,产生出和谐。(3)、同一的方面:对立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4)、相对的关系:对某事物某一方面的取舍有不同的标准,事物的性质因评判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2.米利都学派是如何解释始基与万物的关系的。
米利都学派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这三位哲人都以朴素的思想来解释始基与万物的关系。
泰勒斯宣称?大地浮在水上?,水是万物的本原。 ?水?一方面是自然中的一种元素,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元素,因为它表现的是作为万物的开端和主宰而生化万物而且始终保持自身同一性的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的万物的本原是?无定?,在?无定?和万物生成的关系上,他认为生成起源于本原内部的两种对立的力量。本原虽无确切的规定和限定,但却包含着热与冷、干与湿等对立物。由于永恒的运动,这些对立物从?无定?中分离出来,从
而形成了世界万物。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生成,气蒸发生成火,凝结变为风,而后形成云,再凝结为水,继之为土,最后变成石头,从这些事物中生成其余的一切。
3.简述巴门尼德关于?真理与意见?的学说。
巴门尼德在他的哲学诗的开始,借正义女神之口,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和舌头为准绳;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真理之路通往?圆满的?、?不可动摇的中心?,而意见之路却?不真实可靠?。巴门尼德用?光明?和?黑暗?这两个领域比喻真理和意见的对象。
巴门尼德主张遵循真理之路,但却没有完全否定意见,他说,应该学习从真理到意见的一切,直到如何把不真的、但被相信的意见变成确定的、无所不在的道理。
4.简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的一句名言,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普罗泰格拉的认识论,即认为感觉是相互对立的两种运动的产物。
感觉是与感知的主体不同的东西,同样,感觉也是与引起的对象不同的东西。 因此,感觉实际上是被感知的东西的完全对应的知识,而不是对事物本身的知识。每个感觉就其发生瞬间来说是真实的,与此同时发生了与事物相联的被代替的内容(感觉的内容),但是感觉并不认识事物本身,其结果是每一个人不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而是按照呈现在他那一瞬间的感觉去认识事物,按照这种相对论,
对于每个人来说,事物就像在他面前表现那样。在此意义上,以一命题表述:人是万物的尺度。
5.简述德谟克利特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论述。
原子论的宇宙是机械论的、决定论的,任何事情都有原因,而原因必然产生结果,基此,德谟克利特把必然性与碰撞和运动等同起来,这样碰撞和运动便取代了传统上归之于必然性的决定力量,而这种决定力量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神圣之力。于是,没有什么是纯粹的碰巧发生,不可能有偶然的事件。在偶然性上,德谟克利特把最初的一切宇宙漩涡的形成归因于偶然性。宇宙形成论的原子运动也是随意的。偶然性不是任何事物的原因,对特殊类型的事物和个别事件的解释是由如下原则支配的:不存在偶然的事件,但也无法给出对根本的宇宙过程本身的解释。
6.简述德谟克利特的伦理观。
德谟克利特的伦理观与自然观向吻合。按照他的自然观,一切都遵循必然性而发生,遵照必然性的生活才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他称之为幸福,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幸福,下面是他的一些建议:
照顾好自己的灵魂,因为灵魂是人的善恶秉性所在,追求灵魂才是神圣的目标。追求智慧,因为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智慧使人善于思想,善于说活,善于行动。顺应自己的本性,不要做超越自己的事情,只关心力所能及的事情。过节制的生活,不要追求过多的财富,把精力放在幸福必须的事情上面。做正义和合法的事情,这样才能无所畏惧,无忧无虑,不要内心的谴责。不过,知错而改悔的人能重新获得愉快,这等于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7.简述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这一命题的意义。
苏格拉底认为,心灵的内在原则是德性。?德性?指过好生活或作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的技艺。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这条原则的意义有三: (1)知识的确定性。苏格拉底相信,只有通过定义表达的德性才是普遍的知识,反之,为不能够上升为定义的个人意见,?德性就是知识?为知识规定了一个可靠的标准,这就是善。
(2)真理的实践性。指真正知识有这样的动能;有了知识,便有了德性;没有知识,便没有德性。知识是德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3)道德的可教性。?德性就是知识?的一个推论是:德性是可以传授的,因为任何知识都有可授性。获得关于德性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只是认识自己灵魂之内的已有的德性。德性可授性和自然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统一。
8、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观念。
在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中,统治者(包括武士)除了国家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个人的利益。为了在统治阶层中排除个人利益,他按照了统治者共享财产和配偶的设想。柏拉图认为男女的差别只表现为生育中的不同作用,除此之外,女人和男人具有同等的自然才能,应该接受同等教育,担负国家职责,包括统治者的职务。男女统治者均由国家指定配偶,配偶不固定,致使统治者无家庭。并且,配偶在指定的时间内生育,以便能生出天性优秀的后代。婴儿出生之后即交给国家抚养,不属于父母。统治者也没有个人财富,只从生产者那里取得满足朴素生活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