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同用。
8.平。一韵到底,邻韵通押。 9.平。仄。可以通押。 二、1.也称“诗韵”。南宋江北平人刘渊在《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中根据《广韵》同用、独用原则,将《广韵》的206韵合并为107韵,金人王文郁《平水新刊韵略》合并为106韵。106韵成为元明清以来近体诗押韵的依据。 2.近体诗的一种,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3.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四句,有五绝和七绝。
4.排律,又称长律,近体诗的一种,超过八句。以五言为多。
5.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平仄是形成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近体诗对平仄的要求严格。 6.“对”指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否则是“失对”;“粘”指上一联对句的平仄和下一联出句的平仄大体一致,否则为“失粘”。
7.近体诗中有的地方平仄不能随意改变,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律,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就叫拗,拗了之后可以救,经过拗救的诗句仍然是合乎格律的。 8.犯孤平,指在格律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五言第一个字用了仄声,整个句子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叫“犯孤平”。救的办法是将第三个字由仄变为平,句式成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三、1.首句借韵。妍,先韵;余皆元韵。
2.押去声韵。住,遇韵,处,御韵。 3.押上声韵。皆属养韵。
4.首句借韵。青,青韵;余皆庚韵。 5.押平声韵,隔句相押。皆属尤韵。
四、略。 五、略。 六、略。
[练习二]
一、 过去作格律诗的口诀,意思是说七言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字平仄须按要求。这大致是对的。但又不完全正确。参教材1091页。
二、1.五言平仄为平平仄平仄,七言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该平而用仄,即拗,其后一字该仄而平,即救。
2.平仄皆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第四字该平而仄,为拗,对句第三字该仄而平,即救。 3.五言平仄为仄平平仄平,七言平仄为仄仄仄平平仄平,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该平而仄,为拗,五言第三、七言第五字该仄而平,即救。
4.五言平仄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七言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五言出句第三、七言出句第五字该平而仄,为拗,五言对句第三、七言对句第五字该仄而平,即救。
5.五言平仄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出句第三句该平而仄,一拗,对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为二拗,对句第三字该仄而平,此为双救。七言类推。 三、标平仄(略)。第一二首无拗救。第三首第四句“欲”拗,“风”救。第四首颈联“有万”拗、“向”拗,“无”救。第七句“泊”拗“船”救。第五首第七句“旧”拗“遗”救。
四、第一首的首、颔、颈联对仗。第二首颈联对仗。第三首颔、颈、尾联对仗。第四首四联皆对仗。第五首颈联对仗。
五、1.工对指工整的对仗,要求相对的部分事类相同,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句中对的对仗也算工对。宽对相对于工对而言,只要相对的部分词性相同即可,如“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2.流水对:一联中的两句字面上相对,但意思上是相承的,必须连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借对:利用一字多义或同音字形成的对仗。分为借义对和借音对。如“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中“李”借桃李义,“东郭沧江河,西山白雪高”中“沧”借“苍”的音。
4.句中对:一句内部有对得很工整的并列结构。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内的“天地”和“有无”。 六、此句为倒装句,和正常的句式相比属于一种错位。正常的语法习惯应说成“永忆江湖白发归”。由于字数、押韵、平仄和诗歌表达的需要,近体诗和散文在句法上有以下特点:活用、倒装(错位)、省略、紧缩。
B.[词 律]
一、填空:1.曲子词(曲、曲词、曲子)、今曲子。今乐府(近体)。诗余、长短句、歌曲、琴趣、乐章:
2.词调。词牌。
3.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阕,片 4.词律。钦定词谱。词林正韵。十九。
5.不限平仄相对。允许同字相对。位置并不固定。
二、词谱:每一词牌的格式。把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标注并汇编起来,借他人照着填写,创作词叫填词。
一字豆:豆即逗,指句中语气上作很短的停顿。一字豆在一句话的起首,作用是领起一句或几句,一般为去声的虚词。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扇面对:隔句对,一三句对,二四句对。诗中扇面对较少,词中常见,如“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从容”。
三、 词的平仄更严格,律诗以平仄相间的律句为主,词除了用这种律句外,还有许多在节奏点上叠平叠仄的
拗句,如“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等。 四、 韵脚及韵部略,可查《词林正韵》。
1.上阙四句为上声韵,句句韵;下阙四句换为平声韵,三韵。
2.上阙前两句入声韵,三四句换平声韵,下阙一二句入声韵,三四句换平声韵。 3.上下阙一韵到底。 4.上下阙均为入声韵。 5.平上声韵通押。
后 记
《古代汉语练习册》是古代汉语教研室的老师于1998年11月编写的。以后又分别于2000年9月、2002年11月、2003年9月、2005年8月、2008年9月修订,2011年11月再次修订。练习册涉及的内容以2011年出版的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依据。此次修订增加了针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部分延伸题。所附参考答案,仅供学生在做练习时参考,有些延伸题比较灵活,答案并不要求划一,故从略,同学们可根据所学古代汉语理论与知识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自己解决。
本次修订人员分工如下:工具书、修辞部分(刘君敬),文字部分(王珏),词汇部分(刘进),语法部分(于立昌),古书注解、古书句读和今译部分(王本灵),音韵、诗词格律部分(乔秋颖),最后由乔秋颖老师统稿。李申、叶正渤、车先俊老师参与了修订策划并审阅了修订稿。
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专业的同学为练习册的修订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在此向他们表示谢意。
由于时间仓猝,修订本难免仍存在一定的失误,希望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将来进一步完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
201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