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书练习一

依声托事”,也就是本来没有正字,而借用某个字。例如艰难的“难”,借用表鸟名之“难”;自己的“自”,借用表鼻子之“自”。假借字与被借字字形上是一个字,属于用字法的范畴。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中,依据音同或音近的关系而用另一个字代替本字或通用字的现象。例如《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其中用跳蚤的“蚤”代替早晨的“早”,这是音同通假;《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其中用箭矢的“矢”代替发誓的“誓”,这是音近通假。通假字与本字之间均是已经造好的字,二者同时存在。(2)从时间长短来看,假借字则是一经借用便借而不还,永久替代。而通假字则是临时替代,离开特定语言环境后,通假字便不复存在。艰难之“难”借表鸟之“难”,借用后一直在使用,其使用范围超过其本义。“蚤”离开具体的语境,会认为是跳蚤之“蚤”,而不会被认为是早晨之“早”。(3)假借字虽不能造出新字,但却能够产生新义,而通假字则不具备这一特点。例如“乌”本指乌鸦,假借为乌乎之“乌”,于是“乌”产生了叹词的义项。而“蚤”就无表早晨的义项。 2.略。 3.(1)本原字(古字)后来用作假借义,后起字(今字)表本义。例如:莫—暮。莫,本义为“日暮(mù)”。后来无定代词“莫(m?)”因音近假借“日莫”的“莫”字形,古字“莫”反倒专作假借义,今字“暮”专表本义。(2)本原字(古字)表示引申义,后起字(今字)表本义。例:丞—拯。丞,甲骨文象一人陷落阱中,另一人伸手拯救,本义“拯救”,后引申为“辅助”,古字表引申义,今字表本义。(3)后起字(今字)表示某一引申义,本原字(古字)表示本义及其余的引申义。例:道—導。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道理”、“引导”,后另造今字“導”专表“引导”这一引申义。(4)本原字(古字)产生的一些假借义,由本原字增添形旁构成后起字来表示。例:辟—避—僻。辟,甲骨文象人受凌迟刑罚之形,本义“刑法”;假借为躲避之“避”,另加形符辶(辵)构成今字“避”;又假借为偏僻之“僻”,另加形符“亻”构成今字“僻”。

4.异体字是形体结构不同或结构部件位置不同,但读音、意义完全相同的字。异体字形体差异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六书结构不同:①象形字与形声字的不同:鬲—,皃—貌。②会意字与形声字的不同:泪—淚,嶽—岳。(2)部件形体不同:①声符相同而形符不同:歌—謌,杯—盃。②形符相同而声符不同:蚓—螾,线—線。③形符、声符都不同:视—眂,邨—村。④会意字构形不同:災—灾,多——羣。(4)部件楷化方式不同:春—旾,虛—虗。

。(3)构件位置不同:和—咊, 群

三 词 汇

[练习一]

一、1.斤,斧子。1.刊,删改、修订。3.诛,责备。4.给,丰足,富裕。5.偷,得过且过,马马虎虎。6.训,法则,准则,规范。7.洞,透彻。8.掉,摇动。9.薄,迫近。10.比,并。

二、1.楷,法式,典范。2.逗,停留,停顿。3.讽,背诵。 4.艺,种植。5.伐,功劳。6.劝,勉励,奖励。7.字,生育。 8.则,准则。9.止,仪容,礼貌。10.登,庄稼成熟。

三、1.赡,充裕,足够。丰赡。2.损,减少。亏损。3.防,堤岸,堤坝。堤防。4.局,限制,拘束。局促。5.贼,杀害,虐害。戕贼。6.揭,高举。揭举。7.慢,傲慢不敬。怠慢。8.造,往,到。造访。9.废,停止。废止。10.逸,奔跑。奔逸。

四、1.兵,武器。走,逃跑。2.省,察看。给,丰足。3.伐、矜,夸耀。4.去,离开。亲戚,上古指父母兄弟等至亲。5.稍,逐渐。岁,年。6.齿,天年,年龄。7.河,黄河。8.涕,泪。零,落下。9.率,大致,通常。10.发,打开。

[练习二]

一、1.以为,两个词,以(之)为戮。2.死人,两个词,为人之事而死(为动用法)。3.地方,两个词,土地方圆。4.消息,两个词,消,灭,息,生。5.果然,两个词,果然这样。6.颜色,两个词,颜面之色,脸色。7.味道,两个词,体察道理。8.故事,两个词,旧日的典章制度。9.其实,两个词,它的实质。10.高兴,两个词,很高的兴致。

二、[徒]1.徒步,步行。2.步兵。3.徒众,手下人。4,徒弟,门人。5.只,仅仅。6.徒然,空空的。7.但。8.只,只是。[卒]1.步兵。2.终于。3.死亡。4.通“猝”。猛然,仓悴。5.尽,完成。[谢]1.道歉。2.推辞。3.告别,告辞。4.告诉。5.感谢。

三、1.得失,偏义复词。2.得与失。3.动静,偏义复词。4.动与静。5.利害,偏义复词。6.缓急,偏义复词。7.有无,偏义复词。8.星月,偏义复词。9.风雨,偏义复词。10.车马,偏义复词。

四、1.黾勉,努力。匍匐,趴伏地上。均双声。2.荒忽,心神不定。双声。3.觱发,大风触物声。栗烈,严寒。均双声。4.纷缊,茂盛貌,叠韵。5.潺缓,水缓缓流动。叠韵。6.倜傥,卓越,潇洒。双声。7.薜荔,植物名,叠韵。8.逍遥,安闲自得貌,叠韵。容与,逍遥自在貌,双声。9.萧瑟,秋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双声。10.缤纷,纷繁凌乱的样子,双声兼叠韵。

[练习三]

(一)均表示“看”,“观”是有目的地看,“见”是看的结果,“视”是看的动作,一般是近看。 (二)差别在于速度;“行”是一般的走,其前用“徐”、“疾”等修饰语,由“步”至“奔”,速度次递加快。 (三)有位置之别,“牙”在口腔后部,“齿”是门牙。 (四)有情态的差别:“哭”有声有泪,“泣”无声有泪,“啼”大声哀叫,“号”边哭边闹。 (五)有方式之别:“伐”,公开宣战,“侵”、“袭”皆不宣而战,“袭”更加秘密。 (六)有对象之别,“女”一般指未婚,“妇”指已婚者。 (七)有句法功能的差别,“畏”为及物动词,宾语较短,“惧”只有使动用法,“恐”的宾语一般比较复杂。 (八)有等级的差别:“诛、戮”是上杀下或杀有罪者;“弑”只用于下杀上,有贬义,“杀”无褒贬。

[练习四]

一、1.字,生孩子,本义。2.息,叹息,引申义。3.英,花,本义。4.厉,磨刀石,本义。5.逐,放逐,引申义。6.元,头,本义。7.集,鸟停息在一起,本义。8.向,朝北的窗户,本义。9.绥:车中把也,即车中的绳子,作扶手用的,本义。10.额。

二、[间]1.参与,引申。2.缝隙,本义。3.小路,引申。4.隔些时,引申。5.毛病,引申。6.偷偷地,引申。

[发]1.派遣,引申。2.开仓济民,引申3.把箭射出,本义。4.打开,引申。5.出发,引申。6.起,引申。 三、1.河,黄河,今扩大。2.丈人,老人,今缩小。3.响,回声,今扩大。4.恨,遗憾,词义加重。5.去,离开。今转移。6.狱,官司,案件,今转移。7.宫,房屋,今缩小。8.下流,地位或处境低下,今指品德恶劣,感情色彩由中性变贬义。

[练习五](略) [练习六](略)

四 语 法

[练习一]

一、1.官:名作动。授官。

2.后:方位名词作动。

3.广、轻:形容词作动,扩大、轻视 4.千、万:数作动,多出千万倍。 5.逃:不及物动词作使动。 6.疑:及物动词作使动

7.危、黔、赭:形容词作使动。 8.东:方位名词作使动。 9.夷、中国:名作意动。 10.利:形容词作意动。

11.友、臣:名词作意动,宾省。 12.貌:名词意动用法。

二、1.股肱:两个名词连用,前者活用,后者作其宾浯 2.深穴:名词后带介词结构补语。 3.职:放在“所”字后面。

4.善、罪:用在代词“我”之前。 三、1.腹、心:表行为方式,名作状。

2.众人、国土: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名作状。

3.日:时间名作状,表示“每日”。

4.倚柱、箕踞:动词性词组作状语,表行为方式 5.走:动作状,表行为方式。 四、1.大:重大的意义,形作名。

2.固:险要的地势;沃:肥沃的土地,形作名。 3.搜捕之风,动作名。 4.奔:奔驰之马,动作名。

[练习二]

一、1.孰:带选择性,哪一个。

2.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 3.何: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什么。 4.何:疑问代词作状语,为什么。

5.恶:疑问代词用在介词“乎”前面,哪里。 6.之:指示代词,这样。 7.前“之”,指赵盾,相当于“您”;后“之”指士季,相当于“我”。 8.连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主谓结构变成偏正结构。 二、1.前两“者”,用在动词词组后面;后“者”用在数词后面,都是特别指示代词。

2.“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为语气词。

3.代词“者”与“若”组合,译为“象??似的(样子)”。 4.语气词“者”用在因果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起提示作用。 5.行为主动者“臣”+所+介词“以”+名词性词组,“报??职分”。 6.“所”在动词“救”前=所以救。 7.“所视者”=所视,“所闻见者”。 8.“所”+介词“以”相当于“导致”。 9.所字词组作动词“无”的宾语。 10.“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为语气词。“所”与动词“进”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所进的人”。 三、1.两:特殊的基数词,专指成双成对才起作用的事物。

2.两:状态副词,指双方施行同一行为。 3.再:基数,相当于“二”。 4.贰:形容词,表示“副”。 四、1.分数,八又七分之一寸。

2.十、四:倍数。

3.四十万:概数,四十五左右。 4.三十六年:虚数,多年。 五、1.辄:时间副词,常常。

2.稍:时间副词,渐渐。 3.少:程度副词,稍微。 4.仅:范围副词,将近。 5.曾:语气副词,竟然。 6.相:范围副词,互相。 7.特:范围副词,只是。 8.益:时间副词,逐渐。

六、1.弗:否定副词,其后动词不带宾语

不:否定副词,其后动词可带宾语。

2.无:毋,用于祈使句,其后动词可带宾语。 勿:用于祈使句,其后动词不能带宾语。 无、勿都是否定副词。 3.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不,否定副词 4.莫、勿,都用于祈使句,表劝阻,否定副词。

[练习三]

一、1.以: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2.以: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3.以:连词,表目的,译为“用来”。 4.以:介词,表原因,省略介词宾语。 5.为:介词,表行为涉及对象,译为“对”。 6.为:介词,表行为涉及对象,替,省介宾。 7.以:动词,认为。为:表肯定的动词。 8.以:介词,用。为:动词,治理。 9.“以为”是“以?为”格式之压缩式,以:介词,因为,宾语省略。为:动词,成为。 10.指示代词“然”+转折连词“而”“这样,但是”。 11.让步连词“虽”+指示代词“然”“虽然这样”。 12指示代词“然”+承接连词“则”,“既然这样,那么 二、1.而1:表示转折,连接分句;而2:表递进,连接分句。

2.而:表示修饰,连接状语和谓语。

3.而1:连接分句,表转折。而2:连接主语与谓语,表逆接。 4.而:连分句,表条件和结果。

5.则:连接紧缩复句中的分句,表条件与结果。 6.则:表对比,连接两个分句。

7.则:表承接,表示后项情况的出现出乎意料,连接分。 三、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

2.用于充当句子成分的主谓之间。 3.用于前一分句的主谓之间。

4.用于主语与介词短语之间,具有突出介词短语的作用。 5.用于充当时间状语的主谓之间。

[练习四]

一、1.矣:表已然语气;也:表确认语气。

2.矣:表将然。

3.耳:表确认,同“也”。

4.焉:表指点引人注意的语气。 二、1.其:用于祈使句,表委婉语气,“还是”。

2.“且夫”:表示并且,同时表示要发表议论。 3.其:疑问句中表示猜度,“大概”。 4.唯:表示希望的浯气。 三、1.乎:表反问语气,

2.与:疑问句中带有猜想的语气。

3.耶:亦作邪,表选择问句,邪,表示说话人猜想大约是这样,但还不能深信不疑,要求对方加以证实。 4.诸:“之乎”的合音,表示一般的疑问语气。

四、1.也:表确认语气,与:表带有猜想的疑问语气哉:表反问语气,全句重点在“哉”。

2.矣:表已然,乎:表疑问,全句重点在“乎”。 3.也:句中顿宕语气,者:提示主语。

[练习五]

一、1.横线部分为:“为??所蔽”。被动句。“为??所”。

2.横线部分为全句。判断句:“??者,??也 3.横线部分为全句。判断句:“??,??也”。 4.横线部分为“见欺干王”。被动句:以“见”、“于”作标志。 5.横线部分为全句。被动句:无标志。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