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习题(北大、复旦版)

.ABD12.BD13.ABCD14.ABC15.ACD16.ABD.17.ABD18.ACD19.AC20.ABC21.AC22.ABC23.ABC24.ABD25.ABC26.ABC27.ABCD28.ACD

四、名词解释 1.问题小说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热潮,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其内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就业、家庭等问题,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2.乡土文学是20年代初期出现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热潮,是一些以“为人生”为目的的作家们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来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封建的陈规陋俗。代表作家为鲁彦、彭家煌、许杰等。

3.语丝文体是指语丝社作家融会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记的笔法,自筹新体,于“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又不失其含蓄蕴藉、稳健持重的风度,在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上可谓一时重镇。

4.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5.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6.零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作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三美”理论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 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建筑的美主要指节 与节 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五、简答、论述题 1.“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①周作人在理论上的阐释;②冰心、叶绍钧、庐隐、许地山、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创作实践;③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④间接受到易卜生的“问题剧”和“提出问题的文学”的俄罗斯传统的影响。“问题小说”的特点:广泛涉及婚姻恋爱、教育、就业、家庭、儿童等问题,其中最受作家关注的,则是对人生意义这一问题的思索与探究,表现了作家们关心社会、注目现实、探究人生的创作热忱和社会功利意识,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精神。“问题小说”的缺失:社会功利的倾斜使“问题小说”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

2.“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一些文学研究会的年轻作家和语丝社、未名社作家接受鲁迅的影响,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朴野之气一新创作界的面目,又由于挟带着各种乡情民俗的记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文学”创作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大多数小说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生动,开始显示了较为突出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乡土文学”形成了“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

3.从总体上看,文学研究会的创作,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弊,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他们创作的基本倾向则是趋于客观写实、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沉着厚实中流露出深沉、峻烈的情怀。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使写实主义形成了一道壮阔的洪峰,同时又呈现了各个作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范。如冰心的明丽晶莹、朱自清的精美秀雅、周作人的冲淡自然??文学研究会以其开阔兼容的风貌在20年代的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4.创造社的作品大都以自我为中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瑰烈的感情投影,或感伤或豪放,都充溢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叛逆意识,憧憬着光明的理想。个性主义的张扬是这些作家最突出的精神印记,“五四”时代追求个性解放,肯定自我价值的风气,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感伤苦闷的心理波澜,构成了这一派作家创作群体的多种侧面。自我写真的抒情

小说丰富了小说体式,更新了传统的小说作法,以不同于写实派的途径尽可能容纳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的内容,以较高的美学价值在“五四”时代激起了强烈反响。

5.1926年春,以《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形成。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主张“理性节 制感情”,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1927-1928年间,又办新月书店、《新月》月刊,追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更广泛地借鉴欧美格律诗体。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诗坛的“无治状态”,丰富了新诗的格式,巩固了白话诗的地位,为新诗的成熟作出了贡献。

6.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他们打破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者白描景物、直抒胸臆的老套,将笔触导向内心,以多种艺术手法,间接表现诗人细微的体验与复杂的心态,为新诗坛开了一个新生面。象征派诗人的共同艺术特色是:象征、比喻、想象、通感的大量运用,奇特的观念联络,跳跃、空白语词组合,重视暗示、追求诗意的朦胧之美。象征派诗人的这些艺术技巧,增殖了诗歌的内涵,也丰富了读者的审美体验,由此而产生了特殊的抒情效果和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7.“五四”时期社团蜂起,流派纷呈,相互竞争,彼此砥砺,使中国现代文学在第一个十年就形成了初步繁盛、多元并存的局面,独具一番“五四”气象,这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是“五四”文学的开创性质。在自由诗、格律诗、象征派诗、小说、杂感、美文、戏剧以及作品评论诸方面都产生了某种体式或开一代风气的奠基之作。二是“五四”文学的启蒙色彩。文学革命中,思想的启蒙与文学的启蒙交织在一起,“五四”文学染上了浓厚的人道主义、平民主义的色彩,构成了新文学现代意识的觉醒。三是“五四”文学的理性精神,对人生哲学的热衷在“五四”时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以文学为改造国民性、勾画民族灵魂、改造社会人生、有益人伦教化的器具,成了一种时尚。这就赋予“五四”文学以突出的理性批判精神。四是“五四”文学的感伤格调。感伤的浪漫情调感染了几乎所有的“五四”作家,使他们的创作抹上了或浓或淡的印痕,记录着新文学家艰难而不无寂寞的求索轨迹。五是“五四”文学的开放意识。“五四”的第一代作家们以开阔的襟怀收纳新潮,全方位地借鉴“他山之石”,从欧美到日本,从印度到苏俄,举凡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都既有理论上的引进,也有创作上的学步,乃至独创性艺术个性的追求,使中国新文学一起步就纳入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之中。

8.《尝试集》的思想:从总的倾向上来看,《尝试集》的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其中既有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之作,也有对劳动者人道主义的同情、悲悯及对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之作。

《尝试集》的形式艺术:①明白清楚,讲求“可懂性”。《尝试集》的多数作品体现了胡适“作诗如作文”,“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的主张。②平实、冲淡的意境。③托物寄兴。如《胡蝶》、《老鸦》、《鸽子》等诗,借形单影只的蝴蝶、桀傲不驯的老鸦与如意翻飞的鸽子抒写新文学拓荒者执着的追求和时感欢跃、时感孤寂的情怀。④在诗形和用韵上,不拘平仄,音节 自然,用韵自由。

《尝试集》以其“诗体大解放”和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在新诗史上占了一个光荣的位置。

9.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周作人在外国文学,主要是英国兰姆、吉辛等随笔好手的启示下,于1921年5月发表《美文》,倡导多写这种“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胡适、傅斯年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和周作人自己等进行了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而作为“美文”首倡者的周作人,在散文小品创作上的成就,也确立了他作为现代中国的最大散文家之一的声名。

10.真正代表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因而影响更大、艺术成就更高的,还是那些以“平和冲淡”见称于世的美文小品。这些小品显示了散文大家周作人的深湛艺术造诣:①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②恬淡从容,真率亲切;③简素质朴,庄谐并出,诙诡、幽默的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智慧与机巧,体味到周作人笔下一股时隐时显,时浓时淡的苦涩味,这正是真率自然的作家自我心境的流露。

1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

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与此同时,叶绍钧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1925年以后叶绍钧在“五卅”惨案的冲击下,更多地看到了教员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绍钧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了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12.在小学教员倪焕之的身上,叶绍钧比较完整地写出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小说问世前一年的大革命失败期间的追求与遭遇。倪焕之抱着“教育救国”的宗旨,满腔热情地献身于自己的事业,尽管这种教育本身带有相当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但还是为社会恶势力所不容,一切希望“悬于教育”、企图以教育改造社会的努力碰壁了。他从潜心于教育改革到最后在王乐山的影响下投身到社会革命的洪流中去,正是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寻求真理之路的真实写照。倪焕之的性格由于被置放在一个相当广阔和较为长久的时空环境中,发展有层次,侧面也较丰富,前后对比鲜明。

13.①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②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③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④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味。

14.①许地山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异域色彩,一切都呈现着馥郁清新的南国风情与异域色彩。②小说中的宗教氛围:法轮学校、乞食、礼拜、涅槃??还有敏明、加陵以情死为超度,尚洁以宗教精神对待生活中的不幸等,又使许地山小说流露出某种宗教的气息。③在情节 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的线索。如《命命鸟》中的加陵与敏明、《缀网劳蛛》中的长孙可望与尚洁,这些男女主人公离合悲欢、清妙幽婉的爱情故事,都相当曲折离奇。异域色彩、宗教氛围、爱情线索的交织融合构成了许地山初期小说倾向于浪漫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

15.《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主旨即“生本不乐”。感伤的格调、忧郁的情绪、迷离的构思、精美的语言,使《空山灵雨》颇具晶莹神秘之美。①对人生哲理的玄想,是《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②平民主义的礼赞,是《空山灵雨》最为积极的因素;③夫妇情感的抒写,是《空山灵丽》中饶富情趣的组成部分,以至有人将它称作“妻子文学”;④“空”与“灵”的韵味境界,是《空山灵雨》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

16.冰心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三个阶段:①1919-1920年,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的冰心,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②1921年发表的《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③冰心1931年发表了《分》,划出了她小说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作家显然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爱的哲学”与早已潜隐地所爱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冰心思想中开始萌生阶级观念。

17.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着发展变化,从追寻到宣扬,最后疑信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冰心爱的歌唱,既传达出令人类普遍相通、凡人皆有的一种崇高情愫,也表现了生活在充满虚伪、奸诈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纯真、无私感情的渴求。缺撼在于她未免把自己从家庭中得来的东西过于普遍化、绝对化了。一旦冰心把母爱当作支撑宇宙的擎天柱石,躲避时代风雨的心灵港湾和诊治社会痼疾的药方的时候,冰心自己就被悬在了“天上人间的中段”,“爱的哲学”也就显出了它的缺陷。

18.朱自清的“美文”数量不多,而精品不少,其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正是由这些“美文”所共同表现的艺术成就奠定的。第一,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最重要原因。在他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温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人伦之情,尤为动人。第二,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荷塘月色》中,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他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具,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第三,缜密精巧的构思。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第四,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爱用叠词,造成了朱自清散文的节 奏感与韵律美。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散文有力地证明了白话可以写出与文言媲美甚至超过它的精品。

19《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她们的思想和追求、苦闷和彷徨,宣泄了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心理,流露出强烈的

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从艺术风格上来看:①自叙传的写法。露莎的经历几乎就是作者庐隐前半生的写照,在其他几位女同学身上也可以看到庐隐学生时代友好的影子。②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海滨故人》中五位女学生都先后面临着这一问题的困扰,智与情的交战使她们的内心充满矛盾。③感伤、哀怨、悲观的抒情。《海滨故人》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显示了突出的抒情才能,女主人公们对昔日良辰美景的伤逝之感,对无法把握的命运遭际的哀怨之情,使作品充溢着悲观的色调。

20.①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沉沦》和《南迁》中的主人公,心中交织着个人的积郁与民族的积郁,更感自身的孤凄悲凉,强烈地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甚至表现出某种变态的心理。②郁达夫的小说还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在《银灰色的死》、《沉沦》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渴望祖国强盛的强烈愿望,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提出了愤懑的控诉。③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烟花柳巷??在郁达夫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地位。在消沉、厌世的外表下,跳动着作者热爱美好人生、反抗黑暗现实的欲求上进的心。

21.就艺术风格来看,郁达夫小说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①自我的写真。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郁达夫小说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郁达夫的这种“自我写真”小说别具真切感人的艺术魁力和丰富深广的艺术蕴含。②感伤的抒情。他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 ,更不去经营情节 的曲折、紧张,他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③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的结构不是以情节 为中心,而是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在他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得以确立。④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 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22.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郁达夫对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的实验,呼应了20年代时的一个侧面——浪漫而感伤的时代氛围,吟唱出弘扬个性、崇尚感情、表现自我的文学咏叹调,也从道德的角度、心理学的范畴对现代小说的表现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引领了一种以浪漫主义为其风神的小说流派,开创了与鲁迅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风格不同的小说创作路向,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23.贯穿《红烛》与《死水》的诗魂,是闻一多浓烈、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思。①歌颂祖国、思恋祖国。闻一多的笔下流泻出浓烈的思乡念国之情。在《孤雁》一诗中,他以流落失群的孤雁自比,从内心深处发出“不如归去”的慨叹。②反帝反种族歧视。留学美国的闻一多目击帝国主义的腐败、丑恶,感受着民族歧视的心理压力,他在一些诗篇中抨击了“金元帝国”的罪恶,护卫民族尊严,抒写华工的劳碌和遭受凌辱的境遇,喊出对民族压迫的沉痛抗议。③对军阀统治下的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新生的信念。在他的诗中,真实地描绘了军阀混战造成生灵涂炭的凄惨景象,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死亡线上啼饥号寒的悲苦生活,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24.闻一多诗论的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①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 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 、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 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 二十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九个音节 ),这九个音节 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在变化中保持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节 奏感、韵律感很强。②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他的诗注重色彩对比,使诗画相通,令人目迷五色。③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 与节 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也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建筑美是“三美”诗论中闻一多的着意之处,在新诗形式美的探索中别具一格。

25.徐志摩前期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格调相当明朗,也比较健康。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①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②反映社会现实生活。③描写爱情体验。④歌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