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 9. 肌肉在收缩后,肌小节的( D )
A 长度不变 B 明带的长度不变
C 细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长度变短 D 粗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的长度不变 10. 将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D ) A 横管系统 B 纵管系统 C 纵管终池 D 三联体 11 在中等程度后负荷时,肌肉开始缩短后即表现为(A)。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12 在完整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一般属于()。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13 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A)。 A. 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 B. 细胞外液中的Mg2+ C. 轴突末梢动作电位 D. 细胞外液中的Ca2+ E. 以上都不是 14 下述哪项不是终板电位的特点(E)。
A. 不是“全或无”的 B. 无不应期 C. 成电紧张性扩布 D. 可以总和 E. 能形成反极化
15 下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中,错误的是(A)。 A. 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 时间延搁
C. 化学传递 D. 单向传递 E.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6 在运动终板处(B)。
A. 产生终板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 B. 终板膜不产生动作电位
C. 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 D. 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不是化学依从性通道 E. 以上都不正确
17 下述哪项不是细胞间直接电传递的特点(D)。 A. 双向传递 B. 使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进行同步活动
C. 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快 D. 不受细胞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 E. 以上都不是 18 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和肌凝蛋白结合位点(B)。
A. 肌凝蛋白 B. 肌钙蛋白 C. 肌纤蛋白 D. 钙调蛋白 E. 以上都不是 19 单个骨骼肌细胞(B)。
A. 正常时可接受一个以上运动神经元支配 B. 具有膜内负于膜外的静息电位 C. 电兴奋可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 D. 细胞内不储存Ca2+ E. 以上都正确 20 神经冲动由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发生(C)。
A. 神经末梢不发生去极化 B. 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C. 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D. 产生可传播的终板电位 E. 以上都不正确 21 在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C)。
A. 神经末梢不含线粒体 B. 缺Ca2+可降低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
C. 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 D. 可产生动作电位 E. 以上都不正确 22 属于骨骼肌生理特性的是(D)。
A. 展长性 B. 弹性 C. 粘滞性 D. 传导性 E. 以上都不是 23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不包括(D)。
A. 展长性 B. 弹性 C. 粘滞性 D. 传导性 E. 以上都不是 24 躯体运动的类型包括(A)。
A. 站立,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B. 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C. 快步、跑步和跳跃 D. 卧倒和蹴踢 E. 以上都是 25 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是(C)。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 四、判断题
1.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肾上腺素。(×) 2.终板电位是动作电位(× )
3.肌肉收缩时,肌节的缩短是因为肌微丝本身的长度缩短所致。(×) 4.骨骼肌的兴奋性显著高于心肌和平滑肌。(√) 5.粗肌丝主要由原肌球蛋白聚合而成。(×)
6. 肌肉收缩时长度可以不变,仅张力发生变化。(√ ) 7. 重复刺激坐骨神经,不一定都能引起腓肠肌强直收缩。(√ )
8. 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是,每个刺激都分别落在了前一刺激产生的收缩曲线的舒张期内。(√ )
9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而耦联因子则为钙离子。(√ ) 10躯体运动的类型有三种:即步行、跑步、跳跃。(×) 11肌肉的收缩与兴奋是两个不同的、且先后发生的生理过程。
12终板电位是由于终板膜同时对Ca2+、Na+、K+, 尤其是氯离子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 13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耗能过程。(√ )
14骨骼肌强直收缩时,伴随每次刺激出现的肌肉动作电位亦会发生融合或总合。(×) 15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叫完全强直收缩。(×) 16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部肌浆网上的离子泵是钙泵。(√ )
17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18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胆碱脂酶活性降低。(√ )
19如果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被牵张,则暗带长度增加。(×) 20触发骨骼肌细胞收缩的离子是钠离子。(×) 五、简答题
1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如下: 当躯体运动神经的动作电位到达轴突末梢时,轴突
末梢上的电压依从性钙通道开放。Ca2+内流使轴突末梢内的Ca2+浓度升高,由此触发递质小泡开始向着突触前膜方向运动,并与轴突前膜发生接触、融合、破裂,将囊泡内的递质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的间隙。乙酰胆碱扩散到终板膜上并与上面的胆碱能N2受体结合,这就打开了终板膜上的化学依从性的离子通道,主要引起Na+内流(也有少量的K+外流),使终板膜上产生去极化的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使得邻近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于是肌膜上的电压依从性的钠通道开放, 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轴突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在大约2ms的时间内就被接头间隙中胆碱脂酶迅速分解掉,因而使接头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对1的关系。
2 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肌肉收缩前,首先出现的是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因此在肌膜的电位变化和肌丝滑行引起的肌肉收缩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耦联因子是Ca2+,耦联主要是通过三个过程。
1.肌膜兴奋时,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管膜一直传播到肌细胞的内部,深入到终池近旁。○ 2.横管膜去极化所爆发的动作电位,可使终池膜结构中某些带电基团移位,而引起膜对○
Ca2+的通透性突然升高,于是终池中的Ca2+就顺浓度差向肌浆扩散,使肌浆中Ca2+浓度升高。
3.肌浆中的Ca2+与细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使之发生构型变化,进而触发横桥和肌○
纤蛋白结合和横桥摆动,引起肌肉收缩。 3 应如何防止与延缓使役家畜疲劳?
1.适宜的负重和运动速度负重过大和运动速度过快,都会迅速出现疲劳。 ○
2.加强调教与训练调教可形成条件反射,减少能量消耗;锻炼可增强体力。 ○
3.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是延缓疲劳的有效措施。 ○
4 何谓终板电位?有何特点?
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进入接头间隙,便立即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这种结合使终板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增加, 这些离子在膜内外的移动导致终板膜的静息电位有所减少,这种终板膜的局部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其特点是:
1.等级性反应电位幅度与乙酰胆碱释放量成正比。
2.呈电紧张性扩布终板电位以电紧张性扩布的方式影响邻近的肌细胞膜,使后者发生去极化。
3.无不应期。 4.可表现总和现象。 六、论述题
1 试用滑行学说解释肌肉收缩的机制。
肌丝滑行引起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过程如下:在肌细胞膜开始去极化后,通过终末池释放Ca2+,肌浆中的Ca2+浓度突然升高,Ca2+即与肌钙蛋白相结合,形成Ca2+-肌钙蛋白复合体,使其分子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转而引起原肌凝蛋白分子的构型发生改变,从而使肌纤维蛋白上的横桥结合点暴露。当结合点一暴露,横桥立即与之结合,横桥上的ATP酶即
被激活。ATP酶作用于ATP放出能量, 则引起横桥向暗带中央的 M线方向摆动,结果导致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肌小节缩短而产生收缩。当肌浆的Ca2+浓度降低时,Ca2+与肌钙蛋白分离,肌钙蛋白与原肌凝蛋白的构型恢复,从而使原肌凝蛋白重新掩盖在肌纤维蛋白的结合点上,解除了肌凝蛋白上的横桥与肌纤维蛋白结合点的结合,结果细肌丝向外滑行回位,肌肉舒张。
2 试述运动时机体的主要生理变化。
动物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均发生相应的变化。
1.循环机能运动时,由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协同作用,使心跳加快加强,静脉回流血量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同时肌肉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以上两方面的作用均使肌肉的血流量增加。
2.呼吸机能运动时,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都显著增加,相应地需要增加肺的通气量,因而呼吸的频率和强度都增加。
3.消化机能适度的运动有促进消化活动的作用,但剧烈运动时,由于体内血液的重新分配,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和胃肠运动减弱,不利于消化吸收。
4.体温和排泄机能肌肉活动时,产热增加,体温稍有升高。由于汗腺活动增强,尿量减少;剧烈运动后,尿中的胺盐、肌酸酐、尿酸和磷酸盐增加,尿比重加大,pH值降低. 5.血液成分剧烈运动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水分,血液变稠,红细胞数相对增加;体内产酸增加使碱储量降低;大量消耗能量使血糖含量降低。含量降低。
第二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型 :指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2.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
3.血液的粘滞性:由于分子间相互摩擦而产生阻力,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粘着的特性。 4.血沉: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
5.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6.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7. 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8.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 9.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
10.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无机盐和小分子物质等晶体物质成形成的渗透压。 11 血浆和血清:血液中除去细胞成分后乘下的淡黄色或无色半透明液体叫做血浆;血液凝固后,血快逐渐收缩,析出的透明液体叫做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其次是血清中一些激活的凝血因子含量高于血浆。
12 红细胞比容:每100ml 血液中被离心压缩的血细胞所占的容积,叫做红细胞比容,又叫红细胞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