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冲突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成立于上世纪20至40年代,他们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在政治上不赞成激进的阶级斗争,但他们主张民主、自由,希望政府更加开明、更加民主,希望能够和缓地改革进步。
——于刚《中国各民主党派》
材料二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之无理而又狂妄的举动,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会议总结了民盟斗争的历史经验,清算了中间路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根据材料,指出民盟政治主张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主张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精析
1.B [由材料“旅缅侨胞中最早具有民主革命倾向的人士”“缅甸中国同盟会创始人”等信息可知缅甸中国同盟会为国内革命做出重要贡献,但不能说明缅甸是同盟会海外最重要的分部,故A项错误;“旅缅侨胞中最早具有民主革命倾向的人士”“缅甸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为支持革命事业慷慨解囊”表明在缅华侨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国内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缅甸所有的华侨都是同盟会会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在缅华侨通过多种途径支持革命,既有经济上的支持,也有政治上的支持,故D项错误。]
2.C [材料中“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均是论述政党政治的必要性,宋教仁是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故C项正确。]
3.C [中国社会性质在中共“一大”和“二大”召开的时候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中共“一大”和“二大”召开时,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都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中共“一大”制定的目标明显受发达工业国家共产党斗争目标的影响,没有立足中国现状,而“二大”认识到了这一不足,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了最低纲领,故C项正确;中共“二大”召开于1922年,国民大革命是在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以后才发生的,故D项错误。]
4.B [根据“为无产阶级而奋斗”“民生主义到最后一步,就是共产主义”可以看出蒋介石与苏联和中共合作的诚意,但不是材料核心,故A项错误;新民生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故B项正确;七七事变的发生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C项错误;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材料只涉及新民生主义,故D项错误。]
5.A [蒋介石由支持转而压制民众,摧残民众团体,这反映了国民党趋向政治独裁,故A项正确;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本身就不相同,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右派从反侵略到镇压民众,故C项错误;中共民主革命目标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故D项错误。]
6.D [毛泽东丢开三民主义不是由于其有局限性,而是革命形势的需要,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一致,都以反帝反封建为革命目标,故B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镇压工农武装,中共独立寻求革命道路,故当时不是国共两党革命领导权之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毛泽东因革命形势丢开三民主义,探索革命的前途道路,故D项正确。] 7.B [“党内合作”并不意味着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故A项错误;中共当时十分弱小,而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采取党内合作能够更好的使中共成长起来,为中共培养更多的组织内的人才,也能够更好的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党内合作”方式是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故B项正确;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体现革命性,故C项错误;“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以成员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以国民党组织的名义展开工作,不是合并,故D项错误。]
8.C [材料没有涉及政治问题,故A项错误;国旗的象征性作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之后的‘二七’纪念日、元宵节,不论是中共控制牢靠的巩固区还是新解放的地区,悬挂国旗俨然是根据地节日庆祝必不可少的元素”说明共产党努力维护国共合作,故C项正确;根据地人民对内战没有任何准备这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9.A [按照材料“实行三民主义,则共产主义即在其中矣”“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岂有纷争之必要”等关键信息,可知在当时蒋介石认为面对旧军阀和列强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和共产党应该联合革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党”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革命对象是“军阀”和“列强”,与抗日战争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蒋介石认可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合作,不能反映他的身份已转变成为社会主义者,故D项错误。]
10.C [国民大革命时期,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共产党首次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而材料说“恢复”,故A项错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国共两党对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指出,国民党“决定恢复”陈独秀等人的国民党党籍,体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1.A [材料中“北伐的精神”和“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是指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须继续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已经恢复了中华的民族主义,故B项错误;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民权主义,故D项错误。]
12.D [材料只是反映了民盟和中共在情报和资料方面的合作,不能体现对中共领导地位的认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内战方面的信息,更谈不上准备,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介绍关于国民党独裁
的内容,无法得出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得人心的信息,故C项错误;从材料交代的信息来看,说明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共注意团结可能存在的盟友,重视统一战线的工作,故D项正确。] 13.示例:(1)南北议和。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南方的革命党人和北方的袁世凯所控制的清政府进行的和谈。和谈虽迫于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压力,南方的革命党人妥协退让达成协议,但有利于减轻南方革命政府内外交困所面临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又避免了流血斗争。
(2)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兵谏”。在中共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解决时局转换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协商谈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对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5)重庆谈判。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经过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谈判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
14.(1)变化: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由主张建立民主、自由的开明政府到放弃中间路线同国民党决裂。(2)变化的原因: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日益暴露;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赢得民心及力量的壮大;民盟总结斗争经验。影响: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加快了国民政府覆灭的步伐,有力的推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 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