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的文章应该跳跃式阅读;对于相似主题、相似内容的文章应该比较式阅读;要从文章中获取知识并要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转化、输出类的文章应该进行研究性阅读,它是课外阅读的最高级别。然而,那种阅读方法才是最好的呢?很多人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对此,本文比较认同美国克拉克的观点,他指出:“没有一种最好的阅读方法或任何一种阅读方法能适合所有的人。因为每个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都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二、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一)培养阅读品质的重要性

品质是一个被内化的概念,它反映了主体满足潜在需要的能力特性;阅读是一个物化概念,它表示的是是欣赏和体验,二者结合就是阅读品质。它是阅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进行阅读实践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阅读理念、阅读策略、阅读兴趣、阅读心理、阅读应用和延伸等内容。一个人在课外阅读中形成的视角感和评价切入点会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这种品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判断和评价。鉴于此,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一定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品质。

(二)主要的阅读品质

具体来说阅读品质主要包含下列几个要素:

1. 质疑:尽信书则无书。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一定要培养敢于质疑的阅读品质,对于作品内容要进行仔细阅读,在此基础上要敢于对其中自己不认同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进行资料查询、验证,找出正确合理的解释。最后,把文章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对于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激发思考力以及消化吸收所读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课外阅读时一定要勤奋,无论是勤于思考还是勤于做读书笔记都落到一个勤字上,如果不勤奋,不进行思考和感悟,不做好读书笔记,那么阅读所得会很快流失,而不会存储到脑子里,这就造成了无效读书。因此,学生要具备勤奋的阅读品质,这样才能把所读作为财富进行积累,并适时进行知识输出。

3. 专注:做事贵在认真。阅读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使用任一种阅读方法进

28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行阅读都需要专注,否则起不到任何效果。当学生进行专注阅读时,他们的大脑中就会把所读到的内容“刻录”下来,“刻录”痕迹的大小取决于读者的专注和用心程度,因此,学生应在课外阅读中培养专注的阅读品质,用专注地阅读品质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

4. 虚心:只有具备了虚心的阅读品质,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才会树立一个信念,从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里面我一定能够学到新知识,一定能够使自己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就不会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他们就会以良好的阅读心境和阅读心理认真阅读,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

5. 持之以恒:一时心血来潮的阅读是不可能有太多收获的,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按照制定好的计划和时间安排进行,不能三天晒网两天打鱼,要持之以恒,刻苦专研,才能会取得成功。

6. 主动性:主动性品质是指不靠外力压迫,而是内在的自主阅读行为,它是在阅读主体深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自己人生重要性以后所表现出来的热爱阅读,积极阅读,需求阅读的一种行为。在这种状态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读者的脑子运转更加快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内涵。因此应对学生加强阅读必要性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在评价中激发阅读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与文章的思想交流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重情感体验、情感评价和情感判断。

培养阅读感情,首先要进行情感体验,也即是说要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把自己放到作品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里面,运用自己的情绪器官去感受文章的情感,然后就是要进行“换位”和“移情”,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作品进行仰视或俯视式的阅读,那样根本不可能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享受不到阅读中情感交流和思想升华的快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要进行情感判断和评价,也即是说对作品中所表达的真善美或假丑恶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歪曲作者意思颠倒是非黑白。此时,又需要从字里行间所设定的情境中“挣脱出来”有自己的情感判断,并把这种判断进行延伸和拓展,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判断标准,做一个有主见、有原则的人。

29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结 论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直接影响到语言教育的效果,它是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把握好阅读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语文教育不是简单的分析几篇文章和认识几个生字,而是要教会学生怎么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才是重中之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的形成过程是比较艰辛的,因为你要把以前的各种陋习都改变掉是非常困难的,要进行反复地训练,要持之以恒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了,一旦养成将受益终生。由于时间限制和笔者理论水平程度,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在以后的实践中会逐渐完善和补充,特别是对于改善农村中学教师教学观念和农村中学生学习观念这一部分内容会深入研究,以更好的为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30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丁小丽.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

58-61.

[2] 严晓岚.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 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M].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 林丽君.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与途径[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5(2):49-51.

[5] 田立君.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6] 叶晓能.“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什么?[J]. 教师之友,1988(12):7.

[7] 杨颖.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 学周刊,

2012(9):155.

[8] 王妍.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 群文天地,2011 (12):241-242. [9] 赵建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9 (3):44. [10] 谭秀春.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1(4):

41.

[11] 李群,翟启明. 论中小学生良好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基本内容[J]. 语文学

刊,2009(2):38-40.

[12] 杨秀文.初中生阅读心理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7):

21-23.

[13] 蒋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3.

[14] 陶桂桢,王顺.浅议新课程下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9(10):20-21.

[15] 葛明贵,贾艳贤.青少年阅读习惯调查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12(5);

132-138.

[16] 王小东,胡进群.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本源探求[J].语文教学通讯,

2009(14):12-14.

[17] 张柳福.阅读习惯当议[J].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57-59. [18] 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