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简答题
(1)《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贾元春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说:“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这两句话分别流露出父女什么样的心理?
(2)《呐喊》中孔乙己来到咸亨酒店就使得“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请简要分析各类人“快活”的原因。
【答案】(1)元春:对共享天伦之乐的渴望,骨肉分离的忧伤,未来难料的隐约不安(隐忧)。贾政:以女自傲、对皇权感激涕零、报效朝廷的决心。
(2)作为小伙计的“我”专管职务时不再感到单调无聊;有的酒客可取笑孔乙己;邻舍孩子可分得茴香豆并听到难懂的话;掌柜可捉弄孔乙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第(1)题,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题,主要是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这是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名著阅读的。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阅读《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贾元春和贾政的话,抓住这两个人话语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分析贾元春的心理,“终能聚天伦之乐”表明她对共享天伦之乐的渴望。“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这又表明她对骨肉分离的忧伤。总之,贾元春的语言中没有快乐,而是对未来难料的一种隐忧。分析贾政的心理,“贵人”是指他的女儿贾元春,“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这显然表明贾政因女儿感到骄傲,“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表明他对皇权深深的感激。第(2)题,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小说的内容进行分析各类人“快活”的原因。阅读《呐喊》,孔乙己来到咸亨酒店就使得“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店内外”是指店里的小伙计“我”、有的酒客、掌柜,店外的是邻舍孩子。大家都很“快乐”,因为孔乙己给不同的人带来了不同的快乐。结合小说的内容可知,孔乙己来到咸亨酒店,专管职务时“我”不再感到单调无聊,有的酒客可取笑孔乙己,邻舍孩子可分得茴香豆;掌柜可以捉弄捉弄孔乙己了。这就是他们“快活”的原因。
【点睛】高考名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如下:名著名篇阅读,是指能领会名著内容并作简单的解释,要求学生了解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通读原著,考试题型包含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两种。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 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相应的评判。名著
的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赏析。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
十一、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听惯了“抬轿子式”的文艺评论,真实真诚的思想交锋之声,自然显得尤为珍贵。
如今,文艺创作繁荣,文坛和舞台均新作涌现。一些评论人反倒有些“招架不住”,相比于沉下心来写一篇文艺批评,他们更倾向于在各类研讨会间来回赶场。一本数十万字的小说尚未读完,虽能凭借“自身积累”和“长期观察”谈上一二,可其准确性与真诚度难免要打问号。“标签式评论”也屡见不鲜。一部新作甫一问世,评论人便急于贴上“当代红楼梦”“围城2.0”等标签。这样的标签自然夺人眼球,且不论作品水准能否与经典相媲美,时代的变化、作者的匠心,都被淹没在简单类比之中。
当然也不乏有“批评”的。可难免有人小心翼翼地拿捏着“好话”与“坏话”的比例,九句好话过后,奉上一句“挠痒痒”式的意见。拿某部舞台作品来说,问题的核心在于对文本内涵挖掘与人物表演塑造的关切少了,可是在那些“挠痒痒”的意见里,这里服装换一换,那里舞美色调亮一点等表面问题反倒频繁被提及。凡是建议,自有其道理,可其作为文艺批评的含金量无疑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