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今有人于此,衣我以文绣,食人以稻粱,以其出于勤苦忧患、惊怖束缚之中,而又有存知己之感,.此试卷之所为刻也。若敷科闱中所试,则世皆以成败论人,不欲尘世人之耳目,又类好自表见,形主司短长,放匿之。终不能忘其姓名。騊儿五岁,能读书,且使騊儿读而鉴,鉴而为诡遇之文以逢时,无学乃父之拙也。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序所以梓之之意曰 梓:刻板 .B. 诸生取其士什之一而校之 校:考察 .C. 而闱中又目之为老 老:陈旧 .D. 食人以稻粱 食:喂养 .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勤奋刻苦好学的艾南英曾经受知于李养白先生,但举业不顺,为诸生、试于乡闱多年。 B. 无论是学习、考试、看题、阅卷,作者都深切感受到艰难,生理、心理上都饱受折磨。 C. 作者七试七挫,于是决定改弦易辙,杜门著书,避世隐居终老一生研究古今治乱兴衰。 D. 文章写了作者举业路上的见闻感受,有苦痛有不安,更有不满,让儿子不学自己之拙。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遇天暑酷烈,督学轻绮荫凉,诸生什伯为群,数百人夹坐,汗流浃背。 ②当是时,其面不可以语妻孥,盖所为拘牵文法以困折其气者又如此。 8. 以作者为代表的诸生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5. A 6. C
7. (1)(如果)遇上酷猛烈日暑天,督学穿着轻柔的绮罗服装坐在荫凉之处,诸生们则什佰一群,数百人夹坐两边,汗水流下来都湿透了后背。
(2)在这个时候,诸生们的面目都不可以拿来告诉妻子儿女,这就是他们所写文章拘泥于文法而又缺乏气概的原因(他们所写文章都像这样拘泥于文法而又缺乏气概)。 8. 学习勤奋,积极进取,压力沉重,内心焦虑。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应为动词,可解释为“付印”。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原文是“而又念不能为逸民以终老”。故选C。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轻绮荫凉”:“穿着轻柔的绮罗服装坐在荫凉之处”;“酷”:“很,非常”;“夹”:“夹坐”。第二句关键点:“语”:“告诉”;“妻孥”:“妻子儿女”;“困折”:“使……困折,缺乏”;“拘牵”:“被拘泥”。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以作者为代表的诸生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信息筛选题在整体上更注重与前后文的联系,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回答本题,首先要阅读全文,锁定答案的有效范围,然后分开概括。有限答题区间为:“试之日,衙鼓三通,虽冰霜冻结,诸生露立门外,……,诸生解衣露立,听郡县有司唱名,以次立甬道。遇天暑酷烈,……诸生什伯为群,数百人夹坐,汗流浃背。虽设有供茶吏,然卒不敢饮,饮必朱钤其牍,疑以为弊,文虽工,降一等。盖受困于寒暑者如此。”“用是腰脊拘困,虽溲溺不得自由,盖所以絷其手足便利者又如此。”“比阅卷,……则虽宿学不能以无恐。高下既定……诸生俯行,以次至几案前,跪而受教,噤不放发声”“而予七试七挫,改弦易辙,智尽能索。而予以积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