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2)赛前状态的条件反射(1分) 3)本体感受性反射(1分)

4)交感中枢兴奋还能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1分)

15.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 每搏输出量:如心率不变时,每搏输出量增加,则每分输出量随之增加,相反则减少。每搏输出量又受如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a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静脉回心血量)愈多,心室舒张末期的充盈量也愈多,心容积就越大,心壁的肌纤维被拉长,心缩前的初长度增大,心缩力量增强,射出的血液增多,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多。相反静脉回流量少,心输出量也减少。 b心室收缩期射血量:心缩力量愈强,心室收缩期射血量愈多,即每搏输出量愈多,射血分数愈高。

2.心率:如其它条件不变,心率愈快心输出量愈多,相反则少。

3.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量愈多,心输出量也愈多。静脉回流量又决定于静脉血压与右心房内压的压差(有效静脉压),压差越大,静脉回流速度愈快,单位时间内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也随着增多。

1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a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增加,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加,收缩压必然升高。 b心率: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加,使舒张压增高,所以心率的改变主要是影响舒张压。

c外周阻力:当其它因素不变,外周阻力改变时,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如动脉阻力加大,血流阻力随之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心舒末期存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就较多,舒张压升高。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降低,脉压加大。

d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维持收缩压与舒张压不致出现过高或过低现象。

e循环血量:循环血量是影响动脉血压重要的因素,当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就减少,动脉血压必然下降。

在人体内影响血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才能维持正常的血压。

18.影响静脉回流量(回心血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a心缩力:心缩力量愈增强,心脏排空愈完全,心舒期时心室内压就愈低,抽吸心房与大静脉血液回心室的速度就愈快,所以心缩力影响静脉回流量。

b呼吸深度:吸气时胸腔内压下降,能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心房扩张。容积增大,压力下降,有利于外周静脉血进入胸腔,促使静脉血回心流。呼气时静脉回流速度减慢。所以,呼吸深度影响静脉回流量。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收缩时,挤压血管,迫使静脉内的血液回流速度加快。又由于肌肉缩舒作用使静脉血不断回心。

d重力与体位:由于重力对人体的作用,使静脉血回心流动的速度减慢,致使静脉回流量减少。卧位转为立位时,由于重力影响血液淤滞在下肢,静脉回流减少,使心输出量减少,所以重力和体位都可影响静脉回流量。

e静脉管壁的收缩:静脉管壁的平滑肌收缩可促进静脉血回心,增加心输出量。 18人体是如何维持酸碱平衡的?

1)通过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来缓冲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来维持酸碱 2)通过呼吸过程来呼出产生的一部分二氧化碳来调节’酸碱度. 3)通过肾小管排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多的非挥发性酸或碱性物质 19.窦性心动缓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多年的训练中调节心脏活动的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加,心交感中枢的紧张性减弱的结果。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停止训练后,心率也可恢复正常。 20.运动性心脏增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长期运动,心脏产生适应性变化,出现心脏增大现象和专一性适应变化。 a.心脏的增大是因超负荷刺激,使心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加强,同时蛋白质分解减慢。蛋白质合成加速主要是由于增加心肌中的核糖核酸的含量,心肌纤维中收缩成分的数量增多,各个肌原纤维变粗,心肌就变得粗壮,这是心脏对抗超负荷刺激的一种基本的生物学适应。

b.心脏增大的原因是由于静力性及力量性运动时,肌肉做持续性强烈收缩的成分较多,压迫血管使外周阻力急剧增加。心脏要克服后负荷,心肌就要产生代偿性增大。

c.耐力性项目由于运动时间持续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使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多,心室容积增大,增加心脏前负荷,心肌纤维就被拉长,久而久之造成心脏扩展,形成耐力性心脏增大的特征。

21.什么叫呼吸?呼吸是怎样产生的?

答: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外呼吸——血液在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气体运输——血液运输氧与二氧化碳的过程,内呼吸——血液通过组织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支配呼吸肌的中枢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当它兴奋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扩大了胸腔的上下,前后和左右径,此时胸内压和肺内压降低,外界气体靠分压差从分压高处往分压低处弥散的物理现象被吸入肺,当吸气中枢转为抑制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腔缩小,胸内压和肺内压上升,气体被呼出。 22.怎样才能增加肺泡通气量?

答:增加呼吸深度,减少呼吸频率,才能增加肺泡通气,因为从鼻到细支气管部位,不能实现气体交换,这一地区成为解剖无效腔,可见,每次吸入的新鲜气体并不能全部进入肺泡,而呼吸道中的气体也不能全部呼尽,呼吸深度和解剖无效腔之差才是参与肺泡气交换的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呼吸深度—解剖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23.血液是怎样运输氧气的?

答:进入血液的氧,小部分以物理溶解的方式被运输,绝大部分是进入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在氧分压高的肺部,血红蛋白迅速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解离,形成“还原”血红蛋白,称为氧离作用。 24.运动中如何合理使用呼吸方法?

答:由于运动时需氧量增加,呼吸加强,为了减少呼吸道阻力,以及推迟呼吸肌 疲劳的出现和增加散热途径,所以用口鼻并用的呼吸方法。

从运动时加强呼吸的方式来看,应该采取节制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的措施来提高肺泡通气效果。

从呼吸形式,时相,速率,节奏等方面来看,应该充分适应技术动作变换的需要。而非周期性练习的呼吸,应该以人体关节运动的解剖学特征和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为转移。 25.影响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换气的因素有:

1) 气体和液体的分压差和张力差是关键的条件,即分压差(张力差)是实现气体交换的动

力。

2) 肺泡通气量: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助于保持肺泡中高氧分压和低二氧化碳分压状态,以

利于持续进行气体交换。

3) 肺血流量:血流量经肺泡时能带走身体需要的氧,并排出一定的二氧化碳,因此,保证

心输出量正常,有利于气体交换功能。

肺泡膜扩散容量:肺内气体交换要通过肺泡膜扩散,其扩散速度,除受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影响外,还受肺泡膜的面积,厚度,气体分子量和溶解度的影响,生理学中,往往用测量氧的肺扩散量来评价肺泡膜的功能水平。 26 糖在人体内有何主要作用?

A人体组织细胞重要成分B人体主要供能物质C转变脂肪和蛋白质贮存于体内 27.水有哪些生理作用?

水具有维持物质代谢的作用,可以调节体温,还具有润滑的作用,水是运输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

28人体三大供能系统及各自特点?

磷酸原供能系统:无氧代谢,供能反应十分迅速,ATP生成量很少,肌肉储量很少,用于短跑等任何高功率短时间活动。

乳酸能系统:无氧代谢,供能反应迅速,食物能源-糖原 ,ATP生成量有限(2-3ATP),高产品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用于1-3分钟的活动。

有氧氧化系统:有氧代谢,供能反应慢,食物能源,糖,脂肪,蛋白质;ATP生成量很多(38-39ATP)没有导致肌肉疲劳的副产品,用于耐力或长时间的活动。 29.饱餐后为什么不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饱餐后,肠胃需要血流量较多,此时进行运动将会影响消化甚至可能因食物滞留造成胃肠胀,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运动性胃肠道综合症,剧烈运动结束后,亦应经过适当休息,待胃肠道供血量基本恢复后在进餐,以免影响消化吸收机能。 30.激素的分类和作用一般特征?

分类:非类固醇激素:1)蛋白质激素: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2)氨基酸激素: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和甲状腺素 类固醇类激素:1)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2)卵巢:雌激素 孕激素 3)睾丸:睾酮

4)胎盘:雌激素 孕激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