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光盘习题

C.自觉角色 D.成就角色 8.角色扮演过程包含( )等要素。 A.角色期待 B.角色冲突 C.角色领悟 D.角色实践 9.关于身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B.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

C.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 D.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是易变的 10.再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 )。

A.继续社会化 B.早期社会化 C.没有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社会化 D.终生社会化 11.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

A.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B.遵守社会规范 C.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D.培养社会角色 12.社会化的外延包括( )。

A.政治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语言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1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阶段有哪些?( )

A.注意过程 B.保持阶段 C.实践阶段 D.强化阶段 14.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 )。

A.生物学基础 B.社会文化 C.同辈群体 D.职业背景 15.下面属于社会化的作用的是( )。

A. 教导生活技能 B. 传递社会文化 C. 完善自我观念 D. 培养社会角色 16.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可以将社会化分为( )。

A. 政治社会化 B. 道德社会化 C. 文化社会化 D. 民族社会化 17.下面有关政治社会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B.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C.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代相传的方式。 D.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18.美国学者R·赫什等人提出,人的道德性一般表现为( ):

A.关心他人 B.关注他人 C.能够正确地进行道德判断 D.行动 19.下面属于角色失调的表现是( )。

A. 角色紧张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不清 D. 角色中断 20.角色行为包括( )。

A. 角色学习 B. 角色领悟 C. 角色扮演 D. 角色差距

三、填空题。

1.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 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 ,形成适合于该社会与文

9

化的 ,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 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 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它诱使儿童和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能够使社会正常运转而必须做的事情。

3.人的社会化是通过 和 两条途径实现的。 4.社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方面研究实现个体内化的机制,这主要包

括: 、 、 、 、 。

四、名词解释

1.社会化 2.个体内化

3.政治社会化 4.道德社会化 5.基本社会化 6.再社会化 7.社会角色

五、简答题

1.简述社会教化的类别。

2.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有哪些。 3.社会化的作用是什么? 4.简述角色扮演的三个阶段。

六、论述题

1.列举并举例说明学校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列举常见的5种角色失调表现形式。

第二章 社会化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C 6.A 7.C 8.A 9.B 10.D 11.A 12.A 13.C 14.A 15.B 16.A 17.C 18.B 19.C 20.D 21.C 22.C 23.B 24.D 25.A 2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3.AB 4.ABCD 5.ABCD 6.ABC 7.AD 8.ACD 9.ABCD 10.BC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D 17.ABCD 18.ACD 19.ABCD 20.ABC

三、填空

1.社会 文化 人格 合格 2.社会化

3.社会教化 个体内化

4.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强化。

四、名解解释

1.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形成适合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或者说,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2.个体内化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步接受被现有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10

4.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就是使人们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渐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5.基本社会化指个体在童年期的社会化,主要是让个体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养其他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确立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6. 再社会化是个体在成年期后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化形式。它是指改变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生活目标的过程。

7. 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五、简答题

1. 简述社会教化的类别。

社会教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有系统的正规的教育,如各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以及监狱和劳动教养所对违法犯罪者的改造和教育;二是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如社会风俗、群体亚文化、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和教育。后者往往在无形之中发生作用,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2.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有哪些。

除了生物学因素,影响人的社会化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生存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辈团体、职业背景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3.社会化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包括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至于各种思想观念。其主要作用有:①教导生活技能。一是衣食技能,即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是人社会化的第一步;二是职业技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②传递社会文化。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③完善自我观念。④培养社会角色。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可以将社会化分为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职业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等。 4.简述角色扮演的三个阶段。

角色扮演是角色的实现,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行为模式的期望和要求;角色领悟,是指角色扮演者对其角色规范和角色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角色实践,即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

六、论述题。

1.学校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答:学校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①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其首要作用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除了传播各种知识、技能外,学校提供的信息、概念和各种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态度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②学校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具有独特、完整的结构,有其独立的地位、亚文化、价值标准、规范等,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这里进入了“社会结构”,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学习各种规范,参加学习上的竞争,扮演着学生、同学、朋友等社会角色,并在课堂里和其他公共场合进行着各种社会互动。所有这些都为他们将来进入成人奠定了基础。

③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习大量“无形的课程”。例如,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大多是当着众人的面进行的,所以他必须逐渐适应许多人在场的情境。另外,学生在课堂上会受到各种形式的评价,如老师的评分评语、自己的判断、同学的评价等。这些评价对儿童了解某些规范,发展自我和人格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列举常见的5种角色失调表现形式。

常见的角色失调表现有:

(1)角色紧张(role of tension)当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重角色扮演时,面对各种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人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发生矛盾,就会产生角色紧张。

(2)角色冲突(role of conflict)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就产生了角色冲突。

(3)角色不清(role of ambiguity)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人们常感到许多角色的行为规范超出了他们过去习以为常的范围,不知道这些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11

(4)角色中断(role of interruption)它是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

(5)角色失败(role of failure)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

每个举例即可。

第三章 社会动机与行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动机

2.achievement motivation 3.旁观者效应 4.武器效应 5.aggression 6.亲和动机 7.权力动机

8.altruistic behavior 9.移情

10.behavioral aggression

二、填空题

1.社会动机具有激活、 维持与调节三种功能。 2.成就动机可分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和 。

3.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摩根和帕克提出了助人的 模式。 4.从侵犯的动机上看,可分为敌意性侵犯与 。

5.心理学家 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证明了个人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侵犯性明显增强。 6. 认为内化的社会规范是利他行为的动机因素.

7.1970年, 和达利在纽约街头进行了一项非紧急状态下的助人行为研究。 8. 从侵犯方式上看,侵犯可分为 和言语侵犯。 9. 将侵犯本能归结为人的死亡本能。 10. 提出了侵犯的习性学论。

三、单项选择题

1.按照性质标准来划分,动机可分为( )和社会性动机。 A.内在动机 B.近景性动机 C.主导性动机 D.生理性动机 2.( )会驱使个体总是力图说服他人、支配他人 A.亲和动机 B.侵犯动机C.权力动机D. 成就动机 3.利他行为是指( ) 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的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4.以下哪位不是利他行为决策论的代表人物( )。 A.拉塔涅 B.施瓦茨 C. 摩根 D. 达利 5.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

A.伤害结果 B.伤害行动 C.伤害意图 D.社会评价 6. 根据动机的原因,家长许诺如果孩子考好,奖励一台电脑,这诱发了孩子学习的什么动机( ) A.远景性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主导性动机

7. 汶川地震后,人们彼此不认识,也互相问候,共同奋斗,这体现了( )有助于促进人们的亲和动机。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