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首都博物馆展品) - 图文

田野调查作业

——首都博物馆展品

2012年暑假的时候去北京玩,去了三次首都博物馆,自己看了,听了介绍之类

的觉得挺有趣的,回来之后也稍作整理(上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希望有机会自己也能去考古。

错金银牛形

铜灯 东汉

1980年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2号墓出土的东汉(25~220年)文物。通高46.2、牛身长36.4厘米。与早期铜灯相比,设计更为合理,制作更为精美。除具有一般铜灯的烟尘导管装置外,圆形灯盘上可推移开合的灯罩已由原来的封闭型变成

镂孔透光型,能更好地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通体遍饰精细的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错金银图案,作品线条流畅飘逸,工艺相当精湛,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这类象生形灯具在汉代十分流行,巧妙利用形体本身的有机部分作为导烟管,如人的手臂,牛的双角,凤、雁的颈等,反映出汉代人为防止燃油灯对室内造成污染的环保意识。

虎牛铜案 西汉

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高43、长76厘米。 主体铸成一头大牛形状,为处理好巨大的牛头带来的不平衡感,设计者在牛尾连铸了一只猛虎,使案在左右平衡、力度对比、节奏变化、画面安排和气氛渲染方面显得十分和谐。大牛腹下与足间还另铸了一头小牛,使案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稳重。大牛的沉稳、小牛的胆怯、及老虎的残暴,在此形成强烈对比。

成化斗彩葡萄杯 明代

明代瓷器珍品。1962年北京海淀出土。高4.8厘米。胎骨薄至透明。外壁用彩色绘葡萄纹,青花勾线,微带绿色的鹅黄,熟葡萄一样的紫色,显得娇艳透亮。底书“大明成化年制”款。

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 明朝

明朝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王氏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方领,对开襟。从图案的设计看,所绣百子画面精彩生动。各组画面上的童子从1至6人数不等,共组成40余个场面。每个场面儿童的嬉戏方式和神情各不相同,有的斗蟋蟀、戏金鱼,有的练武、摔跤、踢毽子,有的爬树摘果,有的站凳采桃,有的放风筝、玩陀螺,有的放爆竹、捉迷藏,有的扮作教书先生处罚弟子,有的学武松打虎姿态揪打花猫??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前后襟及两袖还以金线绣有九龙,其姿态有升、有行、有坐,富于变化,体现出了明代宫廷艺术中龙的造型特点。

铜人头像 商周后期

铜人头像是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出土的一组铜像, 造型特别,人像被塑成杏状立眼,蒜头鼻,代表了当时的文化风格。

嵌错金银铜编钟 战国时期

1972年出土于重庆市涪陵区小田溪。该器物一套14枚,尺寸依次次递减。最大一枚高27厘米,最小一枚高14.6厘米。这套编钟,长方形鼻钮,两铣下垂,通身以浇铸和错金的技法,饰以精美的花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