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

竖脊之后,静定片刻,太极静极而动,周身之气下沉涌泉。涌泉内气反射而上,如抽丝状由脚而腿而腰脊经九节而循督脉升至泥丸和两手劳宫,两手随气之鼓荡旋转而伸开,表现为吐、为放、为开、为阳、为顺抽丝。到定式后,动极而静,由太极复归无极。这个顺抽丝源于涌泉。静定片刻后,静极而动,周身之气上升泥丸与劳宫。泥丸劳宫之内气如抽丝状由手而腰而腿而脚,经九节而循任脉降至涌泉。两手随气之鼓荡而回吸,表现为吞、为收、为合、为阴、为逆抽丝。到定式后,动极而静,由太极复归无极。这个逆抽丝归于涌泉。如此循环修炼,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提高。抽丝内功不断增强,所以有“一动一静一太极”,“太极内功步步升”,“一有一无修大道 ”,“大道之修长寿路”之说。 2)单顺单逆修炼

两脚前后分开,成川字步,左脚在后,则右手在前,右脚在后,则左手在前,修炼时形不妄动,念不妄意。所练之式例如揽雀尾之按式定式,其修炼心法如上节所述,将左手指扶右手大陵穴,右肢沉肩坠肘,竖掌劳宫朝前,左脚在后,静定片刻后,太极静极而动,涌泉内气如抽丝状由左后脚由腿而腰而右臂而右手劳宫为出,左手指扶右手随气鼓荡而按出,如水之行,表现为吐、为放、为开、为阳、为单顺抽丝。以方位或方法言,为进抽、前抽、上抽、大抽,也称丹田上手或丹田出手。

同例,如揽雀尾的捋式定式,以右手置于身前上方,左手指扶右手大陵穴,然后进行单逆抽丝的修炼,单逆抽丝的修炼将右臂斜伸在

9

上之定式为起点,静定片刻后,太极静极而动,右手劳宫穴及手指之内气如抽丝状由手而臂而腰而左后脚而归于涌泉,而左手指扶右手随气鼓荡旋转而下捋,捋如引之使落空,表现为吞、为收、为合、为阴、为单逆抽丝,以方位或方法言为退抽、后抽、下抽,也称丹田回收或还原。

3、行功走架皆抽丝

在行功走架中皆可进行十二抽丝的修炼。尤其在拳架修炼中,不外乎在方位上或方法上实行左抽、右抽、上抽、下抽、里抽、外抽、大抽、小抽、进抽、退抽、顺抽和逆抽。例如:

1)左右野马分宗为左外顺抽丝与右里逆抽丝,反之为右外顺抽丝与左里逆抽丝;

2)左右云手为左右顺抽丝

3)左右倒撵猴为先退逆抽丝而后进顺抽丝

4)左右揽雀尾为左右大顺抽丝和右小逆抽丝,再右进抽双合大顺抽丝等组合;

5)左右搂膝拗步为左上进右大顺抽丝,左小里逆抽丝,反之亦然;

6)单鞭为相分双大顺抽丝,等等,其他之式以此类推。 太极抽丝功要求修炼有成,运用纯熟,达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通过推手实践,达到纯以神行,不思而得,才能以小克大、以轻制重、以慢胜快、以静待动、以柔克刚等,从而阶及神明。 四、推手中的抽丝功

10

太极推手利用太极原理,按十三势,即才朋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之八法五步,通过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的原则下互相推挽,达到“外练身手腰腿步,内练精神意气功”。当用抽丝功渗入对方体内时,就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使双方内气都能松散疏通。太极拳大师汪永泉说过:“如果只练拳架不练推手,内气得不到疏散,如果只练推手不练拳架,内气得不到补养”(注九)。太极推手可以练习“听劲”,明白“懂功”,达到知己知彼。在太极推手中,用顺抽丝出劳宫及手指为“吐 ”,为“放”。广义认为出手出身皆为“吐”,为“放”。入劳宫及手指为“吞”,为“吸”,广义认为入手入身皆为“吸”,为“吞”。吸时仍带有才朋劲,可以将对方引入自己虚空处,使之落空而四两拨千斤。抽丝功的“吞”“吐”功好似拳论所说的“哼哈”二气妙无穷。作者有幸在与田师兆麟、吴师图南及石明(注十)师推手时,经常看到前辈大师用抽丝功将对方像牵动小鸡一样地被引得左跳右跃而失去自主,有时像拍皮球似的让你不断弹跳。只要说声“吞哼”,对方像断根似的被吸至跟前而挨打。被吸时可以感到大师的手指,劳宫穴及其皮肤毛孔有强大的气流往其丹田吸入,能量很大。当然,此时的意念已被控制而不能脱开。同样只要“ 哈”一声,就像断根似的被抛出丈外。可以看出,抽丝功修炼达到炉火纯青时,就能达到:“敌欲变而不得其变,敌欲攻而不得其逞,敌欲逃而不得其脱”的上乘功夫,学者不得不详辨焉。

太极拳修炼的最高层次如《授秘歌》所指:“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无形无,全身透空”为大道之修、太极之炼,然

11

后才能达到应物(招)自然。所以在太极拳修炼中只有形不妄动,心不妄象,以神主行,以气主动,内修抽丝功,再以顺抽、逆抽之修炼实现太极阴阳转换,这就是太极拳抽丝功修炼的重要过程。 [注解]

一、田兆麟:太极拳名家,杨少侯的嫡传弟子,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太极拳门长,长期在杭州上海授拳。五十年代前后,田师曾在上海胶州公园、外滩公园及工商经济会多处授拳,1947年至1953年笔者与先父黄钧公同学太极拳于田师兆麟。编有“太极拳手册”,现已作古。

二、田兆麟:《太极拳释义》,1953年上海。

三、吴图南:吴金监泉和杨少侯嫡传弟子,太极拳名家,长期在北京授拳,著有“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等多本著作,六十年代后,吴师图南曾在北京紫竹院公园及天文馆绿园授拳,六十年代末直至八十年代末,笔者与杨家仓,张国健同学太极拳于吴师图南,现已作古。 四、吴图南:《太极拳之研究》,1983年香港。

五、黄震寰:《太极拳第二运动系统》,北京市武术协会吴图南武术思想研究社“1991年太极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六、黄震寰:论文《太极拳丹元场》,2003年3月“大道太极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七、黄震寰:论文《大道太极拳》,刊《武魂》2002年11月。 八、黄震寰:论文《授秘歌中的太极拳理》,刊《武魂》2003年1月。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