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检验》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

第 29 页 共 80 页

自然界和动物、人体肠道中。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粘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4种。

革兰阴性杆菌,高度多形态性;氧化酶-、触酶+、硝酸盐还原+

在普通平板和血平板上迁徙生长,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乳糖不发酵呈无色菌落。 苯丙氨酸脱氨酶(Phe)+、葡萄糖酸盐利用- 脲酶试验+(迅速分解尿素) KIA:KA++

MIU:+ -/+ + 即:普通变形杆菌:+ + + 奇异变形杆菌:+ - + IMViC:-/+ + - -

变形杆菌的主要鉴定依据是:

变形杆菌在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迁徙生长,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乳糖不发酵,呈无色菌落,在SS琼脂上产H2S,菌落中心呈黑色。氧化酶阴性,迅速分解尿素(脲酶阳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KIA为KA + +,IMViC -/+ + - -,可初步鉴定为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的区别为前者吲哚阳性,鸟氨酸阴性,后者与之相反。与普罗菲登斯菌属和摩根菌属的鉴别点是迁徙生长和H2S试验阳性,而后两者为阴性。 10、简述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鉴定的一般程序。

IMViC U 动力 大肠杆菌 + + - - - + 肺炎杆菌 - - + + + - 动力试验 红色菌落 大肠杆菌 生化反应 粪便 中段尿液 肛拭子 血液 胆汁培养 骨髓 基(增菌) 肺炎杆菌 鉴别培养基 如SS平板 涂片革兰染色镜检…G-杆菌 无色菌落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变形杆菌 玻片凝集反应确定

菌种和菌型 克氏双糖铁(KIA) 初步鉴定 玻片凝集反应确定菌种和菌型

生化反应 MIU

11、伤寒沙门菌与痢疾志贺菌如何进行分离鉴定?

标本(粪便)接种于肠道鉴别培养基如SS选择培养基。37℃培养24h后,挑取无色半透明的乳糖不发酵菌落接种至双糖铁培养基。伤寒沙门菌与痢疾志贺菌均不发酵乳糖,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但痢疾志贺菌没有鞭毛,无动力而伤寒沙门菌则有,再用伤寒沙门菌与痢疾志贺菌的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予以鉴定。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29

第 30 页 共 80 页

凡临床分离菌乳糖发酵、吲哚阳性,或脲酶阳性者,均不考虑为沙门菌。 沙门菌血清学鉴定:

首先用A-F多价O诊断血清进行初步鉴定;

再用O因子血清鉴定到群(A、B、C、D、E、F群); 再用H因子第2相血清辅助鉴定型;

若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A-F诊断血清不凝集,应考虑是否有Vi抗原,将待检菌液加热后,再进行A-F多价O血清凝集试验。 沙门菌鉴定依据

沙门菌鉴定主要依靠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诊断 肠道选择平板上无色半透明菌落 KIA:K A +/- +/- MIU:+ - -

与A-F多价O诊断血清和相应O因子血清、H因子血清凝集

注意Vi抗原的存在;注意抗原结构相同的菌株,应加做生化反应进行鉴别

12、列出伤寒沙门菌及志贺菌在KIA和MIU(动力-吲哚-尿素)的基本生化反应。 区别 志贺菌 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沙门菌 变形杆菌 KIA KA - - KA - +/- KA + + KA++ MIU - -/+ - + - - + - - + + +

13、简述大肠埃希菌的生化特性。

氧化酶试验(-)

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个别菌株迟分解乳糖或不分解乳糖) KIA:AA+- MIU:++- IMViC:++--

14、对怀疑为细菌性痢疾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时,通常应采取哪些实验步骤?

⑴ 取粪便标本接种到SS平板上进行分离培养:挑取无色菌落进行生化反应与鉴定。 ⑵ 生化反应:IMViC、动力等

⑶ 血清学试验:利用单价或多价痢疾杆菌免疫诊断血清进行菌群鉴定(玻片凝集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荧光菌球法等)。

15、填空题

肠道非致病菌除变形杆菌属外,均分解乳糖产酸;而致病菌均不发酵乳糖。据此设计了选择性培养基如 、 、 、 等,作为分离肠道致病菌常用培养基;用 、 复合培养基作为测定肠道杆菌生化反应的基本培养基。肠杆菌科定科试验主要项目为 、 、 、 。其中基本 可将肠杆菌科与其他科常见的G-杆菌区别开来。细菌生化反应是传统鉴定肠道杆菌的主要依据。 SS,EMB,MAC,中国兰培养基;KIA,MIU;革兰阴性杆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16、简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特性。 形态染色:革兰阴性球杆菌;25℃有周鞭毛,37℃则无动力;无芽孢,无荚膜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4~40℃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0~28℃;在肠道选择平板(如MAC)和NYE(新耶尔森菌选择性琼脂)呈无色、半透明、扁平较小的不发酵乳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30

第 31 页 共 80 页

糖型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生长,液体表面可形成白色菌膜或有沉淀生长

生化反应:脲酶:+;鸟氨酸:+;V-P试验: 22~25℃+; 35~37 ℃-;动力:22~25℃+; 35~37 ℃-;KIA:KA --;嗜冷性:在 4℃增菌3周可分离纯化。(主要鉴定特征) 所致疾病:经污染的食物、水通过肠道感染,引起小肠和结肠炎。患者可出现发热、黏液便或水样便,易与菌痢相混淆;腹痛多在回盲部,需与阑尾炎相鉴别。还可由交叉抗原引起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17、实验室采用传统的试验方法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请论述其总体鉴定方法和思路。

将目的菌进行革兰染色,若为革兰阴性杆菌,再作氧化酶和葡萄糖氧化发酵(O/F)试验,如氧化酶阴性、葡萄糖为发酵型则可认为是肠杆菌科细菌。进而根据葡萄糖酸盐和苯丙氨酸拖氨酶试验将肠杆菌科细菌分为三大类,再根据细菌在选择培养基上的颜色和形态、克氏双糖铁培养基上的反应、MIU、IMViC试验结果,综合分析鉴定到种。在肠杆菌科细菌中,EPEC、志贺菌、沙门菌除生化反应鉴定符合外,还需进行血清学试验将其鉴定到群、型。

18、综合分析题

(一)患者刘某,女,40岁,尿频、尿急、尿痛1周,体检:体温38.5℃,明显肾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尿WBC 3(+)/HP,偶见白细胞管型。中段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10万cfu/mL,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头孢噻肟6mm,头孢噻肟/克拉维酸26mm,头孢他啶21mm,头孢他啶/克拉维酸27mm,呋喃妥因25mm(中介判定值为15~16mm)。

(1) 根据以上病情,该患者最可能诊断是什么? 依据有哪些?

(2) 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药敏实验结果,可判断此株菌存在哪种耐药机制,由于这种耐药机

制的存在,临床抗生素应用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1) 根据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体温升高的尿路感染典型症状,及尿中白细胞>5/HP,偶见白细胞管型,尤其是中段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的检验结果,明确了尿路感染的诊断,明显肾区叩痛可进一步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因此,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肾盂肾炎。

(2) 根据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加克拉维酸后比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直径均>5mm,确定此株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临床抗生素应用方应避免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即使这些药物的体外实验显示敏感,临床上也可能治疗无效。但对头霉素、碳青霉稀及β-内酰胺酶抑制复合制剂可能敏感。

(二)患者张某,男,16岁,因某日餐后6小时出现发热,发热高烧达39.5℃,伴头痛、恶心、腹痛及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然后呈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患者入院后,临床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菌痢,临床采集了患者粪便标本,并送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室要求做细菌培养,请问你将如何进行检验?并写出你的鉴定步骤与依据。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⑴ 步骤:标本---粪便或肛拭子—(增菌培养)分离培养—初步鉴定—最终鉴定—报告结果。⑵ 增菌培养:若标本含量较少,取新鲜粪便标本脓血粘液部分或肛拭子接种于GN增菌液 增菌后再进行分离培养。

⑶ 分离培养:取新鲜粪便标本脓血粘液部分或增菌培养物同时接种于肠道强、弱选择培养基如SS、MAC平板,以不发酵乳糖型菌落为可疑菌落。

⑷ 初步鉴定:取可疑菌落做KIA、MIU、U等试验。如结果为:KIA:K A - -;MIU: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31

第 32 页 共 80 页

- -/+ -;IMViC:-/+ + - -;U —。初步疑为志贺菌。同时转种小斜面做纯培养,为血清学鉴定做准备。

⑸ 最终鉴定:符合志贺菌生化反应特征可进行血清学鉴定。 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试验):先用志贺氏4种多价诊断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若凝集再用A、B、C、D群单价诊断血清鉴定到种、型。

若出现生化反应符合,血清学不凝集现象,应考虑K抗原的阻断作用,可将菌液加热100℃15~30min后,重复凝集试验。

(三) 4岁男孩在随母亲旅游中,进食小店卖的水果沙拉,回家2天后,出现严重腹部疼痛,腹泻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便血,伴发热、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思考题:

⑴ 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⑵ 针对该病例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

提示1:4岁患儿有进食水果沙拉史,2天后出现严重腹痛,大便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便血,伴发热、呕吐,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以上症状提示最可能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O157:H7。

提示2:针对该可疑病例应及时对肠道内大肠埃希菌感染进行常规微生物学检查,并快速进行毒力和血清型等特征鉴定,以确定防治措施。

弧菌属

1、名词解释:神奈川现象;霍乱红试验。 ⑴ 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将副溶血性弧菌接种于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及以D-甘露醇做为碳源的我妻(Wagatsuma)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称为神奈川现象,即神奈川试验阳性,是测定该菌是否有致病性的一个重要试验。(即: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能溶解人或兔红细胞)。

⑵ 霍乱红试验:出现蔷薇色,为霍乱红试验阳性。霍乱弧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霍乱弧菌液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因此当霍乱弧菌培养在含有硝酸盐成分的蛋白胨水中,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与吲哚结合成亚硝酸吲哚,滴加浓硫酸即可出现蔷薇色,称为霍乱红试验阳性(由于霍乱弧菌和其他弧菌均有此种反应,故无特异性)。

2、霍乱由何菌所致(霍乱弧菌的哪些血清群可引起霍乱)?试述其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霍乱弧菌O1群与O139群可引起霍乱。

致病物质:霍乱肠毒素;鞭毛;菌毛;黏液素酶等。

致病机制:霍乱弧菌主要是产生霍乱肠毒素,作用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使ATP转变为cAMP,使cAMP水平升高,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增加,肠腔内水钠储留而导致上吐下泻(呕吐与腹泻,米泔水样大便,内含黏液、上皮细胞和弧菌,无炎症细胞)。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采集:发病早期采集标本

以―米泔水‖样便为主,及时送检。最好就地接种碱性胨水增菌。 卡-布培养基保存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3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