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次会议精神

一、我国进行了“三轮”土地改革 1、第一轮土地改革有三次土地改革

(1)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2)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3)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

(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9

(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三次土地改革之间的区别:

第一次是民族主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国一致反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是阶级斗争时期,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实行有阶级区分的土地政策,联合贫下中农对抗资产阶级。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

第三次与前两次的区别:

(1)范围更广(以往是在根据地或解放区进行,这次是在全国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推行);

(2)目的有了新变化(以往是为了赢得革命的胜利,这次是为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4)影响更深远(这次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第二轮土地改革

30年前,举世瞩目的中国改革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发轫,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成为中国第二轮“土地革命”;

3、第三轮土地改革

30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正在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

10

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议题再次锁定土地与农民。在改革的关键节点上,农村改革,尤其是土地的改革注定被寄予厚望。能否通过此次改革,使占中国人口主体的农民,突破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隔绝与不平等,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社会发展与进步,或许正是本次全会的题中之义

二、10个中央“一号文件”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改革开放30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0个中央“一号文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踏着30年改革开放的路途而来,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回顾这10个“一号文件”,对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轨迹和未来走向有着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

1、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一角。发轫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挡的磅礴之势推向全国。30年间,神州大地的广袤乡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9亿农民迈进了富裕文明的新时代。

时间:1982年1月1日

重要意义:进一步放宽了农村政策,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

2、1983年: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1983年的一号文件就解放多了,很明确提出联产承包不仅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可以搞,别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并不是不可以搞,

11

同时强调,联产承包不一定都包到户,有的愿意包到组,有的愿意实行专业承包都是可以的,可以百花齐放。到了1984年,第三个一号文件那就非常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的最先实践。

时间:1983年1月

重要意义: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3、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1984年“一号文件”,中央开始规范家庭承包的政策,明确提出承包到户的家庭承包期可以延长到15年。1985年“一号文件”开始研究概括总结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农村改革最基本的内容是确立家庭承包,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国家对生产对经营者应当进行从过去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的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等,这些基本经验其实到1984年在农村已经基本形成。所以1985年“一号文件”把基本的经验做了肯定,明确指出,这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农村改革已经建立起来的基本的政策框架或者体制框架。

时间:1984年1月1日

重要意义: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 4、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985年国家将粮食和棉花的统购改为合同订购,放开了猪、牛、羊、水果、水产品及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1999年又放开了棉花市场和价格。2004年全面放开了粮食市场和价格。目前除烟叶、蚕茧外,所有农副产品市场已全部放开,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时间:1985年1月

重要意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