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练习题与答案

β-氧化 生物合成 线粒体 胞液 乙酰CoA 主要中间乙酰CoA 和丙二酰 代谢物 CoA 脂酰基载CoA ACP 体 参与辅酶 FAD,NAD+ NADPH+H+ 不需要 需要 ADP/ATP增高时发降低时发 比值 生 生 柠檬酸的无激活作有激活作 作用 用 用 脂酰CoA无抑制作有抑制作 的作用 用 用 所处膳食常为禁食常为高糖9.(1)高血糖与糖尿:糖尿病时胰岛素分泌不

足,脂肪动员加强,抑制机体利用葡萄糖,血状况 或饥饿 膳食 糖浓度增高,出现高血糖;当血糖浓度高于

8.89~10.00mmol/L(160mg/L)时,即超过肾小管的重 吸收能力,则出现糖尿。 部位 (2)酮血症、酮尿症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时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供能,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当酮体量超过机体利用能力时即出现酮血症,此时尿中酮体增加,即出现酮尿症。酮体中乙酰乙酸占30%,β-羟丁酸占70%,丙酮不到1%,故酮体为酸性物质,当酮体增多时,引起血液pH下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即酮症酸中毒。

一.单项选择题 1. CoQ的特点是:

A.它是复合体I和II的组成成分 B. 它仅仅是电子递体

C.它能在线粒体内膜中迅速扩散 D.它是水溶性很强的物质

2. 在体外进行实验,某底物氧化时P/O比值为2.7,脱下的2H从何处进入呼吸链? A.FAD B.Cyt aa3 C. CoQ D.NAD+ 3. 体内CO2来自: A.碳原子被氧原子氧化

B.呼吸链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C.有机酸的脱羧 D. 糖原分解

4. 与体外燃烧相比,生物体内氧化的特点不包括: A. 一次性放能 B. 有酶催化 C. 产物为CO2和H2O

D. 常温常压下进行 5. P/O比值是指:

A. 每消耗1分子氧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分子数 B. 每消耗1摩尔氧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克数 C. 每消耗1摩尔氧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摩尔数 D. 每消耗1分子氧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摩尔数

6. 体内有多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参与各种供能反应最多的是: A.磷酸肌酸 B. 三磷酸腺苷 C. UTP D. PEP

7. 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是: A. aa3→b→c1→c→1/2O2 B. b→aa3→c1→c→1/2O2 C. c1→c→b→aa3→1/2O2 D. b→c1→c→aa3→1/2O2

8. 细胞色素b、c1、c含辅基: A. Fe2+ B. 血红素 C. 血红素A D. 铁卟啉

9. 仅在胞浆中进行与能量生成有关的代谢过程是: A. 三羧酸循环 B. 脂肪酸氧化 C. 糖酵解 D. 氧化磷酸化

10. 氰化物是剧毒物,使人中毒致死原因是: A. 使血红蛋白不能贮存O2

B. 破坏cytb和c之间的电子传递 C. 破坏cytc1和c之间的电子传递 D. 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

11. 符合需氧脱氢酶的叙述是: A.其受氢体是辅酶 B. 产物中一定有H2O2

C. 辅酶只能是NAD,不能是FAD

D.还原型 辅酶经呼吸链传递后,氢与氧结合生成水。 12. 下列是关于氧化呼吸链的正确叙述,但例外的是: A. 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

B. 在传递氢和电子过程中,可偶联磷酸化 C. CO可使整个呼吸链的功能丧失 D. 递电子体必然是递氢体

13. 细胞液中的NADH+H+的氢进入线粒体有几种方式? A. 2 B. 4 C. 5 D. 3

14. 运动时因ATP的消耗而大量减少时

A. ADP相应增加,ATP/ADP下降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加快 B. 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 ADP 恢复正常

C. ADP大量减少,ATP/ADP增高,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加快 D. ADP减少以维持ATP/ADP不变 15. 关于铁硫蛋白下述错误的是: A. 由Fe-S构成活性中心

B. 铁的氧化还原是可逆的 C. 传递电子的功能

D. 与辅酶Q形成复合体存在

16.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因素? A. ATP/ADP B. 甲状腺素 C. CO2 D. CN-

17. 胞液中NADH+H+经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可以产生的ATP数为: A. 2 B. 3 C. 4 D. 5

二.填空题

1. 体内产生ATP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两种,其中以___________ 为能量的主要生成方式。

2. 线粒体外NADH+H+的转运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穿梭作用。

3. 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五大类。 三.名词解释 1. 呼吸链 2. P/O比值 3. 氧化磷酸化 4. 底物水平磷酸化 5. 解偶联剂

6. 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7. 生物氧化

四.问答题

1.试说明物质在体内和体外氧化有哪些主要异同? 2. 试述呼吸链的组成,顺序和各组分的主要功能。

3.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哪些?试述各种因素的作用。 4. 体内ATP的生成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5. 线粒体外的物质脱氢是否可产生能量?如果可以,是通过何种机制? 6. 如何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是以ATP为中心的?

7. 给受试大鼠注射DNP可能引起什么现象?其道理何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A 5.C 6.B 7.D 8.D 9.C? 10.D 11.B. 12.D 13.A 14.A 15.D 16.C 17.B 二.填空题

1.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2.α-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3. NAD+,黄素蛋白类(FAD、FMN)CoQ,cyt系列,铁硫蛋白

三.名词解释

1.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过多种酶和辅酶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由于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

2.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称为P/O比值。也可以说,每消耗一原子氧所生成的ATP分子数。

4.3.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 称为氧化磷酸化。

4.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在脱氢、脱水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直接将代谢物分子中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的过程。

5.解偶联剂,能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脱节的物质,称为解偶联剂。

6.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在呼吸链中,能传递氢的酶或辅酶称为递氢体,能传递电子的则称为递电子体。

7.生物氧化是有机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四.问答题

1. 例如糖和脂肪在体内外氧化。相同点:终产物都是CO2和H2O;总能量变化不变;耗氧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体内条件温和,在体温情况下进行、pH接近中性、有水参加、逐步释放能量;体外则是在高温下进行,甚至出现火焰。体内有部分能量形成ATP储存,体外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体内以有机酸脱羧方式生成CO2,体外则碳与氧直接化合生成CO2。体内以呼吸链氧化为主使氢与氧结合成水,体外是氢与氧直接结合生成H2O。

2.呼吸链包括四种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复合体Ⅰ为NADH-泛醌还原酶,复合体Ⅱ为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复合体Ⅲ为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Ⅳ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 氧化呼吸链有两条,其排列顺序分别为:(1)NADH氧化呼吸链—— NADH+H+脱下的2H经复合体Ⅰ(FMN,Fe-S)传给CoQ,再经复合体Ⅲ(Cyt b,Fe-S,Cyt c1)传至Cyt c,然后传至复合体Ⅳ(Cyt a,Cyt a3),最后将2e交给O2。(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FADH2氧化呼吸链)——琥珀酸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脱下的2H经复合体Ⅱ(FAD,Fe-S,b560)使CoQ形成CoQH2,再往下的传递与NADH氧化呼吸链相同。

3.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包括:抑制剂、ADP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线粒体DNA突变等。 (1)抑制剂:a.呼吸链抑制剂能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b.解偶联剂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c.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及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

(2)ADP的调节作用:正常机体氧化磷酸化的速率主要受ADP的调节。当机体利用ATP增多,ADP浓度升高,转运入线粒体后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ADP不足,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这种调节作用可使ATP的生成速度适应生理需要。

(3)甲状腺激素:诱导细胞膜上Na+-K+-ATP酶的生成,使ATP加速分解为ADP和Pi,ADP增多促进氧化磷酸化,甲状腺激素(T3)还可使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因而引起耗氧和产热均增加。

(4)线粒体DNA突变:可影响氧化磷酸化功能,使ATP生成减少而致病。

4. 体内ATP的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如糖酵解中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时,生成的ATP是底物水平磷酸化,丙酮酸脱氢通过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生成ATP是氧化磷酸化。

5. 线粒体外的物质脱氢可以产生能量。通过苹果酸穿梭或a-磷酸甘油穿梭使代谢物脱氢进入线粒体氧化产生能量。

6. 这可以从能量的生成、利用、储存、转换与ATP的关系来说明: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都以生成ATP最重要。利用:合成反应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仅少数情况下利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