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kg×△g=5×1000=5000;国民收入增量远远大于1000,因为政府购买具有乘数效应,增加的初始购买会引起后续一轮又一轮消费和收入的增加,进而使得总需求增加,直至达到均衡。
③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2500(将g=2000重新代入①中计算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12500;或者算得财政政策乘数kF=1/(1/kg+dk/h)=5/2再进行计算国民收入增量△y=kF×△g=5/2×1000=2500)
考虑货币市场以后国民收入增加量2500,小于(不考虑货币对经济影响(即仅考虑产品市场)时的)5000,因为考虑货币市场以后会存在挤出效应。当政府增加政府购买,增加了总需求,使得国民收入增加,货币需求增加,为了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不得不上升,利率上升会降低私人投资。因此增加的政府购买,挤出了私人投资,均衡收入就会比光考虑产品市场时小。
五、问答题
1.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 IS曲线变动:
投资需求变动:增加向右移,减少向左移,变化量为投资变化量乘以乘数。 储蓄函数变动:增加向左移,减少向右移,变化量为储蓄变化量乘以乘数。 税收和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增量乘以乘数的量。增加税收使IS曲线向左移增量乘以乘数的量。 LM曲线变动:
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向左上方移动
价格水平变动:P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m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向右下方移动。
L2的移动:m不变下,L2右移,L1左移,LM曲线就向左方移动;反之向右方移动。 2.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 IS曲线变动:
投资需求变动:增加向右移,减少向左移,变化量为投资变化量乘以乘数。 储蓄函数变动:增加向左移,减少向右移,变化量为储蓄变化量乘以乘数。 税收和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增量乘以乘数的量。增加税收使IS曲线向左移增量乘以乘数的量。 LM曲线变动:
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向左上方移动
价格水平变动:P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m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向右下方移动。
L2的移动:m不变下,L2右移,L1左移,LM曲线就向左方移动;反之向右方移动。 3、什么是交易的货币需求?什么是投机的货币需求?影响它们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交易的货币需求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出于这种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商业制度,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定为固定不变,所以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的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货币需求越大。
投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人们会买进证券,利率越低人们会卖出证券,这样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量就会随之减少和增加。
4.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而社会的总需求主要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正是消费和投资的经常不足导致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