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3Br2 ~ BrO3? Br2 ~ I2 ~2 S2O32? Al3+ ~ 3 HOC9H6N ~ 6 Br2
mAl?1?1??3nKBrO3?nS2O32???MAl?1000 6?2?6H??BrO3?5Br-?3Br2?3H2O-Br2 + 2I-= I2 + 2Br-
?0.1238?15.00?10?3?3?0.1028?5.45?1031?2??26.98?103?23.80(mg)
6?
27. 用碘量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准确10.00g称取试样溶解后,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移取50.00mL试液于碘量瓶中,加入0.05000mol·L-1 I2溶液30.00mL(过量的),在搅拌下加入40mL0.1mol·L-1NaOH溶液,摇匀后,放置暗处20min。然后加入0.5 mol·L-1HCl 8mL,析出的I2用0.1000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9.96mL。计算试样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
?C6H12O7?2NaI?H2O 解:有关反应为: C6H12O6?I2?过??2NaOH??I2(剩)?2OH??IO??I??H2O 3IO?IO3?2I
?IO3?5I??6H??3I2?3H2O
?I2 + 2 S2O32? = 2 I? + S4O62?
故: 3 I2 ~ 3 IO- ~ IO3- ~ 3I2 ~ 6S2O32? C6H12O6 ~ I2 ~ 2 S2O32?
?0.05?30.00?10???
?3?0.1000?9.96?10?3?2?180?100%?9.02%
50.0010.00?250.0?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答案
1.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进行称量的。例如在SO42-的测定中,以BaCl2为沉淀剂,生成BaSO4沉淀(沉淀形式),该沉淀在灼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最后称量BaSO4的质量,计算SO42-的含量,BaSO4又是称量形式。 又如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Mg2P2O7却是称量形式。
2. 为了使沉淀定量完成,必须加入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
答:加入过量沉淀剂,为了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以使沉淀完全。但沉淀剂决不能加得太多,否则可能发生其它效应(如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
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
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等。此外,温度、溶剂、沉淀颗粒的大小和结构对溶解度也有影响。共同离子效应可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均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温度的影响,溶解一般是吸热过程,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剂的影响,大部分无机物沉淀是离子型晶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要小。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的影响,同一种沉淀,在质量相同时,颗粒越小,其总表面积越大,溶解度越大。在沉淀形成后,陈化还可使沉淀结构发生转变,由初生产时的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更稳定的结构,溶解度将大为减小。根据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情况和程度,在进行沉淀反应时,对无配位反应的强酸盐沉淀,应主要考虑共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弱酸盐或难溶酸盐,多数情况应主要考虑酸效应;在有配位反应,尤其在能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而沉淀的溶解度又不太小时,则应主要考虑配位效应。
4. 共沉淀和后沉淀区别何在?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对重量分析有什么不良影响?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共沉淀?
答:共沉淀就是:当一种难溶物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会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沉淀中的现象。共沉淀使沉淀玷污,它是重量分析中最重要的误差来源之一。后沉淀是由于沉淀速度的差异,在已形成的沉淀上形成第二种不溶物质,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特定组分形成的过饱和溶液中。后沉淀所引入的杂质量比共沉淀要多,且随沉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从带入杂质方面来看共沉淀现象对分析测定是不利的,但在分析化学中往往利用共沉淀这一现象来富集分离溶液中的某些微量组分,特别是贵金属和稀有元素等。
5. 在测定Ba2+时,如果BaSO4中有少量BaCl2共沉淀,测定结果将偏高还是偏低?如有Na2SO4、Fe2(SO4)3、BaCrO4共沉淀,它们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如果测定SO42-时, BaSO4中带有少量沉淀BaCl2、Na2SO4、、BaCrO4 、Fe2(SO4)3,对测定结果又分别有何影响? 答:分别为偏低;均偏高;偏高、偏低、偏高、偏低。(详见《分析化学常见错误解析》P250-251)
6. 沉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沉淀的性状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其中哪些因素主要由沉淀本质决定?哪些因素与沉淀条件有关? 答:沉淀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晶核的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晶核的形成机理,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一般认为,将沉淀剂加入试液中时,当沉淀(构晶)离子浓度的乘积超过该条件下沉淀的溶度积时,离子通过相互碰撞聚集形成微小的晶核。晶核形成之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仍在向晶核表面扩散,并且进入晶核,以至逐渐形成晶体(即沉淀微粒)。按照沉淀颗粒直径的大小可将沉淀分为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两类。形成何种类型的沉淀,主要决定于沉淀物质本性,但也与沉淀进行的条件有关。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由离子形成晶核,再进一步聚集成沉淀微粒的速度称为聚集速度。在聚集的同时,构晶离子在一定晶格中定向排列速度称为定向速度。定向速度主要决定于沉淀物质的本性;聚集速度主要由沉淀时的条件所决定,其中最主要的是溶液中生成沉淀物质过饱和度。聚集速度与溶液相对过饱和度成正比。
7.要获得纯净而易于分离和洗涤的沉淀,需采取些什么措施?为什么?
答: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性质不同,对形成沉淀时的条件要求也不同。所以,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为: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稀);在不断搅拌下进行(搅); 在热溶液中进行(热); 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酸); 进行陈化(陈)。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为:在适当浓的溶液中进行(浓); 在热溶液中进行(热); 在不断搅拌下进行(搅); 加入电解质溶液(电); 不必陈化(不陈)。目的在于根据冯维曼经验公式, 降低相对过饱和度, 减小形成沉淀时的初始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