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以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来表示的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应用这些原理将随文化地域的不同而不同。(B) A、错误 B、正确
5、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其它一切管理方法都会因外部环境——即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或伦理的等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A) A、正确 B、错误 3.4.2.法默——里奇曼模型
1、 法默——里奇曼模型的创始人是(AC) A、查德·法默 B、弗里曼 C、巴里·里奇曼 D、法默-里奇曼 E、歌顿 2、法默——里奇曼模型将整个管理过程分解为(ABCDE)
A、计划、组织 B、人员配备 C、业务政策的制订 D、领导 E、控制 3、评价企业的效率可以通过下列指标来反映(ABCDE)
A、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竞争的状况 B、企业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C、成本和价格的水平以及它们与另一公司成本与价格的对比关系 D、盈利率 E、每一雇员的产量 4、 法默和里奇曼进而分析了管理过程的10种基本要素,这10种基本要素包括:(ABCDE) A、计划工作与创新 B、研究与发展 C、人员配备 D、生产与采购 E、财务 5、 法默——里奇曼模式中提到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它包括(ABCD)
A教育的制约因素 B社会、文化的制约因素 C政治、法律的制约因素 D经济的制约因素 E个人状况的约束 3.4.3.尼希根——埃斯塔芬模型
1、 尼希根和埃斯塔芬把管理哲学称为一个企业对其内部和外部的某些影响力量的明确的或隐含的态度和关系。它包括:(ABCDE)
A、 公司对消费者的关系和态度 B、公司与供应商、批发商和推销商之间的关系
C、公司对工会和工会领袖的态度 D、公司与社会福利和教育机构的关系 E、司与地方州和全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2、 尼希根和埃斯塔芬认为管理哲学的某些要素不仅能够、而且已经成功地从一种文化地域引入到另一种文化地域。比如(AB)
A、一家纺织厂奉行的“尽快赚钱” B、一家纺织厂奉行的“从长远观点赚钱” C、一家化工厂奉行的“垄断性生产” D、一家民营企业奉行的“民主管理” E、希特勒的独裁
3、 按照尼希根—埃斯塔芬模式,如果组织的特点、规模和技术是固定不变的话,(AC) 就决定了管理实践和管理效果。 A、管理哲学 B、文化差距 C、环境因素 D、员工素质 E、员工人数 4、 一个企业对其内部和外部的某些影响力量的明确的或隐含的态度和关系,可称为(D) A、管理模式 B、管理策略 C、管理文化 D、管理哲学
5、尼希根和埃斯塔芬模式与法默─里奇曼模式相同的因素有(ABCD)A、计划 B、控制 C、组织 D、职工 E、领导 3.4.4.孔茨模型
1、 哈罗德.孔茨认为,为了研究管理基本原理的普遍性和可转移性,比较管理应当必须进行哪些区分(ABD) A、把管理科学与管理实践区分开来 B、把一般管理科学与企业职能科学区分开来 C、把人事管理与企业管理区分 D、把管理实践与非管理实践区分开来 E、管理外部因素的作用
2、孔茨模式将企业活动可以分为管理和非管理两大类(B) A、错 B、对 3、 管理态度依然被作为一个自变量而包括在孔茨模式之中。(A) A、不是 B、是
4、 非管理活动包括诸如(ABCD) 等很广泛的领域。 A、生产 B、销售 C、财务 D、工程技术 E、教育 5、 比较管理模式包括(ABC)
A、孔茨模式 B、法默—里奇曼模式 C、尼希根—埃斯塔芬模式 D、霍桑模式 E、甘特模式 第四章4.1.1.组织与环境
1、 所谓环境,是指事物存在发展的周围条件和状况。(B) A、错误 B、正确
2、 下列哪些属于社会关系(ABCDE) A、职业关系 B、法律关系 C、文化关系 D、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