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各章习题

性甲癣时,方可考虑内服西药并可同时服用中药茵陈蒿煎剂。服用中药茵陈蒿煎剂时,西药用量可减半。 10.癣的宜忌为:

⑴必须连续治疗满一个疗程以上,不可中断,并同时治疗患者自身所患有的各种癣及同居的癣病患者。

⑵治疗期间,患者用过的日用品宜分开,并彻底消毒。 ⑶治疗过程中宜尽量避免接触碱性物质。 ⑷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或内服。 11.成群簇集的小水疱沿身体的一侧神经作带状排列,并同时伴有明显的局部神经痛。

12.漆疮的诊断要点主要有:

⑴患者有过敏史和接触过敏原史。

⑵发病部位为接触部位,尤以暴露部位多见。

⑶一般发病突然,皮疹多表现为急性炎症,边界清楚,形态多与接触物一致。 ⑷病程有自限性,即脱离接触(致敏)物后,一般可于1~2周内即可很快痊愈,不再接触即不再复发。

13.漆疮的治疗首先应立即脱离接触物,并不再接触。治疗时,对病情较轻者,仅外用简单、温和的外用药即可;病情较重者,可服西药抗过敏药或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者外治法即可。

14.漆疮是仅在接触过敏物质的局部引起的急性炎症,一般不会侵犯内脏器官;而药疮则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或被肌体吸收)后,在全身各处皮肤或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发生的急性炎症,重者可侵犯内脏器官,甚至危及生命。漆疮治疗的关键在于查明并迅速脱离致敏物。

15.急性湿疮的病因多不明,可发于任何部位,皮疹多为多形性、对称性,边界不清,愈后易复发。漆疮则病因多明确,发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形态与接触物一致,愈后不再接触原过敏物即不再复发。

16.慢性湿疮多发于人体的下部或屈侧,如小腿、肛周、阴囊、下腹部等,皮损多因搔抓而问有点状糜烂,皮色多暗红或暗褐,局部不良刺激可引起急性湿疮样发作。而摄领疮多发于人体上部或伸侧,颈部为最多,皮疹干燥,可因搔抓而间有抓痕,局部不良刺激一般不引起急性湿疮样发作。

17.风疹块的治疗,病情急性者可选服西药抗过敏;慢性者宜用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内治可按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气血两虚证和冲任不调证而分别应用疏风清热、散瘀通络;祛风散寒、活血行瘀;清热化湿、疏风解表;补益气血、祛风疏表和调摄冲任等治法。

18.固定性红斑型药疮的皮疹特点为:圆形鲜红色斑,边界清楚,退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每次复发时则原发皮损处再现,但皮疹不断增多,同时可伴有口腔或生殖器的皮肤黏膜交界处摞烂。

19.剥脱性皮炎型药疮的剥脱期应注意防寒保暖和防止感染。

20.白庀皮损的三大主症为:皮疹为红斑上覆以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有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顿性刮去薄膜可见点滴状出血(露滴现象)。 内治可按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和冲任不调证,分别选用犀角地黄汤、血府逐瘀汤、当归饮子、六味地黄汤合二仙汤等方剂。

21.系统性红蝴蝶疮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一般为:病情轻者,可每日给予泼尼松20~40mg,顿服或隔日顿服;病情重者,可每日用泼尼松40~80mg或120mg,

口服或静脉滴注,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0mg维持量,即长期服用。 22.黧黑斑患者除应积极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外,还应注意畅情志,节房室,防日晒,以及避免局部不良化妆品的刺激。 五、病案分析 1.诊断:股癣。

治疗:仅用外治。局部外搽克霉唑软膏(或达克宁等),每天1~2次,连续2~3周;第三周治疗的同时,内裤换下后用70℃以上热水烫洗和曝晒;同时治疗同班战士中有同病的患者。 2.诊断:蛇串疮。

治疗:内治宜清肝泻火解毒,用龙胆泻肝汤加板兰根。外治:外敷玉露膏或三黄洗剂外涂。

3.诊断:扁平疣。证型:热毒蕴结。 治疗:治以清热解毒,马齿苋合剂加减。 4.诊断:足癣继发感染。 治疗:内治宜用五神汤加减。外治:先用1:5000过猛酸钾液或中草药煎水外洗,然后外涂抗生素软膏抗感染,待皮肤干燥后改用抗真菌药治疗。 5.诊断:疥疮。

治疗:外治以杀虫止痒为原则。外用10%~15%硫磺软膏。宜忌:须隔离治疗,避免强烈搔抓,以免自身传播和继发感染。 6.诊断:漆疮。

治疗: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