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XXX XXXX
云雾、湿度、风等气候要素,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
4.谷地气候
庐山山地中的谷地,受周围山地的阻挡,谷内气流很难与其上自然大气交换,因此谷内气温较同海拔其他地方高,晚上冷空气下滑,气温又较同海拔其他地方低,谷地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大。例如,在黄龙寺一带本应为山地暖温带,却形成了中亚热带气候。
5.平原气候
山麓区域的江西(九江、星子)一带平原地区,因广袤的一马平川大地,冷暖气流运移不受任何制约,加之运送水汽的众多河流水系和东部海域水汽的运输,使该平原地区具有春季春雨、初夏梅雨、盛夏酷暑、秋爽干燥、冬季雨少的特点。
6、城市气候
位于庐山西北坡的九江市受到城市格局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城市气候,比较典型的城市热岛现象,冬夏气温比平原其他地方高。
7、水域气候
坐落于鄱阳湖边的星子县受到了水域对其气候的明显调节作用,出现了水域小气候现象。因此,星子夏季(迎风面)气温增高不明显,冬季(背风面)受山地作用,出现明显的焚风效应和水域的双重影响,本因增高的气温不明显。
8、其他气候(沙山气候)
庐山东南麓鄱阳湖岸边的沙山,处于中亚热带气候带。本应郁郁葱葱,却为一片沙山、沙丘、沙滩。沙山处终年以偏北风为主,大风50-80天(4-6级),33-40天(8级以上)。这是因为鄱阳湖湖口段至星子县湖面地形形状呈瓶颈状,走向北北东向,受狭管效应影响,风俗加大;另一方面,湖面摩擦系数小,一定大小风速的风在湖面上又一次得到加强。沙山处年均温较星子县高,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可达55℃,甚至更高绝对气温差异变化大。
5.2 土壤差异
5.2.1 庐山地区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1.红壤
- 38 -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XXX XXXX
红壤主要形成于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年均温16─21度,年降水量800─1500mm,无霜期240─280天。庐山上的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
庐山上红壤的形成主要以富铝化过程为基础,生物富集化过程为前提,是富铝化与生物富集化两种互相矛盾的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正是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红壤特殊的形状和剖面特征。
2.黄壤及山地黄壤
黄壤及山地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山地气候条件下,在南亚热和热带山地也有分布。黄壤地区的热量条件较同纬度红壤地带略低,但湿度大,降雨量可达2000mm。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在垂直分布中,黄壤分布在红壤之上。
庐山上的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以水电站、黄龙寺至庐林大桥一带为典型。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沉积物。
黄壤及山地黄壤的富铝化作用较红壤微弱,因排水不良,空气湿度大,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土壤中氧化铁和氧化铝与水结合,形成含水的铁、铝氧化物,使土壤呈黄色。
3.山地黄棕壤
山地黄棕壤主要形成于暖温带─热温带气候条件下,年均温为15-18℃,≥10℃积温为6000-7500℃,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降水量800─1500mm。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庐山的山地黄棕壤分布在海拔800(900)─1200m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庐山上山地黄棕壤的形成主要是有机质积累与粘化两种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4.山地棕壤
山地棕壤主要形成于中─暖温带地区。我国的棕壤是在暖温带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均温在10-14℃,≥10℃
- 39 -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XXX XXXX
积温为45000-5500℃,年降水量为500-1000㎜的地区。庐山上的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为主。
棕壤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粘化过程和有机质积累过程。
气候类型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酸碱性 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 中亚热带气候 山地黄棕壤 山地棕壤 暖温带湿润气候 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的过度类型 很低,表层在3%以下 较高,表层可达8%左右 呈强酸性,pH值4.5-5.5 山地常绿阔叶林 含量较高 酸性较强,pH值5-6 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呈微酸性 所分布植被 山地落叶、阔叶林 5.2.2 庐山地区土壤类型分布规律
在原始成土过程、黏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腐殖化过程和潜育化过程等成土过程的综合作用下,庐山山上和山麓呈一定规律分布着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庐山山麓地带地处中亚热带,其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其中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形广泛发育黄壤。随着海拔增高,气温随之降低,降水逐渐增多,湿度相应增大,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化。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产生的变化,导致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异。庐山相对高度只有1400米左右,土壤的垂直结构相对简单。在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山地黄棕壤;在落叶阔叶林下发育为山地棕壤;在一些山峰的顶部,因风速过大或人为破坏,植被为茂盛的曹磊,发育着山地草甸土。
值得注意的是,坡向的不同,影响到各个土壤带分布的高度。如山地黄壤带在南坡分布的上限在海拔900米左右;而在北坡的上限只达海拔800米左右。山地黄棕壤的上下限与山地棕壤带的下限也有类似的情况,其界线在南坡高于北坡约100米左右。从湿润程度来看,南、北坡差别不大,均属于湿润型,但从热量条件来看,南坡向阳,北坡向阴,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 40 -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XXX XXXX
南坡高于北坡。
图5-2 庐山土壤垂直分带示意图
5.2.3 土壤实习
取样地 土壤类型 枯枝落叶层(O/cm) 有机质层(A/cm) 淀积层(B/cm) 母质层(C/cm) 大月山公路 山地棕壤 10 12 >36 未挖到 大校场谷地 山地黄棕壤 7 21 16 22 观音桥 黄壤、红壤 7 11 35 24 黄龙寺 山地黄壤 14 7 9 >12 表5-1 土壤剖面取样部分数据
图5-3 实习掠影
5.3 植被类型
5.3.1 植被地带性分布
庐山植被类型多样。有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竹阔混交林、灌丛、草丛及草甸植被等。各个植被组中又含有许多群系以及更多的群丛,他们覆盖着庐山地区大约45%的面积以及庐山80%左右的山体,使得庐山的自然环境更加优美,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胜地。
庐山地处亚热带,基带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缘。又由于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庐山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分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暖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山地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交林和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组成庐山垂直地带性质的三个科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
-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