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和写作方法导论》[2]

——大海鱼呀!

作家感慨地写到,海南有中国最大的海域,渔民们对几乎所有的鱼都能了如指掌,关于鱼的表达也可以编一本词典,但是,要让他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来表达,他们就会感到困难。就好比说,用京胡拉出的《命运交响曲》还是命运交响曲吗?

5.语言相应性原则

在生活中,人们对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的男女关系,就给予了不同的表达。 如,过去有:

皇帝在外面乱搞,称?游龙戏风?; 王公大夫在外乱搞,称?寻花问柳?; 普通百姓在外乱搞,称?偷鸡摸狗?。 现在仍然是:

干部有这类问题,称?作风问题?; 年轻女子有这种问题,称?红杏出墙?; 普通市民有这样问题,称?嫖娼卖淫?。

除了语境之外,还要对某些学科内容的东西使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 如,在哲学上常使用的语汇有: 在史学上常使用的语汇有: 在经济上常使用的语汇有:

五、 语言使用应注意的方面

1.忌讳“网络式语言” 如,?大虾?、?美眉?、?小蜜?、?拍拖?等。 2.恰当的运用形容和比喻手法

如,五四时期北大教授辜鸿铭,拖着长辫子讲英语。人说他是:食西洋开明文化,倡东方保守精神。他主张一夫多妻制,在理论上还比喻是:?一个茶壶要配几个茶杯才好,哪有一个茶壶配一个茶杯的道理?。当时的名人陆小曼嫁给的徐志摩,而传徐又同另一名人恋爱,他特反对。有人反问他,你不是说男女关系是一个茶壶与几个茶杯的关系吗?他答:?在封建时期是那种关系,在民国时期就是人与用熟工具的关系,一个人用熟了的工具是不能常换的,换则有害无益?。

3.不用挖苦讽刺和污蔑性的语言,应就事论事 如,?路易斯安娜的橡树?:说在19世纪初期,有一个贫民出身的律师竞选当时的州长,在一棵橡树下做讲演时这样对待竞争对手的。他说有一个叫伊万杰琳的穷人女子,每年圣诞节都在这棵树下等待外出打工的情人,可他始终没有回来。他说:?在此白白等待的又何止伊万杰琳一个人,你们中的许多人,有的在等待学校的开办,也有的在等待着把路修好,还有的在等待有一座方便的医院。伊万杰琳在橡树下流了一生的眼泪,你们在橡树下已流了几代人的眼泪了。给我一个机会吧,让我给在这里哭泣的人们把眼泪擦干?。他最终赢得了大选胜利。

4.谨慎地使用经典故事形成的词汇

25

如,?卡夫丁峡谷?。1881年马克思在致维伊查苏利奇的信中,认为俄国等一些东方农业社会中残存的农村公社经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公元前321年萨姆尼特人进攻罗马,在打败罗马军队之后,强迫俘虏通过附近“牛扼式”的卡夫丁峡谷,以示侮辱,后来借指遭受侮辱的一段路程)

再如,?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大体地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

六、在思想升华中的语言运用

1.开头语——要引人入胜或让人对话题感兴趣,给人愿意读下去的感觉。 2.小结语——要高度简练概括出个人的观点或评价,给人以深刻的感觉。 3.结束语——要有总结性的意味,给人以完满的感觉。 4.文中语——以叙述性的描写给人以清晰和认同的感觉 如,

?今天为时代定调的东西是科学,从宇宙的边陲到原子的内脏,从互联网的延伸到DNA的破译,科学正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全面推进,渗透到寻常百姓生活的细微末节?。

?如果把发展比做是在黑夜中行进的队伍,那么,指导性的理论就像在前面引路的明灯,为我们照亮奔向黎明的道路?。

?如果没有牛顿,人类迟早也会发现力学定理的,但是如果没有曹雪芹,我们这个世界上恐怕永远也不会有《红楼梦》。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是一种群体接力的事业,而文学则是独辟蹊径的个人创作。?

26

第六章 关于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切理论的探索,归根到底是方法的探索。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在划时代科学理论诞生时,科学的新方经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创造,首先需要创造方法。一部科学史,在很大程度是就是科学工具史。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经验归纳法”和“假设演绎法”。现代方法主要是“逻辑经验法”,它始于20世纪初期,以经验证实和确认为根基,以语言分析为特色,以对科学知识的逻辑重构为旨趣,形成了现代经验科学的逻辑方法。(参见《光明日报》2001年5月8日李醒民:《简论科学方法》)

在历史上有名的关于方法的论著,包括,经验论者培根的《新工具》(1620年)、理性论者笛卡儿的《论方法》(1637年)等。

关于方法的分类,有人分为两类:演绎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 也有人分为三类:经验的方法(观察、测量、调研、体会等),理性的方法(逻辑、数学、统计等),臻美的方法(直觉、对称、等比较)。

我在这里根据需要,介绍十种运用较多的方法。

一、演绎的方法(也称逻辑推理的方法)

1.主要把握层层展开的原则。 例如,“马掌钉”导致的失败 战争为什么失败—— 因为缺少骑兵—— 为什么缺少骑兵—— 因为缺少战马—— 为什么缺少战马—— 因为马掌不足—— 为什么马掌不足—— 因为马掌钉太少——

最后的结论是,马掌钉太少是导致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 再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演绎 为什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了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 为什么要保持党的先进性—— 为了能够使党长期执政—— 为什么要长期执政——

为了更好的实现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

以好的逻辑关系和论证,可以导出新的结论。

如,莫斯科大学在1958年来了一个自乌克兰农村的学生报考数学系。主考教授问他:对数是怎么回事?这位学生不知,就坦率地回答不知道。出于对农村学生的

27

怜悯,,教授补充了一句:对数原理与指数的原理是相反的。这个学生了解指数,便当场推出了对数的原理,得了5分,进入了数学系。他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也就是莫斯科大学的现任校长,萨多夫尼契院士。 2. 逻辑推理的依据

第一, 依据已有的自然法则;

如,有云才有雨,有水才有鱼。

第二, 依据逻辑本身的公理;

如,

1860年担任美国总统的林肯,主张人类平等。一次看到一队黑人戴着铁镣经过门前,就问别人:他们为什么被奴役?别人回答:因为他们的肤色深。为什么奴役肤色深的人?因为他们智力差。世界上有比你智力高的吗,智力高的难道就可以有权奴役你?那个人再也一句话说不出来。

他在谈到民主时还说过:因为我不愿意当奴隶,所以我不当奴隶主。

第三, 依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或必然;

如,人们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的比重通常会相应加大。

第四, 依据生活中的实践或经验。

如,

结婚——错误

生孩——失误 离婚——觉悟 再婚——执迷不悟

婚后让对方讨厌——废物 婚后还有人追求——宠物 一只脚踩几只船——可恶 3. 逻辑推理应注意的方面

第一, 推敲逻辑本身的合理性(逻辑不合理问题);

如,?山里娃不再愁娶妻难?的歌曲的逻辑性问题

第二, 分析逻辑条件的变动性(逻辑不当问题);(它时、它地、他对象)

如,?皮鞋推销员的故事?。

第三, 忌把可能与必然的等同(逻辑错误问题);

如,?穷人通过奋斗可以成为富人?。

第四, 整篇文章逻辑前后一致(逻辑混乱问题)。

如,报上有人这样认为:?在现代社会,最能给人以保护感觉的,不是军队、警察、法律,而是安全带、安全帽、安全套等塑料制品?。

这是两个逻辑的东西。前者是讲安全的环境保护问题;后者是讲安全的措施保护问题,像这种偷换概念,就会使逻辑混乱,推导出来的结论就不具真理性。

二、实证的方法

2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