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嘉兴市中考物理第三次押题试卷

六、综合题

27.如图所示,在我省新农村建设中体重为600N的工人师傅用400N的拉力向下拉绳时,在20s内使重680N的重物匀速上升到三楼(每层楼高3m):

(1)画出图中滑轮组的绕线;

(2)在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工人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0cm,求此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强; (3)求工人拉力所做功的大小; (4)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1)见解析所示(2)8?103Pa(3)4.8?103J(4)85% 【解析】 【详解】

(1)滑轮组的绕线如下图:

3

(2)工人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作用,三力平衡,则支持力等于G人-F=600N-400N=200N,根据相互作用等大,工人对地面压力FN=200N,工人对地面的压强:p?FN200N3??8?10Pa; ?42S250?10m(3)重物匀速上升到三楼,升高的高度是h=2×3m=6m,由图可知,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s=2×6m=12m,工人拉力所做的功: W=Fs=400N×12m=4.8?103J;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有用Gh680N?6m?100%=?100%??100%?85%. W总Fs400N?12m答:(1)滑轮组的绕线见上图. (2)工人对地面的压强8?103Pa;

(3)工人拉力所做的功4.8?103J; (4)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5%.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有解析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η1=η2 解析:A 【解析】 【详解】

B.F1<F2,η1=η2 C.F1<F2,η1>η2 D.F1>F2,η1<η2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由图可知n1=2,n2=3,则绳子受的拉力:F1=(G物+G动),F2=(G物+G动),故F1>F2;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额=G动h,W有用=G物h,所以,

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则由η=η1=η2,故应选A.

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即

2.在物理图象中不但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一定的物理意义,直线的斜率和面积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图中的两个图象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图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 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 C.图b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图a中,横坐标为体积,纵坐标为质量,图线斜率越大,表示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更大,根据

m可知,密度更大,故A正确; VmmVB. 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而物质的密度为:??,故而积不表示密度的大小,故B错

2V??误;

C. 图b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水平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没有变化,故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 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为:S?vt,通过的路程为:s?vt,可见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 选D.

3.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 解析:A 【解析】 【详解】

A甲乙两图在研究物体A所受摩擦力时,把AB看做一个整体研究,则整个物体都受到一个向右的拉力,而物体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A符合题意;B甲图中物体B随A一起匀速运动,B此时不受到摩擦力,否则B不能匀速运动,B不符合题意;C通过A的分析可以判断C不符合题意;D根据乙图中B匀速直线运动,而B受到一个向右的拉力,所以B一定受到一个向左的大小等于F的摩擦力.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4.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