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施工关键技术 - 图文

图2-4-37 主体结构投入使用时核心筒W1与框架柱C1竖向变形差

图2-4-38 主体结构投入使用1年后核心筒W1与框架柱C1竖向变形差

图2-4-39 主体结构投入使用5年后核心筒W1与框架柱C1竖向变形差

图2-4-40 主体结构投入使用10年后核心筒W1与框架柱C1竖向变形差

图2-4-41 主体结构投入使用20年后核心筒W1与框架柱C1竖向变形差

f、 楼层标高预留高度

为了补偿竖向构件的压缩变形,施工时需预留一定的高度,由于框架柱和核心筒竖向压缩变形不同,其预留量也不同。楼层施工时按绝对标高控制,竖向构件楼层施工标高为楼层设计标高和标高预留高度之和,见图2-4-42所示。

Hi’ = Hi +δi

Hi’—楼层施工标高 Hi —楼层设计标高 δi—楼层标高预留高度

2-49

施工标高 设计标高度高留预 图2-4-42 楼层标高预留高度示意图

楼层施工后直至设定期限内发生压缩变形,该层竖向构件标高从施工标高逐渐变化至设计标高,设定时刻各层楼板保持水平,达到设计标高。楼层标高预留高度即为该楼层施工后到设定期限内的总下沉变形。该层施工前的变形可以通过施工过程逐层找平消除,该层施工后的变形则只能通过估算得到。在估算压缩变形时,均需要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通过框架柱和核心筒竖向变形随时间变化分析可知(图2-4-43~2-4-44),主体结构施工完成5年后竖向变形基本完成。将此时刻作为竖向构件标高预留高度的计算时间点,通过各层标高预留高度,投入使用5年后竖向构件各层达到设计标高。框架柱和核心筒各层标高预留高度见图,5年后框架柱最大楼层标高预留高度为60mm(44层),核心筒最大楼层标高预留高度为80mm(44层)。

图2-4-43 框架柱竖向预留高度楼层分布图(C1)

图2-4-44 核心筒墙体竖向预留高度楼层分布图(W1)

g、 竖向构件下料预留长度 Ⅰ、下料长度计算

为了补偿竖向构件的压缩变形,各层竖向构件施工下料时需预留一定的长度,使得投入使用后各层竖向构件长度达到设计层高,该预留长度即为该层结构生成至建筑投入使用5年后该层竖向构件压缩量。

图2-4-45给出了i层竖向构件变形解析。从i-1层施工至设定时刻,竖向构件楼层标高从施工标高Hi-1′下降至设计标高Hi-1。i-1层楼面总下沉变形量即为i-1层标高预留高度δ

i-1。

δ

i-1= wi-1+

wi-1′ (1)

式中:wi-1—i层施工前i-1层结构自重产生的i-1层楼面处的总下沉变形,计算分析得到的各层框架柱C1和核心筒墙体W1的wi分布分别见图2-4-46和2-4-47。

wi-1′—i层施工后至投入使用设定时刻i-1层以上建筑物总重产生的i-1楼面处的总下沉变形

由图2-4-46可见,第i层竖向构件下料长度h i′为 h i′= hi+δi-wi-1′= hi+δi-δ

i-1+wi-1

(2)

式中:δi—i层楼面标高预留高度 δi= wi+ wi′

i层施工完成后至设定时刻i层以上建筑物总重产生的i层竖向构件压缩量,即为i层竖向构件上下两端竖向下沉变形差,也为i层竖向构件下料预留长度Δi,由图2-4-46可得,

Δi=δi-wi-1′ (3)

2-5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