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小王同学按左上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采集数据后计算出样品中 NaHCO3 质量竟
然大于样品质量,指出导致此实验误差的实验装置中的不足之处? ;
3.0g 碳酸氢钠片(3) 优化实验方案后,减少了实验误差,采集实验数据如上表:计算
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为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g 。 足量稀盐酸的质量/g 反应前整个装置的总质量/g 193.8 / 194.6 193.6 反应后整个装置的总质量/g 192.3 193.2 192.1 3.0 【答案】(1)搅拌,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更充分;(2)实验装置中没有解决稀盐酸和水的挥发引起的误差;(3)93.3%
【解析】(1)玻璃棒常见作用为蘸取、搅拌、引流等,本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加快反应;故答案为:搅拌,加快反应速度,使反应更充分;
(2) 计算结果样品中碳酸氢钠质量大于样品质量,反应前后烧杯的总质量之差偏大,可能
原因是稀盐酸和水挥发,故答案为:实验装置中没有解决稀盐酸和水的挥发引起的误差;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就等于反应后装置的质量减去反应前装置的质量。故三次实验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分别为:1.5g、1.4g、1.5g。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则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4.4/3g。根据方程式 NaHCO3+HCl=NaCl+H2O+CO2↑
求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2.8g,从而求出碳酸氢钠质量分数为 93.3%
29.(10 分)下图为某科学小组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部分实验装置。
CO2,写出图 B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如果生成的气体是
验效果明显,加入过量木炭进行还原氧化铜实验可以防止
气体中可能会有另一种气体 。 (2) 通过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对装置 A 和装置 B 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数据如表:
;为使实
;此时生成的
反应前的质量 装置A 装置B m1 m3 反应后的质量 m2 m4 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 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 ; Ⅱ.实际测量中 B 增加的质量小于理论值,请你分析可能是原因 。
【答案】(1)CO2+Ca(OH)2=CaCO3↓+H2O;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CO;(2)m1-m2=m4-m3; 装置A 中的 CO2 未被完全吸收(或有 CO 生长)
【解析】(1)B 处澄清石灰水中含有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试管中的氧气会与还原后热的铜反应重新变为氧化铜,而还原剂木炭足量就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能有部分与剩余的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
..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 中固体减少的质量就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m1-m2,
而 B 中增加的质量也等于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 m4-m3,二者相等,故答案为 m1-m2=m4-m3;澄清石灰水足量,因此偏少有只能是因为二氧化碳的量少了,因为装置 A 内有残余的二氧化碳。而且该反应会有少量一氧化碳生成,碳元素质量减少了,故二氧化碳质量偏小。
30.(6 分)实验桌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如下器材:学生电源(电源档位不可调,两端电压会
随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而改变),已调零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电阻箱的符号
滑
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时,导体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值成反比。”
(1) 请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 请写出实验步骤。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2) 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连接实物;
②闭合开关 S,调节电阻箱 R 的阻值,移动滑片 P 到适当的位置,读出此时 R1 两端的电压 U 和通过 R1 的电流 I1;记入下表中;
③再次调节电阻箱 R 的阻值,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读数仍然为 U;读出此时通过R2 的电流 I2;记入下表中;
④仿照步骤③,再改变 2 次电阻箱的阻值 R3、R4,读出通过 R3、R4 的电流 I3、I4,记入下表中;
次数 1 2 3 4 物理量 R/Ω U/N I/A P/W ⑤比较 P 与 R 的大小关系即可。
;.
..
31.(6 分)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
架在水平桌面上白纸的上,并保持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 与
B 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白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S,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 B 进行观察和调整,使它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多次改变蜡烛 A 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诉实验。
(1) 分别测量玻璃板到物(蜡烛 A)以及玻璃板到对应的像(蜡烛 B)的距离 u 和v,
总结归纳得到的结果是 v u;(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 移走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
A 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3) 小红在家中照平面镜时,发现她在镜中的像“近大远小”,于是她认为:物体在平
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关,请运用上述实验分析说明“像的高度 h 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u 是否有关系”的问题。
【答案】(1)等于
(2) 虚像
(3) 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从不同角度观察,若每次 B 蜡烛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像的高度 h 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u 无关;若 B 蜡烛与 A 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则说明像的高度 h 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 有关。
【解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若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3)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B 蜡烛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像的高度 h 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u 无关,若 B 蜡烛与 A 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则说明像的高度 h 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u 有关。
32.(6 分)央视曾曝光“速生鸡”事件,某养鸡场违规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来养殖肉鸡,养殖户
违规喂养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品,使得肉鸡能够快速生长,“速生鸡”未经检疫就进入了物流系统,对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 人摄入“速生鸡”鸡肉后,鸡肉中的蛋白质主要在消化道 处被消化成氨基
酸,然后与残留的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一起被吸收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 反射。
(3) 某科技小组探究“速生鸡”的危害,将 20 只体型相近的小白鼠分成 A、B 两组。A
组每天喂混有利巴韦林的食物,B 组每天喂等量的不含利巴韦林的食物,几个月后,当小白鼠感冒时,并对 A、B 两组注射等量的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是 B 组小白鼠很快痊愈,而 A 组的回复很慢,这说明 A 组小白鼠对利巴韦林产生了 性。
(选填“适应”、“免疫”或“自然选择”)
【答案】(1)小肠;(2)条件;(3)适应
(2) “速生鸡”事件后,小明看到鸡肉就想到“速生鸡”,这种行为属于
;.
..
【解析】(1)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氨基酸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故答案为:小肠; (2)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材料中“速生鸡”事件曝光后,小科看到鸡肉就想到“速生鸡”,这种行为属于是对具体事物作出的条件反射.故答案为:条件 (3) 实验结果:一个月后,让小白鼠感染流感病毒,并对 A、B 两组注射等量的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是B 组小白鼠很快痊愈,而 A 组小白鼠恢复很慢,这说明 A 组小白鼠体内的流感病毒对利巴韦林产生了适应性.故答案为:适应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30 分) 33.(6 分)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装有一定量水的柱形容器,用细绳系住一个重力为 5N、体积
为 100cm3 的合金筷,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竖直向上提起金块,它匀速运动 20cm 所
用的时间为 2s(合金块未露出水面)。取 g=10N/kg。求:
(1) 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 从合金块浸入水面前到浸没在水中如图(但未接触底部)比较,求柱形容器对水
平桌面的压力增加多少?
(3) 在这 2s 内拉力 F 所做的功和拉力 F 的功率。
【答案】(1)1N (2)1N (3)0.8J;0.4W 【解析】
(1) F =? gV =1?10kg m?10 N kg ?100 ?10m=1N
浮
水
排
3
3 -6
3
(2) 法一:设容器以及水重G??
未浸没前:
G? ? F支1
浸没后(把杯水以及合金块作为整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