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单选题(10×2’=20’)

1 教育心理学中所说的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指:( D ) A. 施教者 B. 受教者 C. 媒介 D. 施教者和受教者 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A )

A. 揭示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B.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C. 揭示一定的内外条件怎样影响学习发生的过程和结果

D. 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对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3 发展心理和差异心理属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的哪一大块内容:( A )

A. 学习者的心理 B. 学习心理及其应用 C. 教学心理 D. 课堂管理心理

4 新教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却收效甚微的原因可能是基于新教师的哪种错误观念:( D )

A. 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 B. 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C. 新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在于从中获得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各类知识。

D. 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5 新手教师经过多少年可逐渐发展为高级新手教师?(B ) A. 1年 B. 2~3年 C. 3~4年 D. 5年 6 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是:(C )

A. 高级新手型教师B. 专家型教师C. 胜任型教师D. 熟练型教师 7 大约需要多少年的时间,有相当部分的胜任水平教师可发展到熟练水平:( D )

A. 1年 B. 2~3年 C. 3~4年 D. 5年

8 在伯林纳的提出的教师专长、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的作用模式中,属于能力层次的是:( C)

A. 教师的教学法知识 B. 学生的发展状况 C. 教师的课堂行为 D. 教师的心理品质 9 初中生倾向于关注教师的:( A )

A. 情感态度 B. 意志 C. 理智 D. 能力

10 影响教师成长的个人因素中,哪个因素是关键因素?( B ) A. 师德B. 认知能力 C. 教师的自我评价 D. 动机水平 二、多选题(10×2’=20’)

1 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方面的研究包括:( ABCD ) A. 提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B. 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C. 阐明学习的过程 D. 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 2 新手水平的教师的特点有:( BCD) A. 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

B. 通常是理性化的,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处理问题 C. 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

D. 处理问题时,刻板地依赖既定的原则、规范和计划 3 熟练水平教师的特点包括:( ACD ) A. 具有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

B. 经验对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增强,但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

C. 教学技能接近了认知自动化的水平 D. 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 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历的阶段顺序依次为: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熟练水平、胜任水平、专家水平

B. 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教师一般要经历的阶段顺序依次为: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C. 新教师一般是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处理问题,而专家水平教师一般是以直觉的方式立即作出反应

D. 新教师一般是以直觉的方式立即作出反应,而专家水平教师一般是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处理问题

5 关于专家和新手的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 在专业知识方面,专家在其擅长的领域内,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B. 在问题解决效率上,专家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C. 在洞察力方面,专家更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D. 新手通过刻意训练,有可能发展成为专家 6 男生较女生更关注的教师心理品质有:( ACD ) A. 乐观 B. 沉着 C. 豁达 D. 愉快 7 优生较差生更关注的教师心理品质有:( BCD ) A. 情绪稳定 B. 依赖 C. 安祥沉着 D. 有自信 8 有关教师的教学专长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 教学专长是针对专家教师而言的 B. 教师专长层次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学法知识

C. 教师专长包括知识、管理、教授和诊断四个方面的专长 D. 教师专长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最终影响教学结果 9 教师的课堂行为包括:( ABCD ) A. 讲解 B. 管理 C. 教学 D. 诊断 10 教学结果包括:( ABCD ) A. 认知能力的增长 B. 动机的变化 C. 价值观的变化 D. 学业成绩的提高 三、填空题(12×1’=12’)

1 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它们是 学习者的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和教学与课堂管理心理。

2 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包括: 个人因素、情境因素和 系统过程。

3 专家和新手教师的差异在 课时计划制定 、 课堂教学实施 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4 年经教师需要学会备课、上课、留作业、辅导和 考试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

5 教学反思包括:对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 6 胜任水平的教师的特点包括:①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②能够分辨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和③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可分为关于 学 与 教 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五、简答题(4×4’=16’) 1 简述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①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②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 ③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 2 简述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①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②微型教学;

③教学决策训练;④反思训练;⑤开展行动研究

3 简述伯林纳提出的教师专长、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作用模式 伯林纳(1992)提出的教师专长、教学能力和教学结果作用模式包括:①教师专长层次,它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学法知识,包括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断专长四个方面;

②教学能力层次是由受教学法知识直接作用的课堂行为组成,包括讲解、管理、教学、诊断四种行为;

③教学结果即评定标准层次是指学生的发展状况,包括认知能力的增长、动机和价值观的变化、学生成绩的提高等。 ④教师专长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最终影响教学结果。 4 对教师成长的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阐述

在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成长过程中,制约因素可分类三类: ①个人因素,它涉及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等方面特征,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师德状况、人际关系、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

②情境因素,指教师学习或工作的环境,教师所处的情境分为五个层面:社会与社区、学校体制、学校氛围、教学小组与部门、课堂。③系统过程,即有目的地影响教师成长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具体有考研活动、反思训练等等。此外,教师也可采用自我目标导向、合作小组、专家指导等方式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

④三个因素与教师成长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系统过程之间相互作用,情境因素和系统过程之间相互独立。 六、论述题(10×2’=20’)

1 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可分为关于“学”与“教”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

①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为教育目标的确定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②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它就像医学对疾病作分类研究,要找到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特殊学习规律,以便为不同类型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具体的教学措施;

③阐述学习的过程,任何结果必须有其相应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应在学习结果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揭示不同类型学习结果得以出现的特殊过程,为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④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学习者自身之外的外部条件。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揭示一定的内外条件怎样影响学习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一旦教育心理学分门别类地阐明不同类型学习过程发生的内外条件,那么教学方法的选择便有了科学依据。

(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2 论述新教师如何成长为专家水平的教师。

从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水平的教师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

(1)新手水平,新手教师是指经过系统的教师教育与专业学习后,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他们的特点有: ①通常是理性化的,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处理问题; ②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

③处理问题时,刻板地依赖既定的原则、规范和计划。

(2)高级新手水平,新手教师经过2~3年逐渐发展为高级新手教师。特点主要有:①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逐渐整合,开始掌握教学过程的内在联系;②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有所增加,

处理问题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③经验对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增强,但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

(3)胜任水平,大部分高级新手教师经过实验和培训,经过3~4年能够成为胜任型教师。胜任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其特点:①教学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②能够分辨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③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4)熟练水平,大约需要五年的时间,有相当部分的胜任水平教师可发展到熟练水平。特点有:①具有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

②教学技能接近了认知自动化的水平;③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流畅、灵活的程度。

(5)专家水平,部分熟练水平的教师可继续成长为专家水平的教师。特点:①以直觉的方式立即作出反应,并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②当不熟悉的教学事件发生时,他们进行有意识的思考,采取审慎的解决方法。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选题(10×1’=10’) 1 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A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维果茨基 D.柯尔伯格 2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D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适应 3 前运算阶段的年龄范围:C

A. 0~3岁 B.3~6岁 C.2~7岁 D.7~11岁 4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D

A.客体永久性B.守恒性 C.表象思维 D.去自我中心主义 5 年幼的学前儿童所形成的概念是随情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而且也并非总是合乎逻辑的,缺乏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协调起来的能力,这是哪种思维的特征:C

A.动作 B.表象 C.直觉 D.抽象 6 中学生处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C

A.主动对内疚B.勤奋对自卑C.同一对混乱 D.亲密对孤独 7 小学生处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B

A.主动对内疚 B.勤奋对自卑C.同一对混乱 D.亲密对孤独 8 在哪个阶段中个体的道德判断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认为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B

A.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C.好孩子定向阶段 D.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9 拒绝+容许型的教养方式是:A

A.忽视型教养方式 B.放纵型教养方式 C.权威型教养方式 D.专断型教养方式

10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的知识,从而为个体所利用,称为:( B)

A.同化 B.内化 C.顺应 D.图式 二、多选题(10×1’=10’)

1 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哪些特征?ABCD

A.连续性和阶段性B.结构性 C.次序不变性 D.交叉性 2 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获得的成就有:( AB )

A.客体永久性 B.表象思维 C.守恒性 D.可逆性 3 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认知发展特点是:( BCD ) A. “直觉的”思维 B.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

C.能够运用系统化的实验来解决问题 D.应对潜在或假设

情景的能力出现

4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包括:ABD

A.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但运算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B.认知活动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C.自我中心趋向 D.去自我中心主义

5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是:ABD

A.内化 B.支架式教学 C.图式 D.最近发展区理论 6 习俗水平包含哪几个阶段?AC

A.好孩子定向阶段 B.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C.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7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BC )

A.学业成绩B.自我价值感C.心理健康D.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8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包括:BC A.儿童通过将外部的活动加以内化来学习 B.帮助学生渡对勤奋和自卑危机

C.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D.语言和思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9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包括:ABCD A.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B.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比较,引起冲突。

C.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更为合理。

D.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前道德教育的目标。

10 以下关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CD A.是解答“人的个性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问题的最经典的个性发展理论。

B.研究方法采用道德两难故事 C.认为发展持续人的整个一生 D.认为发展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统一体。 三、填空题(10×1’=10’)

1 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发展,它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这类问题。 2 皮亚杰关于儿童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被称之为 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 3 维果茨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 实现的。

4 教学支架 就是在儿童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5 平衡是指 同化 和 顺应 之间的“均衡”的平衡过程。 四、辨析题(10×2’=20’)

1 顺应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同化 2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各阶段的次序是不能改变的,相邻两个阶段间不能截然分开,而且每个阶段都以行为的量变为特征。质变 3 维果茨基认为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机能,一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这两种心理机能是互不相关的。融合在一起

4 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变化逐渐内化成内部的智力动作。外部动作

5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的个体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社会契约 五、简答题(7×4’=28’)

1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前运算阶段的年龄范围是2~7岁,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逐渐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本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具有四个特点:

①发展了运用符号来表征客观物体的能力,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②不能理解守恒原理,思维具有集中化、不可逆性和只注重状态的特点;

③“直觉的”思维特征; ④自我中心趋向。

2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①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

②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

③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生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起来。

3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什么,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什么?

①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②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是什么? ①婴儿时期(0~1岁):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阶段; ②婴儿后期(2~3岁):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③幼儿期(4~5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阶段; ④儿童期(6~11岁):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⑤青年期(12~18岁):获得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阶段; ⑥成人前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⑦成人中期(25~60岁):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⑧成人后期(60岁以上):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5 简述四种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①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与孩子经常交流及给予帮助的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对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

②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父母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自己,对子女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的一种高控制型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方面,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孩子。

③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父母对子女抱以积极肯定的态度,但缺乏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父母放任孩子自己做决定。

④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父母对子女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的一种教养方式,因此亲子间的互助很少。

6 简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影响。

一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学业成绩。如果父母关心、体谅孩子,同时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原本成绩良好的学生会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如果父母采取的教养方式为埋怨、放弃等,会使原本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②自我价值感。儿童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越多,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越高;而当感受到的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以及过分保护越多时,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越低。③心理健康。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缺少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多采用惩罚和拒绝否定的教养方式,则孩子易形成孤独、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的心理障碍;相反,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注重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则可以大大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对人焦虑感。

7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水平及其阶段。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反应,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

③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六、论述题(2×11’=22’)

1 论述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为什么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求。首先,同伴关系能够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他们能从同伴那里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这无疑克服了他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特别当儿童面临挫折时,同伴的帮助可以使他们减少无助感。其次,能满足儿童归属与爱的需求。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儿童逐渐发展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友谊,可以从同伴处得到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再次,儿童成就感的需要同样可以通过发展同伴关系得到满足。

(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与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社会交往是通过合作而获得并维系的。皮亚杰强调同伴间的讨论与争论是道德判断能力发展所必须的。因此,没有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来自同伴的评价,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儿童听到或者从同伴的言行、表情上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整合多方面的反馈就形成了自我评价。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所必须的。随着社会比较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准确,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自我。 (4)同伴关系也有不利的一面。由于群体鼓励服从,因而有可能压抑个体的独特性。另外,同伴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可能有不完全正确,个体盲目遵从就会产生过错行为。 2 论述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和评估至少有三点意义:

(1)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儿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如何进行批判性的、严谨的思维而学会这一能力。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学生的楷模。

(2)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教师就不应只给儿童提供一些他们能独立解决的作业,而应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儿童需要在得到他人的适当帮助下才能解决的任务,而儿童也能够在发展区的差距之内向

前发展。(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当儿童不适应学校语言时,教师需要塑造而不是破坏儿童的自然语言。

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一、 单选题:

1、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善于进行知觉分析,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属于( A )认知方式。

A、场独立性B、冲动型C、沉思型D、场依存性

2、倾向于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视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是属于( B )认知方式。

A、沉思型 B、场依存性C、场独立性D、冲动型 3、一个人的IQ为100分,说明其智力( C ) A、高于一般人B、低于一般人C、与一般一样D、不确定

4、根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 D )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B、独立型和顺从型C、稳定型和不稳定型D、外倾型和内倾型

5、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推敲导致的发育障碍,最本质的特征在于(C )

A、情绪障碍B、行为障碍C、社交障碍D、注意力障碍 二、多选题

1、根据个体在进行信息加工时所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可以把认知方式分为( BC )

A、整体型B、具体型C、抽象型D、系列型E、冲动型 2、奥苏贝尔提出了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是( AD ) A、逐渐分化原则 B、个别化原则上C、因材施教原则D、整合协调原则 E、教育性原则 三、填空题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2、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等。

3、智力测验智商在140分以上可视为智力直觉儿童,对于超常儿童 的教育,学校一般采取插班、 办特殊班 和 个别教育 这三种形式。 四、判断题

1、沉思型学生面对问题时,通常中急于作出选择,所犯错误较多,且会出现阅读困难,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 ) 2、沉思型学生多采用细节性加式方式,所以在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 )

3、冲动型学生常常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 )

4、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通常中急于作出选择,所犯错误较多,且会出现阅读困难,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 ) 5、冲动型学生多采用细节性加式方式,所以在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 )

6、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没有差异,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

7、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男性倾向于抽象思维,女婿性倾向于具体思维。( )

8、性别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有好坏之分,是人个性中的核心成分。( )

9、教师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则教学效果会更好(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