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C.①③⑤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C 2.D 第1题,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第2题,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3.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③废弃物排放后再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一、选择题
我国东部某校学生进行野外研究性学习时,依据地质工作者发现的不同古生物化石,绘制了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E-D-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 C.断层
B.向斜 D.断块山
2.通过考察,学生做出了如下记录,错误的是( ) A.AB坡植被状况比BC坡要好
B.该地岩层主要是沉积岩
C.D处岩层可能蕴含丰富的石油资源 D.B处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1.B 2.C 第1题,从化石可以看出该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以判断出该处为向斜。第2题,AB坡为向阳坡及东南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所以植被状况比BC坡好;该地岩层广泛分布着生物化石,可以判断为沉积岩;D处为向斜,不易储存石油;B处为背斜成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分别是( )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4.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是( ) 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 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 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 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
解析:3.B 4.C 第3题,根据关联图中的信息可知,“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并不会导致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等现象的发生,只能造成海进与海退;图中Ⅲ对Ⅱ产生影响,且Ⅱ受现代季风形成的影响,故Ⅱ为区域干旱化趋向、Ⅲ为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第4题,气候暖湿增加了降水量,造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侵蚀加强,而气候冷干则有利于黄土堆积;温暖期有利于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造成我国的温度带向南移动。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5~7题。
5.根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6.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属最古老的一种是( ) A.①地地层化石 C.③地地层化石
B.②地地层化石 D.④地地层化石
7.若在甲、乙两处分别钻孔找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找到煤层 C.甲、乙都找不到煤层
B.甲、乙都找到煤层 D.乙处找到煤层
解析:5.B 6.A 7.D 首先看图,明确图中化石的地质年代。如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早期,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含裸子植物化石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第5题,从动物的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