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英语课本翻译

决定的。例如,对于快递公司来讲,卡车是其固定资产,但对于卡车代理商来讲,卡车是其存货。

制造企业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存货:

1. 原材料,指企业取得的并将用于生产过程的物品。

2. 在产品,指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记入在产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的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3. 产成品,指已经完工待售的产品。

在出售时,将产成品的成本确认为销售成本。成本确认的一个大致规则是,工厂内部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存货的成本,而工厂外部发生的成本记为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

存货成本包括购买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一切成本。合理地计算存货成本对于企业正确制定其产量,定价以及战略决策是非常关键的。生产过程的全部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成本都应记入存货成本。与销售相关的成本作为期间费用。我们按存货的原始成本记录存货。存货成本包括为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与位置的一切支出。因此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输费,运输途中保险费,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讲,存货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生产过程的人工成本,以及其他相关制造费用。因此资本化的存货成本包括三类不同的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

◇谁拥有存货?

一般地,只有企业拥有存货的法定所有权,才可以将其作为存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在离岸价格交货的情况下,在途商品的所有权归买方所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所有权已于商品装上运输工具时转移给买方。若采用目的地交货,卖方支付运输费用,并拥有商品的所有权,当商品抵达目的地后,其所有权才转移给买方。

在委托代销的情况下,商品的所有者(委托人)将商品转给零售商(受托人)。受托人为委托人销售商品,但并不享有商品的所有权。

只有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存货才能被确认:(a)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6.2 存货盘存制度

销售量大量、商品单价较低的企业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很难迅速计算出单位销售成本。这类企业通常在会计期末进行实地盘点,从而确定其期末存货的实际结存数,进而计算销售成本。计算销售成本的公式如下:

期初存货

+ 本期购入 (净额) = 可供销售的存货成本 - 期末存货 = 销售成本 上述方法称为定期盘存制,在定期盘存制下,只在会计期间结束时确定销售成本及期末存货金额。

另一种记录存货及销售成本的方法是永续盘存制。在永续盘存制下,企业在每次发生销售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确认销售成本,并随时更新其存货记录。使用永续盘存制,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存货的情况,有助于管理者合理规划未来采购等。

65

图表6-2对比了两种存货盘存方法下的会计分录。 图表6-2 交易 赊购存货$5,000 赊销商品$5,000,销售成本为$3,00 定期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 购货 4,000 存货 4,000 应付账款 4,000 应付账款 4,000 应收账款 5,000 应收账款 5,000 销售收入 5,000 销售收入 5,000 销售成本 3,000 存货 3,000 存货 (期末) 900 存货短缺 400 销售成本 3,400 存货 400 购货 4,000 存货(期初) 300 5,000-3,400=1,600 5,000-3,000=2,000 实地盘查,确定期末存货为$900(假定期初存货为$300) 毛利

企业应该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盘点。如果盘点数与账面不一致,企业应该在该会计期间结束前查明其原因。在该会计期间结束进行转账之前,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层/厂部管理层会议批准对盘点差异进行处理。盘盈的存货用来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盘亏的存货则作为营业外损失。

6.3 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当存货的单位成本一直不变时,确定期末存货的单位成本是很容易的。但现实生活中,存货的单位成本一直在变。如果我们可以确定期末存货中每一件存货的取得成本,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期末存货的总成本。这种确定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称为个别认定法。个别认定法按存货的实物流转来分配成本。从理论角度,个别认定法较受青睐,尤其是对于单位价值比较高的单一存货。但若企业存货数量较多时,采用个别认定法,一一认定每件存货的取得成本会使成本计算任务繁重,费时费力,且核算成本非常高。对于存货数量多,且存货单价较低的企业一般采用下面三种存货成本流转假设:(注意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只是出于会计目的,与存货实物流转无关。)

1.平均成本流转假设 按平均成本确定每件存货的成本。这种方法假设所销售的商品的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即每次购入存货的成本的加权平均。

2.先进先出法 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先进先出法的假设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认为企业都想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存货,并将最先购入的存货最先售出。通货膨胀时,使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的净利润比其他方法下计算出的高,因为此时根据先进先出法的假定,售出的是最先购入的存货,而在通货膨胀存在的情况下,最先购入的存货的单价较低,所以企业的销售成本较低。若企业在通货膨胀,物价水平较高时,不断地补充存货,则由此所产生的高利润一般被成为“存货利润”或“虚假利润”。在通货紧缩时,使用先进先出法的影响与上述相反,会使净利润偏低。

3.后进先出法 假设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当物价上涨时,使用后进先出法计算的当期净利润会比其他方法少。因此在物价上涨时,使用后进先出法是比较稳健的做法。因为近

66

期购入的存货的成本接近于企业存货的重置成本。因此,后进先出法把当期成本与当期收入很好地进行配比。同时,由于净利润相对偏低,后进先出法还具有减少企业所得税的优点。在通货紧缩,物价水平下降时,后进先出法的影响与上述相反。在物价水平下降时,使用后进先出法,企业的净利润会相对偏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最初的关于存货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中,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和平均成本法。1991年,决定暂时停止使用后进先出法。1992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式决定首选先进先出法和平均成本法,后进先出法则作为一项不推荐使用备选方法。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决定取消后进先出法。其原因是理论上对后进先出法的批评很多,同时后进先出法通常与企业存货的实务流转不匹配。后进先出法下,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价值是较早的,并且当企业的存货水平下降时,后进先出法会扭曲企业的销售成本。

从2007年开始,中国会计准则也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使用。 接下来,我们将在两种不同的存货盘存制下,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

A公司20×3年3月有关存货的信息如下:

图表6-3 日期 3-1 3-5 3-10 3-18 3-28 交易 余额 销售 购货 销售 购货 数量 400 100 200 300 100 单位成本 10 11 12 总成本 4000 2200 1200 ◇定期盘存制下的成本假设

在定期盘存制下,我们通过实地盘查确定期末存货。实地盘点后,根据成本流转假设中的一种分配成本。定期盘存制假定不在企业的存货都已销售。在定期盘存制下,存货成本流转假设有以下几种。

? 个别认定法

个别认定法从本质上并不是一种假设。个别认定法要求企业可以确定每件售出商品的真实成本,并将其作为销售成本。

个别认定法的优点是它使销售成本与存货实物流转相配比。但个别认定法费时费力,所以使用并不广泛。同时,在个别认定法下,企业可以通过发出存货的选择来操纵利润。

?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定期加权平均法。用相同的加权平均成本确定企业的存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等于企业该会计期间可供销售的存货的总成本除以可供销售的存货的数量。由于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在会计期末才能确定,所以企业在期末才确认销售成本,因此我们又称其为定期加权平均法。

?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因此期末存货的成本是存货的近期成本。下面仍使用原例题的数据,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期末存货和销售成本。

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存货的金额可以近似反映企业存货的当期重置成本。

67

◇永续盘存制下的成本假设

永续盘存制下,企业每次购入和销售商品时都要计算存货成本。(永续盘存制下的个别认定法与定期盘存制下的个别认定法相同,所以不再介绍个别认定法)

? 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下,企业每次购入商品,都应重新计算存货的成本,因此,称之为移动平均法。(在定期平均法下,存货成本只在每个会计期末计算一次。移动平均法又称为永续平均成本法)采用上述例题的会计数据,在移动平均法下,销售成本的计算如下

图表6-4

购入 日期 3 1 5 10 18 28 3 31 摘要 余额 销售 购入 销售 购入 合计 数量 200 100 300 单位总成成本 本 数量 100 销售 单位总成成本 本 10 1000 数量 400 300 余额 单位成本 总成本 10 4000 10 3000 642.8 11 2200 500 10.4① 5200 200 300 300 10.4 300 10.4 3120 400 12 1200 - 3400 10.933280 ② 3280 4120 ①= (3000+2200)/ (300+200) =10.4 ②= (2080+1200)/ (200+100) =10.93

? 先进先出法

使用上述例题的数据,采用永续盘存制,先进先出法:

图表6-5

购入 日期 3 1 5 10 18 28 3 31 摘要 余额 销售 购入 销售 购入 合计 数量 200 100 300 单位总成成本 本 数量 100 300 400 销售 单位总成成本 本 10 1000 数量 400 300 300 200 200 200 100 200 100 余额 单位成本 总成本 10 4000 10 3000 10 3000 11 2200 11 2200 11 2200 12 1200 11 2200 12 1200 11 2200 10 3000 12 1200 - 3400 4000

6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