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练习题及答案

没有货币需求,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促成通货膨胀,则会受到客观经济过程的惩罚。

3、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影响?

答:基础货币指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存款货币银行保留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以及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构成。

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可为流通服务的信用货币,是现代金融体制下货币创造的基础,在货币乘数一定时,基础货币的规模决定了整个货币供给量的规模,它的变动将引起整个货币供给量的同方向的成倍变动。

4、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答: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为货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则可列出下式:Ms=m·B,式中,m为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五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漏损率以及超额准备金率。

5、为什么说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答:历史地看,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节约了货币材料。自然资源充当货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很大的社会成本。而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都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其价值大大低于其票面价值。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更是大大节约了自然资源。而电子货币,不用说,更是极大的节约。

其次,节约了货币流通费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的印制和流通费用比金属货币的铸造、运输、保管费用要低得多。况且,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越来越多的交易采用非现金方式进行,转账结算和电子货币的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通费用。

最后,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6、试论述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构成的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是既能从微观角度又能从宏观角度满足货币需求的机制。

答:(1)市场经济的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货币创造系统:第一个层次是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第二个层次是进行宏观调控的中央银行。

(2)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显示了正是纯属微观的金融行为具体地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体现着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

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但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范畴。货币供给,面对的是经济生活整体,是宏观经济总量指标。与之相对应的是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的核心。这涉及市场需求是旺盛还是不足,利息率是趋高还是趋低,对外币的汇率是趋强还是趋弱,特别是价格水平是坚挺还是疲软,是上涨还是下跌,从而,币值是可以保持稳定还是陷入难以控制的波动,等等。这属于金融的也是经济的宏观方面。

(3)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也必须通过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来实现。

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去均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通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公司、公众、存款货币银行这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分别决策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有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宏观均衡状态的改变。

第十章 货币需求 第一部分 练习题

一、解释名词 1、金币流通规律 2、纸币流通规律

49

3、费雪方程式 4、剑桥方程式 5、流动性陷阱 6、平方根法则 7、恒久性收入 8、名义货币需求 9、实际货币需求 二、填空

1、马克思认为,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商品数量和货币的 这三个因素。

2、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 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 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3、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 的功能。

4、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 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 说。

5、剑桥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 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6、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取决于交易动机、 和 三种动机。

7、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 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 水平。

8、不同于凯恩斯,其后继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和 也是利率的函数。 9、强调 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 10、实际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需求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 影响。

11、蒋 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的典型表现。 12、资产选择,就其最泛泛的意思来讲,目的不外两个:一是 ;二是 。

13、对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类:一类为 变量,如收入和财富;一类为 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余下的则称之为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三、判断

1、、费雪方程式强调了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2、剑桥方程式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3、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 4、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5、“平方根法则”描述了收入和利率对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

6、弗里德曼基本上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即非常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联系。 7、弗里德曼考察的货币是扩及M2等大口径的货币诸形态。 8、货币需求是一个不包含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的经济范畴。

9、若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则没有必要去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10、现实生活中,不应把货币需求看成一个极其确定的量值。

11、只有当货币收入保证基本消费支出并有相当的剩余之后才可能谈到资产选择。 12、货币当局可以通过估算微观主体货币需求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 四、不定项选择

1、马克思认为,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因素是: A、商品价格的水平 B、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C、金融资产的价格 D、货币的流通速度

2、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因素有: A、恒久性收入

5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