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部分 练习题

一、解释名词

1、货币流通2、信用货币3、国家纸币4、货币购买力5、本位制6、铸币税7、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定律)8、有限发偿9、布雷顿森林体制10、货币局制度11、价值尺度12、实物货币13、储藏手段14、流通手段15、支付手段16、世界货币17、币值18、价格标准 二、填空

1、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居民来说,相对其本国的货币,一切外国的货币统称为 。

2、个人纳税的货币支出是财政的货币收入;财政拨付经费中的工薪 则是个人的货币收入。 3、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其上限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

4、金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是 。因此,宋代以来流通的白银以“两”计,“银两”成了钱的代称。

5、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 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制的货币。

6、现代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是给工商业者开立支票存款账户。顾客可根据存款向银行签发支付命令书支票,并用支票支付货款、履行对国家的财政义务等。这种可签发支票的存款被称为“ ”。 7、马克思对于价值尺度职能的剖析是基于其 学说。

8、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比如物价指数上升25%,那么货币购买力就下降 %。

9、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 和 的统一,换句话说, 和 的统一是货币。

10、将货币定义为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是从货币在“看不见的手”或我们习惯说的“ ”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给出的界说。

11、货币单位的确定重要的是确定币值。铸币流通条件下,就是确定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 和 。

12、香港从1983年起,实施对美元的 。发钞银行每发行l元港币,要按7.8元等于1美元的比例,向外汇基金存入百分之百的外汇准备。 三、判断

1、与货币的起源密不可分的是贫富分化。

2、价格标准是各种商品在质上同一、在量上可以比较的共同基础。 3、用纸做的货币,比如银行券和国家发行的纸币,在性质上都是一致的。 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5、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的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指的就是这两者的总体。流通中的任一货币,往往是交替地发挥这两种职能。 6、在现在的经济文献中,“流动性”指的就是货币。

7、在铸币铸造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登上历史舞台,产生了自由铸造制度。所谓“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按照自身的意愿私自铸造。

8、在金本位制时代,各国中央银行的银行券发行采取的都是十足准备制。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黄金为中心建立的。

四、不定项选择

1、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是以如下哪种理论为依据的?

A、货币价值论 B、货币数量论 C、国家政权决定论 D、劳动价值论 2、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分析如下哪一要素的发展,来揭示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的? A、经济体制 B、使用价值形式 C、价值形式 D、社会形态 3、与货币的起源密不可分的是: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贫富分化 D、商品交换

4、不同商品在量上可以比较、在质上同一的共同基础是:

1

A、价格标准 B、使用价值 C、价值 D、价格

5、属于物物的直接交换的价值形式包括: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特殊的价值形式 C、简单的价值形式 D、扩大的价值形式

6、最初的货币所采取的形态是:

A、金币、银币 B、牲畜、皮革、烟草 C、纸币 D、银行券

7、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从现实的货币出发来描述的,但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的是: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8、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最初是导源于:

A、支付工资 B、商品赊销 C、吸收存款 D、发放贷款 9、在价值形式的演进中,商品交换有质的变化的是:

A、扩大价值形式到一般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 C、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10、金本位制度下,汇价的基本决定因素是:

A、铸币平价 B、商品的价格 C、货币购买力 D、物价指数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是: A、美元 B、黄金 C、英镑 D、德国马克 12、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价值符号 B、现实的货币 C、信用货币 D、观念上的货币 1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A、信贷收支 B、支付工资 C、财政收支 D、大额交易 14、以下属于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银行吸收存款 B、汽车购买 C、工资支付 D、商品购买 15、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包括对:

A、世界货币的需求 B、储藏手段的需求 C、流通手段的需求 D、支付手段的需求 16、货币所具有的特征是:

A、表现商品价值 B、在世界范围内流通 C、衡量商品价值 D、和一切商品相交换 17、在我国境内严禁作为计算单位和价值尺度流通的有: A、人民币 B、金银 C、港币、澳元 D、外国货币 五、问答

1、什么是货币流通? 2、各种货币形态的演进中有河内在规律? 3、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分析居民储蓄是闲置货币资金的看法。 4、为什么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5、如何定义货币,才能最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范畴的本质? 6、货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要素是什么? 7、简述金本位制的发展过程。 8、怎样理解货币制度和国家主权的联系?

第二部分 参考答案

一、解释名词

1、货币流通:以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公司、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及对外的货币收支这五个方面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这些收支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之为货币流通。

2、信用货币:它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职能的信用凭证。包括银行券、商业票据、存款货币等。

3、国家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行使的纸制货币。在英国,国库发行的钞票即称为“纸币”;过去日本也发行“大日本帝国纸币”;在美国,这种性质的钞票则是有名的“绿背”钞票。它的性质和对经济的影响与银行券完全不同。

4、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的购买力。价格高,货币购买力低;反之,货币购买力高。货币购买力是对所有商品而肓的,所以它不是某一商品价格的倒数,而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倒数。把各国不同货币的购

2

买力加以比较,即可比出名称不同的货币单位相互之间的比值。

5、本位制: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之为本位币或主币。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现在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也称之为本位币,其含义也不过是用以表示它是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

6、铸币税:在封建时代,朝廷铸造重量轻、成色差的铸币并强制百姓按铸币面值接受,从中就可形成财政收入。这是封建王朝屡屡采用的伎俩。这样的收入被称为“铸币税”。今天,货币理论分析中使用的“铸币税”概念已加进新的内涵。

7、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定律):铸币流通时代,铸造重量轻、成色低的铸币是货币流通中反复发生的行为。铸造劣质货币也是统治者解决财政收入,搜刮民财的措施。当劣币出现于流通之中时,人们则会把足值货币收存起来。这叫劣币驱逐良币律。十八世纪提出的“格雷欣定律”,说的也是这一现象。 8、有限发偿:关于货币法定偿付能力的规定是现代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所谓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取得这种资格的货币,在金属铸币流通时是本位铸币,后来是不兑现的中央银行的银行券。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9、布雷顿森林体制:1943年7月,在英国、美国的组织下,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形成所谓“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l0、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的特征是:(1)本国的货币钉住一种强势货币,与之建立固定汇率联系,这种强势货币被称为锚货币;(2)本国的通货发行,以外汇储备——特别是锚货币的外汇储备——为发行保证,保证本币与外币随时可以按固定汇率兑换。显然,这种安排使本国的货币制度直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成部分。

11、价值尺度:货币在衡量并表示商品价值量大小之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12、实物货币:最初产生的货币形态,也就是由某种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来充当货币,如贝、牲畜、烟草、皮革。

13、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而作为保存价值的手段被收藏起来,便发挥储藏手段的职能。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居民在金融机构的储蓄,是这一职能在新的形势下的扩展,其对货币供给及流通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14、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之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15、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单方面地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16、世界货币:货币跨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之时,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17、币值:指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内在价值或代表的一定价值。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对内价值指货币的购买力,对外价值为汇率。

18、价格标准:指货币流通过程中形成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于价格标准来实现。

二、填空

1、外汇 2、货币支出 3、贝 4、称量货币 5、欧洲 6、存款货币 7、劳动价值 8、20% 9、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10、价值规律 11、重量 成色

12、联系汇率制度 三、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四、不定项选择

l、D 2、C 3、D 4、C 5、CD 6、B 7、B 8、B 9、A 10、A 11、C 12、AD 13、D 14、AC 15、CD 16、ACD 17、BCD 五、问答

1、什么是货币流通?

3

答:以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公司、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以及对外的货币收支这五个方面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

这些收支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比如家庭、个人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的货币支出是经营单位销售货物和提供服务的货币收入;经营单位发放工资、奖金的货币支出则是个人和家庭的货币收入。经营单位缴纳税款的货币支出是财政的收入;财政拨付建设资金和经费的支出则是国营企业和机关团体等经费单位的货币收入。公司、企业、个人向银行贷款,公司、企业、个人是货币收入方,银行是

货币支出方;归还贷款,则公司、企业、个人是货币支出方,银行是货币收入方。个人纳税的货币支出是财政的货币收入;财政拨付经费中的工薪货币支出则是个人的货币收入。个人、经营单位、经费单位购买外汇的货币支出是银行出卖外汇的货币收入;银行购买外汇的货币支出,则又是个人、经营单位、经费单位的货币收入。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之为货币流通,是经济生活中现实运动着的货币的集合、总和。

2、各种货币形态的演进中有何内在规律?

答:当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要求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无须支付费用等;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进行交易。事实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就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如贝,作为计量单位不需分割,也便于携带,作为外来商品,价值也高。牲畜则不那么理想,特别是一头牲畜分割之后,部分价值的总和就会大大低于整体;但价值高,又便于转移,则是其优点。只要商品交换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某些方面的缺欠并非是不能容忍的。探险家在太平洋的雅普岛上发现当地人用巨大的难以搬动的轮形石盘作货币。在那个岛的范围内,获得货币的所有者只需凿上自己的印记,而无须搬走。

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的民族,先后都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金属货币流通及其以前货币形态的演变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四个特征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形态越来越先进。

3、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分析居民储蓄是闲置货币资金的看法。

答:当具备给出价格和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一经产生,便立即具备了用来积累价值、保存价值、积累财富、保存财富的职能。

贮藏金银是积累和储存价值的古典形态。金银本身有价值,因而这种贮藏不论是对贮藏者本人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价值或财富在货币形态上的实际积累。不管是以金币、银币的形式储存,是以金锭、银锭的形式储存,还是以金银饰物的形式储存.其作用都是一样的。当前,虽然世界各国的货币已割断了与黄金的任何直接的法定联系,但不只是私人,而且各国政府也仍然把黄金作为贮藏的对象。

随着现代货币流通的发展,人们除了以金银积累和保存价值外,主要还是采取在银行存款和储蓄的方式;直接储存纸货币符号的也不少。对企业和个人来说,这些方式也同样有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意义。但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则并不意味着有对应数量的真实价值退出流通过程而静静地不动。因为与贵金属不同,纸印制的货币不过是一张纸片,银行的存款和储蓄只不过是账簿上观念的数码,它们本身都没有实在的价值。纸货币符号和各种存款表明持有者具有从社会中取得相应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的权利;持有者推迟了他们对这种权利的利用,目的是以待来日之用,这正是储存货币对个人、对企业的意义所在。至于储存者并未享有的商品和服务,却通过种种方式被用于生产、流通和投资等过程之中。

从这一角度看,将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的居民储蓄存款看成对整个社会的闲置货币资金,是没有认识到货币作为积累和保存价值、财富的职能在新的货币形态下所发生的变化。 4、为什么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答:马克思把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定名为价值尺度。对于价值尺度职能的剖析则是基于其劳动价值学说。货币通过价格形态使商品、服务能够相互比较。

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商品流通。而在商品流通中,起媒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