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描述的学习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把身心劈开了,学生虽人在教室,心却在教室之外。
这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与教师两个完整的精神世界的互相沟通、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以教师向学生提供知识材料的刺激,并控制这种刺激呈现的次序,期望学生掌握所呈现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迁移效果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也不仅仅就是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更精细,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和知识更加丰富。而事实上,以认知学习理论为代表的学习理论,注重研究所谓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并以此研究代替了整个学习的研究,并由此造成了教学实践中的知情剥离。如在自然科学的知识学习中,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将一大堆印在书本上的公式、原理搬到大脑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变成高技巧的问题解决者和专业技术人才,但对于这些知识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也就是说从书本到学生的大脑,材料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它同学生情感世界、个人生活经验相分离,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人生观和人格修养没能起到任何作用。而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看,最好的课程也只是一个骨架,要使整个学习活动生机盎然,就得深入学生内在情感世界,以师生间的全方位的互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否则,仅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如果仅仅把学习看作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只教会他们基本的生存技巧,实际上就是忽视了未来世界将会是怎样一个瞬间变化万端的复杂世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怎样地由感觉、想象、关怀和体验等多层面内容所组成的复杂世界。这种知情分离学习的结果就是学生人生意义
的不和谐,成长的不健全。而这种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从根本上看,就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近年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也证明了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被排斥,也不应处于附属地位,情感的作用是远远超出我们对它的日常认识的。可以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情感综合的观点是尊重生命、培养健全个体思想在学习领域中的反映,是引导并启发一种全新学习理念的正确观点。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发展、自我重视,是一种生命的活动,而不是为了生存的一种方式。 人本主义的最基本假设是每个人都有优异的自我实现的潜能。那么,整个教育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的发展与实现的过程,这不仅是学习和教育的价值所在,从更广的意义上说也是生命的价值所在。罗杰斯本人曾颇有兴趣地宣告:“来自我们临床经验的最革命的概念之一便是??人性的核心,个体在他们自身内部就有巨大资源,如果能提供一定的具有推动作用的心理气氛,那么,这些资源就能被开发。”[5]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凭借自身的这种巨大资源,自动、自我地完成学习。这个观点无疑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其合理内核同现在普遍要求提倡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口号有着一致性。以罗杰斯为代表的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的教育家们所提倡的非指导性教学,也在未来教学发展领域投下了一束炫目的光芒,“是对
传统指导性教学的自身逃离,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6]而这同其对于学习的认识之独特视角密不可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既然认为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就根本没有必要向学生灌输材料,如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压抑潜能的自我实现。教师所要做的是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独一无二性,鼓励学生运用其内在潜能,并创造一个最适合学生发挥潜能,拓展“个性核心资源”的环境。就好比给一粒种子提供水分、肥料和阳光一般。从这种独特的对学习的理解出发,教学就从“教师中心”到了百分之一百的“学生中心”。但在人本主义教育家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相反,教师要成为一个促进者(facilifator)所具备的知识文化要求反而提高了。
这样的一种以自我实现出发的论调同时也彻底否定了教师对指导学生的可能。罗杰斯在1952年哈佛大学讲习班讲题为《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中曾说:“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相对地,都是无用的,对于他的行为影响很少,或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教的结果不是毫无意义的就是可能是有害的。”他根本否定了教师的作用。这种极端的论调难免让人联想到卢梭的名言:“造物主创造的每一件东西都是美好的,可一到人类手中就变坏了。”在人本主义者的心目中,学生竟是如此地有着自在、自为的美,任何他人,甚至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指导也只会使学生失去其自我发展完美人
生的机会。于是,学生完全占据了学生和教学的中心,所有的学习和教学活动必须正视学生及其自我的发展,把它作为核心。 三、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合理内核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以说是一场在学习领域内发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中心的转移。但正是其对学生自学、自我发展能力的信任,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而进行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更符合学习的真正意义和教学的真谛。学生在学校中并不是一块任意由学校加工的原木,他的自我意识的成长、潜能的发挥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教学的意义之所在。因为教育的内容,代表着人类文化经验的积淀。作为一种历史客体,离开学生主动地对其进行理解,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经验之中,根本就无法完成其意义的传递和再造。学生是通过他自己的主动理解才把人类的生活经验结晶中所蕴含着的丰富含义与现实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的。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自我,只有这种同学生个体经验连接的有意义的学习联系在一起,才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成为自己的自我成长过程。狄尔泰曾经说过:“生活表达在经验之中。”以此言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它不是把学习仅看作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或工具,而是把学习理解为是一个人的潜能自动地在同人类文化客体互动的过程中的人生。可以说,在这个意义上的学习已不再是教育领域中的学习,而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努力使自己继续不断地生存,这是生活的本性,因为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经久的更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