浜烘暀鐗堝叓骞寸骇鐗╃悊 5.3 鍑搁€忛暅鎴愬儚鐨勮寰?鍚屾璁粌 - 鐧惧害鏂囧簱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2cm>2f;2f>18cm>f,解得:9cm<f<16cm,故AB错误; 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cm处,u<f,可以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所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8.解:(1)根据测量焦距的实验,当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并且该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为5cm;

此时f=5cm,u=8cm,f<u<2f,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3)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镜属于凹透镜透镜,老花镜属于凸透镜。

(5)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实像。

故答案为:(1)5;倒立;放大;实;(2)凸;光屏;大于2倍; (3)凸透镜;会聚; (4)会聚;发散;凹;凸 (5)凸;倒。

19.解:AD、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D正确;

B、保持凸透镜不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C错误;

C、过光心的光方向不变,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上移,故C错误。 故选:D。

选择理由: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D;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20.解: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要大于焦距,题中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光屏与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应向左移动蜡烛,增大物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蜡烛;左;缩小。 三.作图题(共4小题)

21.解:已知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为45°,则反射角为90°﹣45°=45°,过反射点做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下侧做出入射光线,此时的入射光线是发光点S发出一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因此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连接点S与折射点,即为入射到凸透镜的入射光线,此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凸透镜下方焦点F的位置,如图所示:

22.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焦距(或物体AB放在焦点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像距,据此画出物体AB的像A′B′的大概位置。如图所示。

23.解:从物体A的顶端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而会聚到像点。 由A的顶端发出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从物体B的顶端做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再从B的顶端做过光心的光线,这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24.解: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u、像距v、焦距f满足

=,由题知u+v=45cm,

所以第一次成像时,物距为u,像距为v=45cm﹣u;第二次成像时,物距u′=u﹣15cm,像距v′=60﹣u, 则:+

=;

+

=;

两式联立,解得:u=30cm f=10cm.v=45cm﹣30cm=15cm,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