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8 05:33 回复
拈花微笑佛 0位粉丝 3楼 7
「深心释」言:「佛遣舍者即舍」,「佛」者弥陀,「舍」者自力我执。言「佛遣行者即行」,「行」者名号。言「佛遣去处即去」,「处」者秽土。言「随顺佛愿」,「佛愿」者弥陀佛之愿也。 8
言「念念不舍」者,南无阿弥陀佛之机法一体之功能也。或云就机,或云就法,皆偏见也。若知机与法是名号之功能,则就机就法皆不相违。所以者何?机法不二之名号故,南无阿弥陀佛之外,全无能归,亦无所归也。 9
言「我」者烦恼也,所行之法与我执之机各别故。但有我执,修行不成就,一代之教法是也。善导大师释曰「随缘治病各依方」,亦此意也,是自力之善也。 10
今他力不思议之名号者,自受用智也,故云「佛自说」亦云「随自意」。 「自受用」者,水吞水,火烧火,松者松,竹者竹;言其体本无生死也。
然真实自迷我执之一念以来,已成常没之凡夫;若归弥陀本愿他力之名号者,还入生死本无之本分也,此云「努力翻迷还本家」也。若不归此名号,争还本分本家乎? 11
能归者南无也,十方众生也,机是命浊中夭之命也;然若归常住不灭之无量寿,我执迷情速尽。能归所归,一体不二。成就南无阿弥陀佛,即是「生死本无」之相也。如是领解,谓之「三心智慧」;言其智慧者,舍自力我执之情量也。 12
放舍身心,归入名号,与南无阿弥陀佛一体,谓之「一心不乱」也。然则「念念称名」者,念佛在念佛也。然而我能领解,我能念佛,思得往生,尚未尽自力我执,如是之人,恐不得往生。
若念不念、作意不作意,总而不饰我分,成为唯一念佛,言「一向专念」也。 13
本来自己本分非流转,唯因妄执而流转也。
本分者,诸佛已证之名号。妄执非所因、无实体,本不生也。
14
世人谓分别自力他力,知胜劣,依他力,可得往生矣,此义不可也。自力他力者初门事也,舍自他位,唯一念佛云他力也。
不论信不信,不论有罪无罪,一切众生之往生,于十劫正觉之时,已由南无阿弥陀佛所决定也。 15
自力诸善不离憍慢,故言「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亦释「三业起行多憍慢」。若归无我无人之南无阿弥陀佛,则无可憍之我,亦无可慢之人。此理《大经》说「住空无相无愿三昧」,亦说「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16
极乐是空无我之净土故,善导大师曰:「毕竟逍遥离有无」,又《大经》说往生人是「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然则名号非青黄赤白色,非长短方圆形,非有非无,亦离五味故,口虽称念,亦不觉有何法味,非凡夫可思量之法,此谓之「无疑无虑」;十方诸佛赞叹此而言「不可思议」。 唯任声称念,则离无穷生死;言语道断之法也。 17
自力之时,起我执憍慢之心,所以者何?我能学之,我能行之,我能出离生死,智慧亦增,修行亦进,心思无人如我之智者,无如我之行者,妄念炽盛而高己慢人也。若归他力之称名者,我憍慢心,亦无卑下心。所以者何?放下身心,归无我无人之法,无自他彼此之人我,田夫、野人、愚痴、无智,平等往生之法故,是名他力之行也。《般舟赞》言「三业起行多憍慢」者,自力之行也。言「单发无上菩提心,回心念念生安乐」者,劝三心也;自力之行起憍慢故,劝发三心也。 18
又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中,中路「白道」者,南无阿弥陀佛也。「水火二河」者,我等之心也。不被二河所侵者,名号也。 19
《阿弥陀经》所言「一心不乱」者,名号之一心也。 若名号之外求心者,可云「二心杂乱」,不可云一心。 故《称赞净土经》说:「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非机所起妄分之一心也。 20
「安心」者南无也,「起行」阿弥陀之三字也,「作业」者佛也;成就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故,三心、四修、五念,皆名号也。 21
因决定往生之信不立故,人皆深叹,此无谓之事也。
2005-10-28 05:33 回复
拈花微笑佛 0位粉丝 4楼
凡夫之心无决定,决定者名号也;虽决定往生之信不立,但任口称,必得往生。 是故往生不依心,依名号往生也。
立决定之信,思量当得往生,尚有拘于心品之失。
舍离我心,一向称名,知定得往生,自然起决定之心也。 22
所谓「决定」者,名号也,我身我心皆不定也。 身者无常迁流之形故,念念生灭; 心者妄心故虚妄,不可依靠也。 23
名号者,不论信不信,只要称念,由他力不思议之力而往生;不可以自力我执之心分别计较。
极乐是无我之净土,故以我执不得往生,唯以名号得往生。 24
万法从无而生,烦恼从我而生。 25
生死者妄念也,妄执烦恼,本无实体;然以此妄执烦恼之心为本,以分别善恶之念想,欲离生死,更不可能。念机出离之障也,故释「念即生死,离生死者,即离念也。」以此本来妄心,欲出生死,全无可能。 26
径山有山寺,禅寺也,山麓之塔铭云:「念起是病,不续是药。」法灯国师以此颂文得法。 27
名号亦云念佛,然非意地念,唯称名号而已;譬如称松、竹,自然所成之名也。 28
言「念声是一」,念是声之义,非意念与口称相混而一,本来念与声一体也。念声一体者,即是名号也。 29
言「念佛三昧」,「三昧」者,即见佛之义也。常途谓定机现身见佛,散机临终见佛,故名三昧;此义不可,此之见佛,皆是观佛三昧之分域。
今言「念佛三昧」者,无始本有、常住不灭之佛体故,名号即是真实之见佛、真实之三昧,
故念佛三昧谓之「王三昧」。 30
不可于称名之外求见佛,名号即是真实之见佛也。 31
「摄取不舍」四字,释为三缘:「摄」者亲缘之义,「取」者近缘之义,「不舍」者增上缘之义。 32
真实之忏悔者,名号他力之忏悔也,故释「念念称名常忏悔」。以自力我执之心,全不可立忏悔者也。 33
他力称名之行者,此身虽暂在秽土,心已遂往生而在净土,此皆应各深信之。 34
慈悲有三种:小悲、中悲、大悲。 大悲者法身之慈悲也,今别愿成就之弥陀,以法身之大悲救度众生,故真实不虚;是故《观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35
往生者:往者理也,生者智也;理智契当云往生也。 36
唯信罪福之人,疑佛五智,以自己执情愿往生故,虽往生有花合之障。以六识凡情,虽修功德、凝观念;能缘之心虚妄故,所缘之土亦不实。
极乐是无我真实之净土故,以自力我执之善,总不能生,唯弘愿之一行得往生。 然则以凡夫之意乐,不能往生;毕命为期称名号之外,求觅种种意乐者,是不知真实佛法,故不能往生。 37
无心寂静名佛,起意乐者不可名佛;意乐者妄执也。 38
法照禅师云:「念即无念,声即无声。」然则「名号即无名号」。龙树菩萨曰:「为众说法无名字」。
故阿弥陀三字云「无量寿」,此寿无量常住之寿,不生不灭,即是一切众生之寿命也,故云弥陀为「法界身」。 39
无量寿者,一切众生之寿不生不灭而常住,故云无量寿,此即所赞之法也;西方之无量寿者,能赞之佛也,诸佛道同之佛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