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思考和练习参考答案

——把横幅挂在墙上。

⑦战火把这个村的树木烧尽了。 ——战火烧尽了这个村的树木。 ——这个村的树木被战火烧尽了。 ⑧我把纸糊了窗户了。 ——纸,我糊了窗户了。 ——纸让我糊了窗户了。

四、分析下面各句并指出其句型(附加成分内部可以不分析)

? ①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 ? ? ? ? ? ? ?

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 的(民族)英雄。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②(风景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气有抱 负)的知识青年 进入 橡胶园。 (主谓句,兼语句)

③(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 我们有 可能来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演变和发展。 ? (主谓句,兼语连谓连用句)

? ④(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 (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 (带宾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 ⑤(生长在江南)的同志们,看到(这些)水墨画高兴得 ? (主谓句,动词性谓语句,连谓句,用表示前后是谓词连用) ? ? ? ? ? ? ? ? ? ? ? ? ?

⑥(凡是)于小事忠实的于大事也忠实。 (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⑦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⑧篇章指的是由句子连接成篇的语言体。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⑨银行法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⑩旧社会逼得他没路可走。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多威风啊仪仗队!

(变式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在战争年代,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

? 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 ?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 为了保护羊群,英雄的小姐妹——玉荣和龙梅同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

?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英雄的姐妹”与“玉龙和龙梅”是同位语)

? 鲁迅先生小心地翻阅着方志敏同志利用敌人要他写“自白

书”的笔墨写成的文稿:一篇《清贫》,一篇《可爱的中国》。 ? (带宾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文稿”与“一篇《清贫》,一篇《可爱的中国》”是同

位语)。 ? 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 (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思考和练习七

一、下面几组句子中的甲乙两种说法都对吗?为什么? ? 第一组

? 甲、艰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 乙、担任艰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 第二组

? 甲、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多么美妙地引起人们的遐想。 ? 乙、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引起人们 ? 多么美妙的遐想。 ? 第三组

? 甲、他甚至连车窗外的茂密的青松、起伏的翠岗和遍地的野花也无意观赏。 ? 乙、他甚至连车窗外的株株青松、道道翠岗和束束野花也无意观赏。 ? 第一组甲句说法不对。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搭配。

? 第二组甲句说法不对。语序不当,定语错放于状语位置上。 ? 第三组乙句说法不对。定语“束束”不对。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是方言的句子要指出何处不合和为什么不合

普通话语法规范。

①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介词“把”介引的成分应是谓语中心动词“扑”的受事,但“二十四小时”不能成

为“扑”支配、关涉的对象,应将“扑”改为“用”。 ②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一般不能是孤零零的动词,“考虑”后应加补语“一下”,或者把“考

虑”重叠起来。

③我们不应指责别人而辩护自己。

“辩护”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受事宾语。应把“辩护自己”改成“为自己辩护”。“而”

字可删。

④不坚固的房子被地震倒塌了。

“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要求是及物动词。句中“倒塌”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支配“不坚固

的房子”,“倒塌”应改为“震塌”。

⑤这时,高蓓的心脏跳动被停止了,血液循环的总枢纽被阻断了。 “高蓓的心脏跳动”不是被动者(受事),本句头一个“被”字应删去。

⑥老雷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直到解放后才识几个

字。

“剥夺”前应添个“被”字,构成被动句,否则就成了老雷剥夺自己上学读书的权利了。

⑦作者把要求改正文章中某些错误的信件,没有寄给编辑部,而寄给某同志。 在否定式“把”字句里,否定词应该放在“把”宇前而不能放在“把”字后,因此

句中的“没有”应该移到“把”字前。此外,“把”字短语后头的逗号应该删去。还有,这一句是叙述已经实现的事情,第二个“寄给”后头应该加助词“了”。 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观念”是观察事物的结果,不能说“提高”,同时“文化素质”里也应包含“法制观念”,

二者不能并列,应该删去“和法制观念”。要保留“法制观念”,就要把“和”改为“包括”或“特别是”。

⑨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或: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

“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是方言说法,去掉动词前的“有”字才合普通话语法。“你

有没有收到我的信”也是方言说法,把动词前加的“有没有”去掉,或同时在句末加上“了没有”才是普通话说法。但是动词前加“有没有”表示疑问的格式,已见于某些书面语,有被逐渐吸收到普通话里的趋势。 ⑩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或:这个人强似那个人。

“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是方言说法,它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人比那个人高”。应把

形容词后的“过那个人”改为“比那个人”并且移到形容词前头做状语。“这个人强似那个人”改法同前句。 你讲少两句好不好?或:你讲先。

“你讲少两句好不好”和“你讲先”是方言说法,应把“讲”后头的“少”、“先”移到动词前

头。 你去学校不(唔)去?

“你去学校不(唔)去?”是方言的正反问句,普通话中一般应说成“你去不去学校?”

或“你去学校不?” 我给(畀、拨)一本书你。

“我给(畀、拨)一本书你”是方言的双宾句;普通话应说成“我给你一本书”。指人

的宾语“你”,应放在指物宾语“一本书”的前头。

二、下面两句话中的动词和宾语是否都能搭配?谈谈你的看法。

? ①我国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的科研人员,在国内首次分离到能稳定传代的流行性出血

热相关病原体。

? “分离……病原体”动宾不搭配,可改“分离到”为“查出”。

? ②那就要谴责和依法严肃惩处肇事者,医治和保护受害者的安全和健康。

? “医治和保护”(联合短语)中的“医治”与“安全和健康”(联合短语)动宾不搭配。可

删去“医治和”三字。

四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 ①张钰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有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 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 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 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

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 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

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

? 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

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 ⑤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 “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迸

发”,或“去瓦窑堡”。

四、试分析比较一下下面三种说法,看看其中有没有病句,能不能都合法存在。 ①在老师的教育下,使我提高了认识。 ②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提高了认识。 ③老师的教育,使我提高了认识。

答 后两句都是合乎规范的。对于句①,有人认为“使”前是个介词短语,句子的主语

残缺,是个病句;也有人认为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主语,或看作“使”前有意会主语,这类句子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大量存在,可以视为“合法”。

五、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残缺或多余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 ①5月3日,分局又在《解放日报》上刊登了“招认无名女尸”广告的当天,近100

万份《解放日报》及时发至全国各地和本市的街头巷尾。 改 例①只说主语“分局”和状语“又在……当天”,就另起一个分句,因此第一分句谓

语残缺。删去头一个“的”字,加个逗号,第一分句就有了谓语。

? ②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命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

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劳动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改 介词“通过”和方位词“中”不搭配,使句子缺主语。可删去“通过”和“中”,让

“多年……活动”做主语;也可以把“通过”改成“在”,或者删去“中”,让主语承前省略。

? ③贺兰县接到文件后,立即在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一致认为,文件说出了广大农民

和干部的心里话。 改 第二分句缺主语,“一致”前应加“会议”做主语。

? ④大热天劳动,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消耗得也多,不随时补充上去,容易

发生中暑。

改 “发生”多余,可删去。 ? ⑤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在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猴类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

是不多的。

改 “具有”后的宾语缺中心语,应在“如此独特”后加“条件”二字。

? ⑥目前正值印度黄金季节。全国游客纷至沓来,这种盛况为“黑市”生意提供了机

会。

改 “黄金季节”前缺定语“旅游”,其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游客”前的定语“全国”也多余,

应删。“机会”前也应加定语。

? ⑦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很好的榜样。 改 本句主语应是“老——辈革命家”,“的事迹”三字多余,有了它使主语和宾语意义

上搭配不上。

六、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指出采并加以改正。

※ ①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改 “许多”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领属性定语“党的”之后,以免产生歧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