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当用水量减少时,变频器通过PID调节器降低水泵转速来维持水压。若变频器输出频率达到下限频率时,水压仍过高,延时1分钟按“先起先停”的原则,由PLC给出控制信号,将当前供水状态中最先工作在工频方式的水泵关闭,同时PID调节器将根据新的水压偏差自动升高变频器输出频率,加大供水量,维持水压。当用水量持续减少,系统继续按“先起先停”原则逐台关闭处于工频运行的水泵。当系统处于单台主水泵变频供水状态时,若用水量减少,变频器输出频率达到下限频率时,水压仍过高时,延时5分钟后,关闭变频器运行,启动辅助泵维持供水。
供水状态是指在供水时投入运行的水泵台数及运行状况(工频或变频)。为保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各台水泵运行时间基本均等,避免某台电机长期得不到运行而出现绣死现象,供水状态的切换按照“有效状态循环法\即“先起先停”的原则操作。
若有N台水泵参与变频调速,则满足“先起先停”原则的最大有效状态数为N2+1。将来的供水状态就在这些有效状态范围内来回循环。
增泵过程的实现相对复杂一些,首先要将运行在变频状态的电机和变频器脱离后,再切换到电网运行,同时变频器又要以起始频率起动一台新的电机运行。
切换过程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1)切换过程的可靠性:决不允许出现变频器的输出端和工频电源相连的情况,这一点通过控制电路、PLC内部软继电器的互锁及PLC控制程序中动作的时间先后次序来保证。
2)切换过程的完成时间:时间太长,原变频运行的电机转速下降太多,一方面造成水压下降大,另一方面在接下来切换到工频时冲击电流大;时间太短,切换过程的可靠性下降。具体时间还需根据电动机的容量大小来设定,容量越大时间越长,一般情况下,500舢足够。
3)切换过程的电流:因变频器输出电压相位和电网电压相位一般不同,当电机从变频器断开后,转子电流磁场在定子绕组中的感应电压与电网电压往往也存在相位差。此时,切换到工频电网瞬间,如果二者刚好反相,则将产生比直接起动时的起动电流更大的冲击电流,反过来对变频器造成冲击。解决办法有:
a)电机定子绕组中接入三相灭磁电阻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需要延时2-3秒,时间太长,水泵转速下降太多,不合适;
b)位鉴定法,通过相位鉴别电路,在电网电压和变频器输出电压相位一致时,快速切换。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可靠,对于100K∥以上的大容量电机一般要求采用这一方法;
28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c)利用变频器的自由停车指令麟来实现的快速灭磁法,这一方法的实质是通过定子绕组中和变频器逆变桥上的续流二极管组成的回路来达到快速灭磁的目的。其动作顺序是,在电机从变频器断开前,PLC的Y16给出动作信号,变频器X1端子功能生效,自由停车命令BX生效,变频器立即停止输出,经短暂延时(约500ms)灭磁后,将电机从变频器断开,并立即投入电网。这种方法简单有效、控制方便,本次设计中采用了这一方法。
5.2 PLC程序设计方法的分析
PLC是由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采用了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简单直观的PLC编程语言,易于学习和掌握。尽管国内外不同厂家采用的编程语言不尽相同,但程序的表达方式基本类似,主要有四种形式:梯形图、指令表、状态转移图和高级语言。
梯形图编程语言是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它沿用了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中的触点、线圈、串并联等术语和图形符号,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原理电路图非常相似,但又加入了许多功能强而又使用灵活的指令,它比较直观、形象,对于那些熟悉继电器一接触器控制系统的人来说,易被接受。继电器梯形图多半适用于比较简单的控制功能的编程,绝大多数PLC用户都首选使用梯形图编程。
指令是用英文名称的缩写字母来表达PLC的各种功能的助记符号,类似于计算机汇编语言。由指令构成的能够完成控制任务的指令组合就是指令表,每一条指令一般由指令助记符和作用器件编号组成,比较抽象,通常都先用其它方式表达,然后改写成相应的语句表,编程设备简单价廉。
状态转移图语言(SFC)类似于计算机常用的程序框图,但有它自己的规则,描述控制过程比较详细具体,包括每一框前的输入信号,框内的判断和工作内容,框后的输出状态。这种方式容易构思,是一种常用的程序表达方式。
高级语言类似于BACIC语言、C语言等,它们在某些厂家的PLC中应用。 通常微、小型PLC主要采用继电器梯形图编程,其编程的一般规则有:
1)梯形图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每一个逻辑行起始于左母线然后是触点的各种连接,最后是线圈或线圈与右母线相连,整个图形呈阶梯形。梯形图所使用的元件编号地址必须在所使用PLC的有效范围内。
2)梯形图是PLC形象化的编程方式,其左右两侧母线并不接任何电源,因而图中各支路也没有真实的电流流过。但为了读图方便,常用“有电流”、“得电”等来形象地
29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描述用户程序解算中满足输出线圈的动作条件,它仅仅是概念上虚拟的“电流”,而且认为它只能由左向右单方向流:层次的改变也只能自上而下。
3)梯形图中的继电器实质上是变量存储器中的位触发器,相应某位触发器为“1态 ”,表示该继电器线圈通电,其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打开,反之为“0态 ”。梯形图中继电器的线圈又是广义的,除了输出继电器、内部继电器线圈外,还包括定时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状态器等的线圈以及各种比较、运算的结果。
4)梯形图中信息流程从左到右,继电器线圈应与右母线直接相连,线圈的右边不能有触点,而左边必须有触点。
5)继电器线圈在一个程序中不能重复使用:而继电器的触点,编程中可以重复使用,且使用次数不受限制。
6)PLC在解算用户逻辑时,是按照梯形图由上而下、从左到右的先后顺序逐步进行的,即按扫描方式顺序执行程序,不存在几条并列支路同时动作,这在设计梯形图时,可以减少许多有约束关系的联锁电路,从而使电路设计大大简化。所以,由梯形图编写指令程序时,应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梯形图中的每个符号对应于一条指令,一条指令为一个步序。
当PLC运行时,用户程序中有众多的操作需要去执行,但CPU是不能同时去执行多个操作的,它只能按分时操作原理每一时刻执行一个操作。这种分时操作的过程称为CPU对程序的扫描。
扫描从0000号存储地址所存放的第一条用户程序开始,在无中断或跳转控制的情况下,按存储地址号递增顺序逐条扫描用户程序,也就是顺序逐条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程序结束。每扫描完一次程序就构成一个扫描周期,然后再从头开始扫描,并周而复始。
顺序扫描的工作方式简单直观,它简化了程序的设计,并为PLC的可靠运行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保证。一方面,扫描到的指令被执行后,其结果马上就可以被将要扫描到的指令所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CPU设置的定时器来监视每次扫描是否超过规定的时间,从而避免了由于CPU内部故障使程序执行进入死循环而造成故障的影响。PLC的工作过程就是程序执行过程。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输出刷新阶段,PLC具体的扫描过程如图4.2所示:
30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PLC的扫描过程示意图
1)输入采样阶段:在开始执行程序之前,PLC以扫描方式按顺序将所有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状态(开或关、“1”或“O’’)读入到输入映像寄存器中寄存起来,这个过程称为对输入信号的采样,或称输入刷新。在程序执行期间,所需输入信息取自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容。在本工作周期内,即使输入状态变化,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改变。输入状态的变化只能在下一个工作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才被重新读入。
2)程序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阶段,PLC对程序按顺序进行扫描。每扫描到一条指令时,所需要的输入状态或其他元素的状态分别由输入映像寄存器和元素映像寄存器中读出,然后将执行结果写入到元素映像寄存器中。这就是说,对于每个元素来说,元素映像寄存器中寄存的内容,会随程序执行的进程而变化。但这个结果在全部程序未被执行完毕之前不会送到端子上。
3)输出刷新阶段:当程序执行完后,进入输出刷新阶段。此时,将元素映像寄存器中所有输出继电器的状态转存到输出锁存电路,再去驱动用户输出设备(负载),这才是PLC的实际输出。
PLC重复地执行上述三个阶段,每重复一次的时间就是一个工作周期(或扫描周期)。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