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塑性值: 上下塑限之间的含水量范围称为可塑性范围,差值称为塑性值 ( 或可塑指数 ) 。
18.土壤耕性: 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质的反映。
19.宜耕期: 适于土壤翻耕的时期(土壤宜耕期),一般以土壤田间持水量40~60%时为宜。适于土壤耕作的土壤水分含量所能保持的时间长短.
20.土壤压板问题: 在外力的作用下,土壤颗粒发生移动并重新进行紧密排列,导致总孔隙和通气孔隙减少,而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土壤的压板主要是由于大型农机具作业造成的,防止土壤压板的方法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实施免耕法和少耕法。
21.砂土、粘土、壤土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如何合理利用改良? 答:1.砂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汽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②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积累还原性物质.
③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植物播种.
④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⑤耕性→松散易耕,轻质土. 2.粘质土类:
①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能力强,易涝不易旱. ②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积累还原性物质.
③热→水多汽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为冷性土,对早春植物播种不利.
④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能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
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⑤耕性→耕性差, 粘着难耕,重质土.
3.壤质土类:土壤性质兼具砂质土,粘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理想的土壤类别.
22.试述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
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协调水气状况能力强,因而是理想的结构体。 (1)小水库
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 天旱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而蒸发损失。 (2)小肥料库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表面为好气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矿质化,释放养分。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
(3)空气走廊由于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利于空气流通。
23.团粒结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如何保持和创造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形成的条件包括两方面,即胶结物质和成型动力。①有一定的结构形态和大小;② 有多级孔隙;
③ 有一定的稳定性;④有抵抗微生物分解破碎的能力。
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农业措施: ①深耕与施肥、 ②正确的土壤耕作、 ③合理的轮作制度、
④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⑤合理灌溉、晒垡和冻垡。 24.衡量土壤耕性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答: 土壤宜耕性是指土壤的性能.
①?? 耕作难易:耕作机具所受阻力的大小,反映出耕后难以的程度,直接影响劳动效率的高低. ②耕作质量:耕作后能否形成疏松平整,结构良好,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③宜耕期的长短:土壤耕性好一般宜耕期长.
第五章 土壤水
1.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相当于吸湿水、膜状水和悬着水的全部)。
2.毛管持水量:毛管支持水达到最大,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上升水。
3.毛管悬着水: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受地下水影响,靠毛管力将降雨或流水保持在土壤土层。
4.毛管上升水:又称毛管支持水。自地下水面由下向上沿毛管上升而存在于土壤毛管中的水分。它与地下水有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