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生独立解决棱长平均分成5份的问题。 教师课件演示
4.发现并总结规律。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顶点的位置。不论棱长是几,分割后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都是8个。
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棱的位置,只要用每条棱中间两面涂 2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乘12,就得出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
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在大正方体的面的位置,只要用每个面上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乘6,就得出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
如果把棱长为n的大正方体涂色切割,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5.利用经验自主探究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与原来大正方体的关系。
(1)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新问题:除了知道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外,你还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会提出: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2)学生讨论方法。估计大部分学生是用小正方体的总个数减去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总个数。
(3)课件演示将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剥离出去的过程,激发学生寻求更简便的方法。
(4)学生自主探究,并填写表格。
(5)展示汇报,从而总结出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n-2)个。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4页第(2)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2层:1+(1+2)=4 或1×2+2×1=4 3层:1+(1+2)+(1+2+3)= 10或1×3+2×2+3×1=10 4层: 1+(1+2)+(1+2+3)+ (1+2+3+4)=20或1×4+2×3+3×2+4×1=20 四、课堂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教师举例说明“分类计数探究规律”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综合与实践 探索图形
35
2层:1+(1+2)=4 或1×2+2×1=4 3层:1+(1+2)+(1+2+3)= 10或1×3+2×2+3×1=10 4层: 1+(1+2)+(1+2+3)+ (1+2+3+4)=20或1×4+2×3+3×2+4×1=20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借助语义、动作表象的活动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借助多种表象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各种表象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看看数数——想象推算——对比分析——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三面、两面和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不同位置特点进行推算每类小正方体的个数,从而在对比分析中把握问题的共性,得出结论。让学生深刻、形象、直观的把握了学习内容的本质,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学生不易理解、无法看见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表象,同时借助动作、语言建立起表象与数学符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整理与复习(1课时) 总2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牛奶盒、魔方、直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引入: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教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自我梳理 形成网络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它的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
(1)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征?
(2)长方体有( )个面,相对的面( ); 有( )条棱,相对的棱( ); 有( )个顶点。
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 );
36
有( )条棱,每条棱( ); 有( )个顶点。
(填在书上,并指名汇报) 结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分组整理。 出示整理要求:(1)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
(2)用喜欢的形式把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整理出来。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学生汇报。
请各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展示,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整理方法?为什么? 5、归纳总结。
老师也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用表格整理出来,大家看看跟你的有什么不同? 电脑出示表格: 表面积 体积 容积
概念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S =(ab+ah+bh)×2 正方体:S=6a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V=abh 正方体:V=a
V=Sh 常用单位 m、dm、cm
1 m=100 dm 1 dm=100 cm m、 dm、cm 1 m=1000 dm
1 dm=1000 cm m、 dm、cm、L、ml 1 L=1000 ml
师: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6、看书质疑。
三、理解应用 走进生活 (一)基础练习 1、知识积累(填空)。
(1)580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2)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 )。(填上适当的单位)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分米,宽是8分米,高是5分米,那么它的棱长总和是( )分米。
(4)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4.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 )立方米。
2、当个小老师(判断)。 请判断谁做对了,为什么?
56页第3题:乒乓球台的长度为2740mm,宽度为1525mm,台面厚度为25mm,它的表面喷上了漆,喷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2 37
小东:(2740×1525+2740×25+1525×25)×2
小婷:2740mm= 2.74m, 1525mm=1.525m 25mm=0.025m (2.74×1.525+2.74×0.025+1.525×0.025)×2 57页第2题:新建的篮球馆要铺设3 cm厚的木质地板,已知该馆的长是36 m,宽20 m,铺设它至少要用多少方的木材?
小东:3 cm=0.03m 0.03×36×20 小萍:3×36×20 (二)实践操作
1、魔方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呢?
(学生尝试解答,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不计算。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表面积:5.3×5.3×6 问:5.3×5.3求出的是什么?“×6”表示什么 体积:5.3×5.3×5.3 “×5.3”表示什么?
2、这个牛奶盒的体积是多少呢?需要测出哪些数据,提醒:量出的数据最好保留整厘米数。
标出长6.3, 宽4, 高10.6
指名学生汇报, 6.3×4×10.6=267.12(立方厘米)
我们的计算结果是267.12立方厘米,为什么牛奶盒上写的净含量是250毫升? 3 、做个小小包装师:
(1)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做一个牛奶包装盒最少需要多少硬纸? (2)在这盒的四周贴上一圈环保广告纸,广告纸至少要多大? 同桌先交流一下两题的区别,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四、课终回顾,深化认识。
1、师:复习完这个知识后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宜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而延伸题则体现了“带着问题进课堂,出带着问题出课堂”的思想,让数学能最大限度地影响着、激励着一部分学生。)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复习的知识,编两道题,明天考考王老师。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特征:面 棱 顶点
表面积
容积 体积 概念 计算公式 常用单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尝试使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经历了“自学—巩固—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四阶段。
一,尝试回忆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回忆,自我梳理,整理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首先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让学生猜一猜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出课题。再直截了当地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让生明确今天学习本节课的目的,并有方向可循。接着放手给学生自己完成“整理表”,最后引导全班交流,完善整理表,形成知识网络。这一过程,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整理中来,巧妙的帮助学生从概念,公式,单位,进率等角度去整理知识点。学生都能快速完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