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与康拜玉手法精髓

點,操作者被操作者是維持在完全相同的狀態上的。

黃 易寫的小說「大唐雙龍傳」裏,描述的許多決鬥的場景就非常像我上面說的狀況。黃易不斷的重覆著這種描述:「寇仲一刀劈下,順著宛如天然渾成的弧線前進,但每個瞬間都在做微細的調整,每個瞬間刀鋒都在微細的改變著,隨著決鬥中兩人氣機的牽引而微細飄忽的前進,沒有任何一點勉強,但氣機卻又緊緊交纏著。」我一 直覺得書中寇仲的刀,像極了傷科醫者的手。因為這種隨時變化互動的主客關係,不同於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動作習慣,所以難學些。

這 種手法不單只是改變動作的習慣,連對事物認知的心態都要有所改變。因為一般的動作都有一個單純的目的,把紙對摺整齊,把燈泡嵌入燈座,把腸薦關節旋正,把第三胸椎打開,而執行的過程就持著這個念,一定要完成,客體是沒有自主權的,沒有被尊重為一個有自主可變的有機體,只是一個不會變的被操作的棋子而已。剛 性手法某種程度就是在這種意念下被執行的,被操作的病人的軀體和肢體,就在醫者的意志下被執行著瞬間扳動、拉扯、扭轉著。肢體的結構瞬間達到醫者所要的狀況。

而 柔性手法,操作的醫者當然對於被操作的病人有想要改變的企圖,有想要達到的改變和重組的結構,但是對於醫者而言,這只是一種戰略的設定,在實際調整的過程中,戰術是不斷在調整的,隨著病人結構中粘連、僵緊程度不同,胖瘦不同,長短有異,而使用的方法也有不同的張力轉折和弧面大小。在調整個過程中,是須要充 分尊重病人身體,才能完成張力弧的製造的。而線的轉折扭曲是可以以外力強迫達成,但是一個各處張力相等的弧面,沒有尊重客體的內在結構條件,是無法以外力強迫其自然呈現的(尤其是在一個自由意志的病人身上)。 所以柔性手法的操作醫者是要引導病人進入我們所要的弧面系統,給他支撐點,讓他放鬆才能順勢展開弧面,這過程中主客體是要不斷配合,隨時做改變的,而操作者是有終極目標的,但在操作中不能有主觀意識強加在被操作者的身上,他有自己到達張力弧的路徑和方式,必須絕對尊重,因此在醫者在操作中,是要放空隨時去 感受那互動的。藉用金剛經中的話來說,治療中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借真諦說俗諦,知者不必譏笑!)。

所以在傷科中要有清明的覺知,對於肌肉的運作和思考方是須要拋棄原有的習慣,而這並非一蹴可及的,另外在心念上要拋棄動作中的我執,拋棄我立刻要它變成如何的想法,耐

心靜觀等候下一刻的變化,接受並因應,如此才能在動作中,時時保持清明,看見病人身體上所有的病化。

用急速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发表时间: 2000年全国第五届中医外治疗法研讨会交流论文 王钧 【摘要】谨以此篇献给广大的该病患者及关心他们的朋友们!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痹症的范围,杏林先辈早就有用正骨治该症的经验,发展到康拜玉先生时,中医正骨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峰,可其传世之作甚少(只有五部,且散落不全),恩师牧云仙子有幸得其大作,在自己祖传正骨的基础上结合康拜玉的正骨经验,历经50余年的钻研、摸索,在理论上对康拜玉的正骨技术有相当大发展提高,在临床上治愈了许许多多的椎间盘突出患者及其他骨科疑难杂症,在方法上简单、安全、实用、经济,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妙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急速复位法,棘突 1、临床资料 在已有CT记录的660例病案中,男510例、女150例,L4-5占70%,L5-S1占80%,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78岁,病程最短的1个月,最长的38年,有外伤史450例,风寒史的390例,余者不详。 2、操作方法 2.1:体位 患者俯卧位。双手后背放于身体两侧,使肌内尽量放松,便于施术者检查和操作。 2.2:施术者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齐,放腰椎棘突两侧缘,查出五个腰椎棘突,是否偏歪或向后微凸。

2.3:复查 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沿腰椎棘突的两侧边缘上下滑动进一步确准患病椎体的棘突。

2.4:按摩3-5分钟在腰痛点及偏歪棘突的两侧及上下椎体棘突的间隙进行点穴止痛,进一步使腰肌放松。

2.5:手法 以棘突正后凸(即椎间盘中心突出者)为例: 术者以左手鱼际掌根部扣住突出的椎间盘上一椎体棘突的下缘,右手的鱼际叠加在左手的鱼际部手背面,左右旋转约25的角,进一步扣紧棘突,然后右手用约15kg的力,以15的角(该椎体生理水平面为准)向前瞬间用力,急速复位,这时常可听到弹响声及感觉手下椎体向前滑动,然后检查棘突是否平正(和上下棘相比),如平正,即告成功。 3、术后病者带腰围(自制)3-4星期,睡板床,不能侧卧,第一星期不要进行体力劳动。服药:三七伤药片,VB1,家传生骨汤一个月。 手法后病人大都感觉体征减轻或患病腰腿部有发热之感,也有的感觉疼痛等比术前加重,这说明患者病程太长,手法后患者的瘀血、炎症对神经的刺激较重一些,这时要针对性的加服一些消炎之药,必要时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