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与康拜玉手法精髓

本帖最后由 参考消息 于 2011-9-20 18:45 编辑

傳統針灸非常強調一件事,叫「得氣」,認為有得氣,才有效,但這件事一直模糊不清的,什麼「針下沈緊感」,「如魚吞鉤」,不說還好,越說越迷糊,這只會誤導學子一直在注意著針有沒有被拉住感。以至於傳統針灸在行針時只在乎兩件事,一個是穴位準不準,認為針對了地方,再來只要行針時有得氣感,就一定會有效,無 效的話就是選錯穴位了!於是這種前人隨便說說,後人信以為真,持筌忘魚的事一再發生,針灸才會一直無法真正展現其光輝,淪落到用腦啡這種可笑的事來解釋針灸的作用!

在 談得氣前先談談取穴的問題。傳統針刺之法,為什麼那麼強調體位呢?也就是每個穴位在取穴時,常有須特定呈現的體位姿態,認為如此才能真正使「穴位打開」,否則雖然是針在相同的位置上,也沒有真正的針中穴位,效果將是大大的不同。這件事情古書上常有清楚的強調,但是現代針灸醫者在施針時常因害怕病人暈針,都 採取臥姿或趴平的姿勢,使病人都一直處在相同的姿勢下,一次一起針完治療所需的所有穴位,而其數量有時還高達二、三十針(幾個中醫大本營的醫學中心內,針灸科醫師常常是這麼施針的)。在現行的健保體系下,病人覺得針那麼多針,「物超所值」,醫師也

順從民意,以「以服務為目的」,針用得愈多愈好,因為療效本來就不怎麼樣,針灸這門學問淪落到這個地步,跟「論語」和「莊子」被拿來在電視上耍嘴皮子用,同樣令我這讀古書長大的人,瞠目結舌。

古人說的未必全是對的,甚至垃圾不少,但強調取穴要用特定體位姿勢的講究是有道理的,比如說取腳的穴位常要正坐,養老穴要反手之類,依我現在對人體微細結構和內在運作的理解,是非常真切且必要的。再來談談最重要的微細結構-筋膜

全身筋膜是有其內在結構的覺知性和傳導功能的。 先 說所謂筋膜的覺知性,指的是筋膜系統透過附著其上的神經系統,本身是有感知功能的,感知我們身體內部的位置,張力和功能狀態。這種覺知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因為用處不大而慢慢被我們忽略,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它是一種已不存在的功能,但對於少部分的人,仍是存在的,只是強弱晦明不同而已。對它的覺知性很清 楚的人,有時我們會稱他「經絡敏感」型的人。雖然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這種能力似乎是消失了,但是對所有人而言,仍是真實存在的,只是這種本體的覺受,一般在進入大腦前就被篩選掉了,如果透過靜坐,或內家動功功法的訓練,是都能夠被重新開發出來的,對於這種能力能被重新開發出來,是我自身曾經歷過而真實不 虛的。不能想像這種能力也無從覺知的人,只是

因為未經適當或相應的方法訓練而已。當你的筋膜覺知度很高的時候,你甚至可以清楚「看見」自己全身骨頭的位置,感受到全身肌肉的張力,及部分內臟的功能狀態的。我有一個學妹,每次找我看病的時候,她都可以清楚的告訴我她身體結構不對的位置和狀態,例如她說第四 胸椎往右偏了一點,左邊第三根肋骨往外翻轉了,肚子脹氣把左邊胸骨肋骨關節哪個位置拉偏了之類的。此外我的泰山師傅也曾告訴我,氣如何可以在薦椎八髎轉折進出,以前我也覺得這些是不可思議的,經過各種修習,才知道這根本是每個人原本就具足的能力,有否被開發而已。

至於筋膜的傳導功能,則是基於筋膜的覺知性而來的,這種既存的本體覺,雖然不見得被每個人所主觀的察覺,但是在覺知功能存在的狀況下,如果人體有什麼不適,不論是各種外在的改變(如冷、熱、物理性的壓力或傷害或內在的改變胃腸脹氣,便秘,局部炎性反應等),我們身體本身的肌肉或循環系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以緩解所感受到的不適,而這種改變,某種程度是依據筋膜系統的感知作用做動而來。當然所有的感知都是神經 系統所傳導,筋膜系統也不例外,是依靠其上分布的神經末梢和張力接受器而具有其覺知功能。筋膜系統是無收縮能力的,而且會發生作動的功能是依靠其所包裹的肌肉來完成的。固然肌肉的收縮也是直接依靠神經功能來指揮的,但在無意識下,身體各部肌肉張力的分佈,

每條肌肉各自該處在何種收縮狀態,整體或個別狀態的 決定,就是依筋膜系統為媒介完成。因為筋膜系統是一個不可收縮的網,任何一個地方改變,必然牽動其他部位的狀態,所以如何維持整個身體在一個均衡的狀態下,依靠的就是以筋膜系統而來的覺知性,而為了維持這個均衡功能,一個部位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其他部分,這個現象我們就可以稱為筋膜的傳導性。因為有覺 知,而能將一個局部的狀態的改變傳導到遠處引動整個系統的變化就是傳導。

再 來談談筋膜的主要結構系統。由於筋膜是「掛」在骨架上的,是藉由骨架的支撐而包裹軟組織,因此讓全身維持在一個所有地方都張力均衡的狀態,是理想中的最佳狀況。這時候氣液最流通內臟無擠壓,肌肉無旋扭,將是最健康,最好運作的狀況,於是有兩個問題會產生,第一是我們如何去覺知這種最均衡的狀態,第二是如何 利用這種概念去治病。

要 覺知這種狀態,是要透過中國傳統功法的鍛練的。中國人強調站樁,所有動功的基礎均由這個動作而來,便是雙腳站定,雙骻微沉,雙膝微屈,尾閭中定,脊柱拉 直,身軀前後左右均處在鬆空的狀態。這時如果由湧泉為中心,微微前後左右移動重心,則會感覺到由腳而上的各種平行於身體中軸的力線,由腳貫串到頭頸部,與傳統經絡學說的足經走向非常像。用這種同樣的力線傳導的感覺,雙手掌張開,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