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有利于改善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窦口阻塞的手术是:( )
A.中鼻甲切除 B.下鼻甲切除
C.鼻息肉摘除 D.鼻中隔高位弯曲矫正 E.上颌窦囊肿摘除
19.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牙齿有:( ) A.单尖牙 B.第1双尖牙 C.第2双尖牙 D.第1磨牙 E.第2磨牙
20.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为:( ) A.单侧鼻出血或涕中带血 B.单侧持续性鼻塞,流脓涕或臭涕 C.面颊部麻木、疼痛、隆起 D.单侧突眼,眼球移位 E.头痛、头胀和嗅觉减退或丧失
21.上颌窦恶性肿瘤可侵犯下列哪些结构:( )
A.面颊 B.颅底 C.眶内、眶底 D.牙槽突或硬腭 E.翼腭窝
22.鼻窦恶性肿瘤应采取放射治疗的是:( )
A.肉瘤 B.未分化癌
C.姑息性治疗 D.作为手术前的综合治疗 E.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加用放射治疗
答案:
1、ABE 2、ABCDE 3、ACDE 4、ABCD 6、AB 7、ABD 8、AC 9、ABCE 11、BD 12、BDE 13、ABCE 14、ACDE 16、ABCE 17、ABC 18、ACD 19、CDE 21、ABCDE 22、ABCDE
5、ABCDE 10、ABCD 15、ABCDE 20、ABCDE
第二章 咽科学
[A型题]
1.关于咽部的解剖,下面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后壁与椎前筋膜相邻
B.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同通道,上宽下窄 C.上起颅底,下至第五颈椎,全长约12cm D.与鼻腔、口腔和喉相通 E.两侧与大血管和神经毗邻
2.下列有关鼻咽部的解剖,哪一项不正确:( ) A鼻咽顶部粘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聚集,称腺样体
B.鼻咽部左右两侧有咽鼓管咽口及咽隐窝
C.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平面后端后方1.0~1.5cm处 D.鼻咽下方与喉咽相通
E.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其上方与颅底破裂孑L接近 3.有关咽隐窝的解剖,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位于咽鼓管圆枕的后上方的凹陷区 B.位于鼻咽的侧壁,下方与口咽相通 C.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与颅底的棘孔相接近 D.咽隐窝的新生物可影响咽鼓管口的引流 E.系由软腭后缘与咽后壁之间的“鼻咽峡”所构成 4.咽峡的组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舌根 B.腭舌弓 C.悬雍垂 D.软腭游离缘 E.腭D因弓
5.有关咽后隙,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 A.中线处被咽缝将其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B.在婴幼儿,咽后隙有较多淋巴结 C.感染可引起咽后脓肿,常位于两侧
D.咽后隙位于椎前筋膜和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 E.扁桃体、口腔、鼻腔后部、鼻咽、咽鼓管及鼓室的淋巴引流于此 6.有关咽旁隙,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A.位于咽后隙的两侧,左右各一 B.向上至颅底,向下达舌骨
C.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将此间隙分为上下两部分 D.隙内有较多重要结构 E.咽部感染可向此隙蔓延
7.有关腺样体,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 A.形似半个剥皮的橘子,表面不平
B.表面有5—6条纵行沟隙,中间的最深,在其下端有时可见胚胎期
残余的凹陷,称咽囊
C.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
D.出生后即存在,一般6~7岁时逐渐退化 E.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
8.供应腭扁桃体的主要血管是:( )
A咽升动脉的扁桃体支 B.腭升动脉 C.腭降动脉 D.舌背动脉
E.面动脉扁桃体支
9、有关口咽检查的操作,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
A受检者端坐,放松,自然张口BCDE B.用压舌板轻压舌前1/3处,观察口咽粘膜 C.咽部触诊可以了解咽后、咽旁肿块的性质 D.咽部反射过度敏感者,可喷1%丁卡因 E.咽部检查需观察软腭的活动度 10.鼻咽检查法的操作,以下哪一项不正( )
A鼻咽镜尽量不触及周围组织,以免引起恶心而妨碍检查, B.咽反射敏感的可口喷1%的丁卡因
C.鼻咽触诊主要用于成人
D.检查时要转动镜面角度,依次观察鼻咽各壁 E.鼻咽内镜检查可全面观察鼻咽部
11.在儿童的鼻咽部触诊时,要用左手示指紧压患儿颊部的原因是:( ) A.让口张得更大,以便于检查 B.帮助固定患儿头部 C.减轻患儿的咽部反射 D.防止被患儿咬伤
E.保护患儿的口角
12.有关咽痛的症状,以下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 A.是咽部疾患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B.可因咽部邻近器官疾病引起 C.可分为自发性咽痛和激发性咽痛 D.不会是全身疾病的伴随症状
E.咽痛可放射至耳部
13.中医上指的“梅核气”指的是咽部的哪种症状:( )
A.咽痛 B.咽异常感觉 C.吞咽困难 D.饮食反流 E.声音异常 14.引起开放性鼻音的疾病是:( ) A.肥厚性鼻炎 B.鼻咽部肿瘤
C.腭裂 D.腺样体肥大 E.后鼻孔息肉
15、引起急性脓毒性咽炎的是:( )
A.副流感病毒 B.A组乙型链球菌 C.肺炎双球菌 D.柯萨奇病毒 E葡萄球菌
16.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双球菌 D.腺病毒 E.厌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