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在文献检索中,ISSN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根据国际标准ISO3297制定的连续出版物国际标准编码,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同题名、不同版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码标识。
109.针对具体文献信息的编目,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文献信息著录与 目录组织 。 110.检索点著录的内容主要包括题名、责任者、 主题词 与分类号等。
111.文献信息编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四项,即:思想性原则、客
观性原则、 实用性 与一致性原则。
112.按编目技术手段分,著录方法有 手工著录 和机编著录。
113.编目部门组织机构采用较多的有线型结构、 树形结构 、矩阵结构三大类型。 114.CNMARC中210字段著录 出版发行 项。
115.《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是专门为少儿图书馆和中
小学图书馆图书分类编制的。
116.《中国图书分类法》按知识门类可分为五大部类22本大类。
117.《中图法》22个大类分别用一位英文字母来表示,没有使用L、M、W、Y四个字母。 118.《中图法》的基本功能是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组织文献分类排架。
119.《中图法》的宏观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 组织方法 、相互联系和 作用
方式 。
120.《中图法》规定类号中当数字符号超过 三 位数时,每隔三位数用小圆点“.”加以分
隔。
121.类目 是构造分类法的最基本要素。
122.我国的图书分类法除《中图法》外,主要使用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简称《科图法》。
123.分类法的形成过程包括 类目设置 、类目划分和 类目排列 三个方面。
124.文献保证原则要求类目所代表的事物必须是 客观存在的 且有一定数量的 文献
为依托。
125.基本类目的稳定性决定分类法的 稳定性 。
126.《中图法》提供从 学科 和专业出发检索文献的途径。
127.类目的并列关系是指处在 同一划分层次 上的不同类目的关系。 128.类目的 从属关系 是指上位类和下位类的关系。
129.标记符号 是文献分类法中表示类目的代号,又称分类号。
130.标记符号所采用的符号依照形式特征可以分为 单纯号码 , 混合号码 。 131.标记制度 是为文献分类法的类目配置分类号的方法,也称编号制度。 132.层累标记制 是类号位数与类目等级相适应,层次分明的标记制度。
133.顺序标记制是对类目体系中不同等级的类目只按其先后次序配置号码的标记制度。 134.混合标记制 是将层累制与顺序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标记制度。
135.分面标记制 是用分面符号把类号分成若干段,使每段的号码代表主题的一个方面。 136.检索功能要求分类法有一个详尽和巨大容纳力的类目系统和多功能的标记系统。
137我国图书的四部分类方法从晋代的荀勖创立开始,历经南北朝,到《隋书经籍志》编定
之后才固定下来,到了宋代,开始有突破的尝试。
138.字母标记法 是把事物名称的若干字母加在主类号之后编制同位类的方法。
139.组配技术是指利用分类表中已有的简单主题概念的类号,按一定规则合成一个 复合类
号 ,表达分类表中没有的复杂概念的一种技术。
140.类目仿分有两种类型: 仿邻近类目分 和仿总论性类目分。
141.复合主题 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因素,概念之间是限定与被限定的关系。
142.CNMARC中《中图法》分类号著录在 690 字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