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现状与问题分析

非法行医行为。①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系统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导致部门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共享,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协同合作,最终造成的是社会总体利益的损失。

以上几个问题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跨部门不能有效共享的几个表现,本文就是要通过建立共享机制来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确保地方政府跨部门的信息共享能够切实有效地进行。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找到症结的根源,即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够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

孙国锋.各地信息办如何协调跨部门合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7月23日,第B15版.

4 机制匮乏:阻碍我国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的根本原因

4.1 障碍因素分析

由于政府部门设置的条块分割和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地方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比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服务质量低下,因此,对影响地方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因素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根据我国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以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分为关系因素、体制因素、资源因素、保障因素、利益因素和认识因素六种。 (1)关系因素

同一级地方政府各个部门间是一种平级的关系,这种平级关系又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别。正式关系是政府各部门在当前行政制度下形成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体现在部门之间存在工作上的合作或者依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依赖关系更加重要些。正如资源依赖理论所说,任何一个单个的组织或部门都不可能自给自足,不可能脱离其他组织获得生存与发展,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这种依赖性又主要是对“信息”的依赖,因此,共享对存在正式关系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尤为重要,相反,正式关系的紧密与否也关系着共享的程度如何。非正式关系是政府各部门间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其紧密程度如何同样对部门间的共享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2)体制因素

目前我国的政府组织结构是二元矩阵的结构,即纵向的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结合。因为纵向的层级制是由中央、省(直辖市)、市(地区)、县、乡等层级构成,实施的是垂直管理,而横向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有自己的专属管理职能,各政府部门只对上级负责,而不会横向地对其他职能部门负责。地方政府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是需要不同部门间共同来完成的,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亲密远疏,尤其是信息量丰富的部门和信息缺乏的部门之间共享更是困难。如海关、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都是信息的强势部门,其纵向业务系统非常的完善,但是他们之间的联动系统就差劲人意了,更不要说这些强势部门与卫生、教育等弱势部门进行信息的共享了,因此,在这样的体制下的政府信息共享容易出现“纵强横弱”的局面。在这样的体制下需要通过加强地方政府部门间的组织管理来弥补体制上的缺陷,组织管理主要包括对各部门进行协调管理、统一规划,建立管理协调机构,确定责任主体,避免信息的严重分布不均而出现信息的强势部门与弱势部门的对弈。 (3)资源因素

资源因素包括硬资源因素和软资源因素。硬资源因素主要是资金、人力、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硬资源是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资金投入量的多少,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在各个部门间的分布均衡与否,计算机等设备条件的好坏以及应用技术的先进程度都对共享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软资源指的是信息资源的建设情况,政府各个部门间要实现共享必然需要有一个庞大的支撑源,这就是拥有各个部门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源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的信息是由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共同组成的,这些数据信息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格式才能够实现联动。因此,信息资源越丰富,数据标准越统一、越规范,共享也水平也就越高。

(4)保障因素

共享的保障主要是关于促进共享程度的动力保障因素和安全保障因素。地方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的动力保障因素包括要有领导人员的统一规划,引领着各个部门进行协同合作;要有较高的共享需求,其中包括对部门内部和其他部门的需求以及对共享程度的预期程度;要有较高的满意度,使得各部门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和内容范围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其他部门的需求;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督促共享的实现。安全保障因素是指要在共享的过程中保障政府信息的安全,在当前网络盛行的时代,为民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网络安全的问题,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会受到黑客的袭击,造成系统的崩溃或者数据的篡改,处于自我保护的意识,各部门可能会因此而拒绝与外部门进行共享。因此,动力保障越充足,安全保障越完善,部门之间的共享程度和水平就越高。

(5)利益因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与能源和物质共同组成世界三大支柱。一方面,在地方政府各部门信息共享中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相关者,因为信息是有价值的,就意味着谁拥有信息就相当于在某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和权力,政府信息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并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存在多与寡之别,这就形成了信息强势部门和信息弱势部门,这种利益性在强势与弱势之间更显突出,这也就加大了这些部门间进行共享的难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存在着成本因子和风险因子。信息在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传输、及管理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培训过程中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必须是被共享部门自己事先垫付,面对这么庞大的资金,在没有上级部门充分补贴的情况下,效益较差的部门可能会放弃信息系统资源库的建设。即使部门建立了信息系统资源库与外界部门进行数据的共享,仍然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政府部门间的共享系统的建设在前期表现为成本的投入,其收益就主要表现在后期同其他部门进行共享得到的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但是部门并不一定能够在日

后的共享中得到应有的收益,因此,风险因子的存在也是制约地方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的关键因素之一。 (6)认识因素

认识因素主要是指在部门中的成员对与其他部门进行共享的预期需求和对共享的重要性的认识。领导者作为部门的成员之一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信息强势部门,部门领导很容易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将信息的产权部门化,作为获利渠道,设置信息壁垒,阻碍其他部门对信息的共享。如果领导者对这一认识越高就越能提高部门成员对共享的积极性,顺利的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

4.2 机制匮乏是根本原因

我国地方政府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存在一系列的障碍因素,其根源在于我国还未建立一套具有成效的共享机制,机制的匮乏是造成管理的不协调、数据的不统一、人员的认识不足、共享积极性不够、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最终形成共享工作“说的多,做的少”的尴尬局面。共享机制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的联动管理机制

政府信息共享工作没有统一的联动管理机制,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存在着业务联系的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制,各部门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没有进行联动共享,造成系统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信息孤岛,影响政府部门协同合作的能力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以企业申报营业执照为例,政府在对营业执照经行审批和管理中,需要有工商、税务、卫生、质检等相关部门共同来完成,而这些部门都分别对相关信息建立了独立的数据库系统,不但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工作的程序和难度。 (2)缺乏数据标准和规范保障机制

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是要将各职能部门在业务工作中所形成的信息数字化,然后在各相关部门中共同使用。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初,主要是政府信息部门化,各个部门根据自己工作业务的特点建立起一个个没有联系的数据库系统。当电子政务发展到跨部门信息整合阶段时,以往的那种部门化就给跨部门信息共享制造了一道壁垒。例如,北京市在建设政府办公信息系统时,向工商、科委、税务等15个不同的部门同时发了15个不同标准,由于标准规范的不同,致使15个部门建设的信息共享平台各不相同,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和信息的利用率低,也给政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共享带来了困难。① (3)缺乏利益补偿机制

刘玉红.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现状及对策[J].情报科学,2009,27(2):第190-195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