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知识点新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一、温病治疗原则。温病治法确立的依据和运用。

辨证论治是指导治疗立法的基本原则,以辨证求因,辨察病机,审察邪正,随证施治为立法依据。主要按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确立的治疗原则。

二、温病的特色治疗 “透”“泄”的含义。

三、温病的十大治法的概念、作用、分类依据。九种内治法,一种外治法。

1.泄卫透表法

(1)泄卫透表法的作用概括;(2)泄卫透表法的四种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3)泄卫透表法应用注意。(4)泄卫透表法对于不同卫表证的治疗作用。

依据温邪的不同种类(风热、暑湿兼寒、燥热、湿热)分四法,深化拓展对解表法的认识。 2.清解气热法

(1)清解气热法的作用概括;(2)清解气热法的三种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3)清解气热法应用注意。(4)清解气热各法对于不同气热证的治疗作用。(5)清解气热法中辛寒清气与清热泻火的区别,针对热证邪机方向不同选择。

3.和解表里法

(1)和法含义。广义、狭义。和解表里法的作用概括;(2)和解表里法的三种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药。(3)和解表里法应用注意。(4)和解表里各法对于不同半表半里证的治疗作用。(5)温病和解表里法分为清泄少阳、开达膜原、分消走泄三法,与伤寒和解法不同,是针对湿热或痰湿而设置的治法。

4.祛湿清热法

(1)祛湿清热法的作用概括;(2)祛湿清热法的三种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药。(3)祛湿清热法应用注意。(4)祛湿清热各法对于不同类型湿热证的治疗作用。

5.通下逐邪法

针对有形实邪的种类分为四法,是在《伤寒论》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

(1)通下逐邪法的作用概括;(2)通下逐邪法的四种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3)通下逐邪法应用注意。(4)通下逐邪各法对于不同实邪内结证的治疗作用。

6.清营凉血法

(1)清营凉血法的作用概括;(2)清营凉血法的三种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3)清营凉血法应用注意。(4)清营凉血各法对于不同营血热证的治疗作用。(5) “清营泄热”“气营血两清”“凉血散血”深刻内涵。

7.滋阴生津法

(1)滋阴生津法的作用概括;(2)滋阴生津法的三种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3)滋阴生津法应用注意;(4)滋阴生津各法对于不同阴伤证的治疗作用。(5)“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的内涵。

8.开窍息风法

(1) 开窍息风法的作用概括;(2) 开窍息风法的二种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3) 开窍息风法应用注意;(4)开窍息风法各法对于不证的治疗作用。

9.固脱法

(1) 固脱法的作用概括;(2) 固脱法的二种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3) 固脱法应用注意;(4)固脱法各法对于不证的治疗作用。 10.外治法

1.温病主要外治法。(1)洗浴法;(2)灌肠法;(3)敷药法;(4)搐鼻法;(5)吹喉法的应用。 2.外治各法对于温病的治疗作用。 六、温病常见兼夹证的形成机理、治法

1.温病兼挟痰饮、食滞、气郁、瘀血的治法 2.温病兼挟痰饮、食滞、’气郁、瘀血的治疗原则。 七、温病瘥后调理。

5

(1)温病瘥后,体虚未复的治疗。 (2)温病瘥后,余邪未尽的治疗。

第六章 温病预防

学时:(1学时)

一、预防温病的意义

温病预防主要是针对有较强传染性和流行性的温病而言。 二、中医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及成就。 (1)我国古代预防温病的成就。

(2)温病预防的方法和对疫情上报的要求。 2.中医预防温病的方法。

(1)具有中医特色的温病预防方法。 (2)保护正气和隔离病邪对温病预防的意义。 (3)对疫情上报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自传染病防治法》对疫情上报的要求。

第七章 温热类温病

一、温

二、温热类温病病邪特点、证候特点、病理传变特征

三、温热类温病治疗要点,以清热祛邪为主,注意顾护阴精的原则。 四、温热类温病初期禁忌:辛温消散、重用寒凉,“反生他患”“冰伏卫气”。

第一节 风温

一、风温的概念 二、风温病名沿革 三、病因发病特点

四、风温病机特点,传变规律。“顺传入胃”及“逆传心包”的内涵 五、风温病现代医学范围

六、风温诊断依据,与风热感冒、麻疹的鉴别。 七、风温病临床辨析要点 八、风温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6、温热类温病初期不可辛温消散又不可重用寒凉,“反生他患”“冰伏卫气”

第二节 春温

一、春温的概念 二、春温病名沿革 三 、春温病因发病特点,

四、“冬不藏精”的内涵。伏寒化温、邪伏部位的讨论、 五、春温传变规律

六、春温易动风的机理及虚实动风的辨治 七、春温诊断依据,与风温的鉴别。

八、春温病临床辨析要点:伏热外发部位、新感引发的病邪属性、邪正关系 九 春温初期的治疗“清养透”内涵 十、春温病过程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十一、风温和春温后期伤阴不同及其机理

十二春温病现代医学范围(与西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的关系。)

第三节 暑温

一、暑温的概念

6

二、暑温病名沿革 三、暑温的病因发病特点 四、暑温病机特点传变规律 五、夏暑发自入阳明涵义 六、暑易耗伤津气机理

七、暑热之邪易入心营引动肝风的机理 八、暑温诊断要点,与中暑、暑湿的鉴别。 九、暑温病现代医学范围

十、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的治疗大法的含义 十一、暑温病的辨治原则。

第四节 秋 燥

一、秋燥的概念 二、秋燥病名沿革 三、秋燥病因发病特点 四、燥邪属性 五、秋燥病传变规律 六、治燥不同治火的理解。

七、“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治法的内涵 八、秋燥先伤肺津,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精

第五节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一、温热类温病辨病与辨证、分期与病位结合的临床思维方法 二、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有机结合的辨证方法

三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变化,和治疗方药的临床运用。 卫分证治

1风热犯卫证治、临床应用

2燥热犯卫证治、临床应用 气分证治

1燥干清窍证治、临床应用 2肺热壅盛证治、临床应用 3肺热腑实证治、临床应用; 4肺热发疹证治、临床应用 5肺热动风证治、临床应用: 6燥热伤肺证治、临床应用 7暑伤肺络证治、临床应用 8肺燥肠热证治、临床应用 9肺燥肠闭证治、临床应用 10邪热犯胃证治、临床应用 11暑伤津气证治、临床应用 12津气欲脱证治、临床应用 13热结肠腑证治、临床应用 14肺热移肠证治、临床应用 15热郁少阳证治、临床应用

16热郁胸膈证治、临床应用 17热灼胸膈证治、临床应用

7

18阳明经气热盛证治、临床应用 19腑实兼阴液亏损证治、临床应用 20腑实兼气液两亏证治、临床应用 21腑实兼小肠热盛证治、临床应用 22热盛动风证治、临床应用 营血分证治

1热灼营阴证治、临床应用 2气营两燔证治、临床应用 3热盛动血证治、临床应用 4气血两燔证治、临床应用 5热与血结证治、临床应用 6热陷心包证治、临床应用 7内闭外脱证治、临床应用 后期证治

1肺胃阴伤证治、临床应用

2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治、临床应用 3暑伤心肾证治、临床应用 4阴虚火炽证治、临床应用 5肝肾阴亏证治、临床应用 6虚风内动证治、临床应用 7邪留阴分证治、临床应用

四、机理分析

1、肺阴伤与胃阴伤常并见的机理 2、春温发于少阳机理

3、肺热移肠乃无形之热蕴蓄于中,非实满之邪盘结于内 4、阴虚火炽、邪伏阴分的机理

5、阳明腑实证见小便不利(为阳明腑实、小肠热盛证见小便涓滴不畅)不用利尿药的机理。 6、暑温病背微恶寒的机理

7、秋燥肺之燥热下移胃肠可出现肺燥肠闭(腑实)和肺燥肠热(泄泻)的机理。 8、秋燥肺燥咳嗽可出现干咳无痰又可出现痰多咯痰不爽的机理 9小便短涩不利液伤源枯,与膀胱不开之小便不利区别。 10、阳虚邪陷的机理 11、 热闭厥脱的机理 五、相关方剂

温病学教材涉及154个方剂,其中方剂学教学大纲规定的讲授过的方剂有45个。在方剂处理上本着“三突出”的原则:突出温病学的特色,突出温病名家的学术思想,突出临床应用,以拓展深化知识。如

1、银翘散是温病的名方,侧重点在温热类温病宣透的原则、轻可去实、临床加减应用。如银翘散加减方在肺热发疹、太阴伏暑中的运用。

与方剂学中讲授的银翘散以组成、配伍为主不同。

2、吴鞠通称桑菊饮为辛凉轻剂、银翘散为辛凉平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的含义、依据透邪外达的力度区分,体现外感病治疗中“透”的特色、临床应用。与三方剂在方剂学习的内容不同。

3、又如白虎汤以吴鞠通“本为达热出表”的治疗思想、及“四禁”问题为知识点,通过现代临床应用深化对白虎汤的认识,(与方剂学以组成、配伍为主截然不同)

4、又如温病热瘀互结下焦用桃仁承气汤 联系伤寒论桃核承气汤进行鉴别,以深化温病学理论。(与伤寒论桃核承气汤病机组成不同)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