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吉尔伽美什与阿伽》 所描叙的内容和作者所采取的那种平静的叙事态度分析。在这儿神话的“经奔,和鲜权威”性已经淡薄。而转为着重于记叙社会现实——真,讲究表达的伦理道德倾向——奇,追求艺术感染力——美的文学创作特征。在叙事诗中,“真的”方面是苏美尔城邦联盟的社会现实矛盾,盟主与小邦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善”的方面是赞烦吉尔伽美什的爱民、护国、有勇有谋和人民群众的伺仇敌汽的爱国主义精神,“美”的方面已看到作者注意到诗的形式美。如讲究平衡与对称的美感效果。在首段与末段。以相同的句式来叙述埃勒克的神圣与宏伟。使人们能起印象重叠的美感作用。又如:作者在描叙吉尔伽美什向长老会议和民众会议传达敌方侵犯的情况,都用相同的内容相同的句式‘最后只是表述了两部分人们不同的态度。这已是一种文学修辞的办法了。
我们可以说《吉尔伽美什与阿伽》 是世界文学发展源头的“文学元典”之一。
四、苏美尔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位置
苏美尔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发展源头之一,它的各类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一)苏美尔文学留下了很多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化(文学)原型。 A .理想国和黄金时代的原型-迪尔蒙岛。《 圣经· 旧约》 中的伊甸园,《 古兰经》 中的乐园,都是从迪尔蒙岛这一原型中经过改造而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理想佣模式的,· 在苏美尔的南什王朝时,其国安那吐姆,第一次把这二理想国称之为“伊甸”。
黄金时代:是指苏美尔城邦联盟最初建立时的“基什王权”时代,后世的史诗,描述这一时代世界处在和平之中,“没有蛇.没有蝎,没有狮子,没有野狗,没有狼,没有畏惧,没有恐怖,人类没有对手。人们“都承认恩利尔??”表现了人类在原始公社时的一种和平安宁的生活。这是原始时期“大同”思想的集体体现。
B .洪水故事的原型——在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甚多有上古文明发展历史的民族,都有这一故事的模式,考察其细节,苏美尔,巴比伦,赫梯,亚述,希腊,希伯来,‘印度,中国的故事都有相互近似的细节。然而,展开其主题,则是差异的程度甚大。因此,探寻这一故事的原型,对研究世界文学的发展过程甚有助益。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洪水故事最早出现在苏美尔文学中,载有这则故事的泥板,据鉴定为公元前2600年左右刻下的,而根据考古发掘,在公元前4000 年左右,西亚地区确实发生过一场大洪水。因此,可以说洪水故事的原型是苏美尔文学的《 洪水故事》 ,其主角为济乌苏德拉(意为获得长寿者)。 C . “死而复生”的故事原型: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流传最广的“死而复生”的故事首推希腊神话中的《珀耳塞福涅下冥府》 。此外,埃及的《 奥西里斯》 神话,源于西亚而在欧洲流传甚广的《美少年阿多尼斯》 等的原型都可追溯到苏美尔神话《 杜穆济与英安娜》 。 D.“新月”的原型:一伊斯兰教的国家是十分崇敬新月的,很多国家的国旗,都绘有新月,这一象征的原型:始原于苏美尔神话:《 南纳的传说》 。
(二)苏美尔文学,提供了从百科全书式的神话向(包括文学在内)各学术分科过渡的实例。
人类是得以文字来记载往事为启始,所记的内容,既是历史,又是法律,也是神话。换句话说,最初的神话,并非纯文学性质,而是百科全书性石它有法律的权威性,还有当时人们认为的“真实性”,它的文学欣赏性是后世人们知道其“非真实性”以后才有的。
17
在苏美尔人留下的众多典籍中,我们发现了从神话向历史演化的《 苏美尔王表》 ,书中虽然还认为壬权有天而降,有些王当权长达若干万年,但这是一本编年史。从另外一些典籍考证,其历史真实性,基本是可靠的。洪水发生前的记载,是神话传说,洪水发生后的记载,基本上是真实的历史。反映了从基什第一王朝至伊新王朝的新马吉尔王的一个多年的编年史。从神话向法典演化的,有埃什嫩那国王的《 傅拉拉马法典》 ,伊新国王的《 李必特· 伊丝达法典》 。这两部法典奋包括了买卖、继承、婚姻、纳税等方面法规。这两部法典对后世著名的巴忱伦《汉摸拉比法典》 的产生是有影响的从神话向社会学著作演化的,当推《乌鲁卡基那的改革》 。乌普卡基那(urukagrna)的本意是:“满足诚实人的城市”。显然,这个名称,并不是他父母在儿时替他起的名字,而是他当了拉格什城之王以后,才这样称呼自己,以表示自己是一个公正的城邦统治者。
在乌普卡基那未称王之前,由贵族路卡里安达统治。他把最好的国土分给贵族与亲信,并从寺庙土地中划了一大片给自己的妻子、儿女。还为了增收而设立很多新税项。在很多生产基地上派出收税监督。农民开个果园,凿口井,要抽税,渔民要按鱼网的大小抽税,养牛羊要抽税,所产的白羊毛,全部征收进皇宫,以供他一家大小做衣服??因此,人民怨声载道,拥护敢于反抗路卡达安达的乌鲁卡基那为王。在铭文中写道:“神恩利尔的最主要战士宁吉尔苏用他的手,从3600公民中,紧握着乌普卡基那,授以王权。”
乌鲁卡基那当了国王似后,首先废除了一切新税,禁止掠夺穷人的财产并没收了路卡里安达家族非法侵占的土地,并把这些土地的收成收归国库,并且提高了奴隶的吃食标准,增加了自由庄稼人的报酬。还挖了多条流经各主要居住区的运河,改善了居民的供水量。并制定了律法:不许强者欺凌孤儿寡妇。禁止盗窃、凶杀。并规定官吏、将军向下属和百姓作买卖时要公平。律法写道:“倘若士兵有好驴子,他的长官要买,则兵士应该对他说:给我好银子。若买卖未成,则长官不应使士兵觉得自己生气了。”
从《乌鲁卡基那的改革》 这篇著作中,可以看出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篇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描述限制腐败当权者的改革的作品。也是人类成文史上,第一次出现amargi(解放)一词的作品,其词之原意可作“回到慈母之怀”解。
《 乌鲁卡基那的改革》 也可以看作是描迷社会改革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以后,很多乌托邦式的作品,都可以说溯源于此。而乌鲁卡基那则是文学史上亩第一位依靠群众拥护、以暴力取得政权的历史人物和文学史上第一位革命者的典型。
《吉尔伽美什与阿伽》 殿是从神话向叙事诗过渡的典型作品
五、苏美尔文学的载体兴——楔形文字
在前面犷我们曾经说过,苏美尔人是东方迁至两河流欺南都定居的,时间可晚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魏根据文物的考察,他们说的语言是枯着型铂孤立语。粘着语的词形变化是通过把词缀“粘着”在词根上来实现的。例如
(吃)由
和,
来实现。这种粘着、
语素没有变化,词根和词缀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苏美尔语是使用词根孤应语态,又例如:
(饮)由
(头)和
组合而成,
是“吃”和“饮”的共词根。
(山)
(水),
(林)
公元前四千年代苏美尔的文字,最初是图形文字。如图:(井)
(鱼),而且多是单音节词,稍后发展为以一些表词字组合来表述作实物的
抽象概念,有双重属性的概念。一:如用“鸟”,和“卵”表示分娩, “目”和“犬”表示“凶恶”, “星”+ “水”为“雨”, “女”+ “山”=女奴,“女”+“衣”=女主人。??
18
等,苏美尔人对于数目字是十分重视的,0为1 , 为10 , 为60 ,这和他们的数
学和天文学也很有成就相关乞科了公元前三千年代苏美尔文字中的一些单音节表词字,开始转为表示音节(即为表意字转为表音字)。如“箭”读大“ti”音的字中都用此表示,有些对另添形符。有如汉语的“形声”字。例如“*“读“an ”以后,“神”也读近似的“en ” ,而词的复数形式则加音节(me ) (近似汉语的“们”)狄到了公元前主千年代中期’(即公元前2700—前2500年)苏美尔文字已演化为表词一—音节文字了。苏美尔文字中出现音节符号韵原因之一是杜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和其他的民族形成的城邦交往日益频繁,因此,外来语进人苏美尔语言范圈增加、如外邦的地名订人名无法用表意词表达,只能用译音代替。另一个原因是苏美尔语中单音节词甚多。如① “五”读作“i \, “房子”读作“e”,只是琅补个孤立元音来表音。② “手”读作“su” , 人读作“lu ” ,这一音节是由辅音+元音+辅音组成,③ “一”横号续作“as”。“天”读作“an” 是由元音+辅音组成,④ “国家”读作kur由辅音+元音组成。苏美尔人在译外来语时,是用同音的表意字的整个音节译过来的。因此,苏美尔语没有发展成为因素文字——纯表音文字。而是含存大量音义结合词汇的文字体系。这一特征,和古汉语的发展有很多相同的特点。在苏美尔文字发展的过程中,由公元前四千年代代的1500多个不同符号缩成至公元前三千年代初期的600个。后来,由于埃兰人与苏美尔人的侵略而使苏美尔文字的演化中断了。
稍后,阿卡得人接过苏美尔的锲形文字,表达阿卡得的语言,巴比伦人又把阿卡德语改造为巴比伦语,并由此扩展至亚述、赫梯和波斯。所以苏美尔文学也因楔形文字的使用范围扩展而在亚洲西部、中部至欧洲南部产生广泛影响。
六、苏美尔文学反映的时代。
苏美尔文学反映的是从单个部落向城邦联盟过渡,及巩固凡繁荣的时代。
从苏美尔的神话中反映:神抵们中虽然有一个“天界与宇宙”的统摄者“安努”,但他是不管世事的。主要神话人物恩利尔(Enli1 )他是安努之子,他专司执行安努之旨意,主持神廷的行常议事。也就是说,他只是一个会议的主持人,权力是集体的。最高权力属于诸神会议。这种神话形式,反映苏美尔城邦联盟建立初期,各部落的首领还掌握着很大部分实际权力。这种神话反映的就是城邦、联盟建立初期的原始民主制。恩利尔既是尼普尔城邦的守护神,也是城邦联盟的盟守护神石作为盟守护神,他有很多荣誉上的头衔与工作,每一任的实际盟主,都会来尼普尔朝圣,建庙,但尼普尔城邦很难管理全联盟的事情。在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恩利尔虽然主持会议,但大会的决议是经诸神投票表决的。即使是:发洪水惩罚人类这样的大事,也有赞成者与反对者。会议的决定,由立法七神团予以公布,因而成为法律,恩利尔即使不同意也要执行。在神话中,我们还看到恩利尔被罢免的经过。 这些现象反映的则是公元前3500——前2700 年左右,苏美尔城邦联盟早期原始民主制时期的社会生活,从《吉尔伽美什与阿伽》 中反映的则是苏美尔城邦联盟发展后期的社会生活。也就是历史学家所们说的“原始君主制城邦”阶段了。
在叙事诗中描绘的阿伽,已经不是一个只有荣誉空衔的“盟主”,而是拥有一定“霸权”和“盟主”特征了。他可以凭自己的军事与政治势力,胁迫他属下的城邦为他自己的城邦出劳役。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在苏美尔城邦联盟发展至原始君主制时期,苏美尔各邦仍然保持着三种政治机构:首领,长老会议,人民大会。而且,人民大会是最高歹最后的决策机构。首领也必须听从人民大会的决定,而盟主虽然有一定的权力、势力,但还未达到“联的话是绝对权威”那种专制君主的程度,所以,他还得考虑对方的人民大会的决定,所以苏美尔城邦联盟的发展后期,还不能称之为统一的帝国,或专制国家。
19
七、苏美尔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早期作品带有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痕迹。
例如:在《提何玛特创造天地》 的神话,就苏美尔人对其居住的自然环境作不自觉的艺术加工,他们把天地生成的动因说成是淡水与咸水的汇合,其子女拉哈穆与拉赫穆的体躯是水质,无脚婉蜓而行,正是小溪、小河的不自觉艺术加工。在苏美尔神话中的超常世界叫“苦尔努吉阿”只是意为“永不回返之地”还没有“天堂”与“地狱”这种奖、惩功能。仅仅是这个曾经远涉旅途的民族对自己的遥远故乡思念的不自觉艺术加工而己。
(二)后期作品开始带有考虑以“真、善、美”为内容的文学创作因素的萌芽。神话中的内容逐渐摆脱其自然性因素,融人现实生活的内容,由神间向人间转化。开始自觉地用道德善恶论来评人物,主张善;否定恶,重视形象性格的突出特征和叙述故事的生动性,情节结构的严谨性。
八、苏美尔文学的闪米特化
闪米特是指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原居于叙利亚草原,后南向两河流域、中、南部、阿拉伯半岛迁徙、西向迩南、西奈半岛迁徒的民族。包括:阿卡德人、亚摩利人、迦南人、亚述人,巴比伦人、犹太人(希伯来人)、膝尼基人、阿拉米人、巴比伦人、犹太人(希伯来人)、脚泥基人、阿拉米人、阿拉伯人、也门人、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人)人。
闪米特这一名称,· 是犹太人在《 圣经,旧约》 对自己的祖先的称呼。认为自己是洪水的幸存者,一铆亚的两个后裔:闪(长子)与含(次子)的后代。
闪米特人的语言,称闪米特语,属闪,含语系中的一支。其下又分三个语支:东北语支、阿卡德语;西北语支:包括逝南语、亚摩利语、肺尼基语、阿拉米语、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南部语支:包括阿拉伯语、阿姆哈拉语(阿比西尼亚语)。
闪米特人是苏美尔人在西亚同时居住于西亚地区的两个不同民族。当时闪米特人住在西亚的西北部,苏美尔住在东南部。苏美尔人的文化发展比闪米特人的文化发展快。但闪米特人是强悍的民族,因而,其中的阿卡德人逐渐征服了苏美尔人。但在文化方面,他们却吸纳了苏美尔人文化精华,并使之“闪米特化”。所以,阿卡德文学的发展实际上是使苏美尔文学闪米特化的第一阶段。
就阿卡德民族看:阿卡德人(Akkadiams)是闪米特族的一支,外貌特征,身躯高大、长脸鹫鼻、长发多须(与苏美尔人迥异)。公元前3000年左右,居住在叙利亚草原,以后,逐渐迁徙至两河流域偏北地区(今伊拉克境内)公元前24世纪时,萨尔贡一世(约前2371 ——前2316 )建立了西亚地区的第一个王国。相传,他是平民出身,做过园丁,以武力夺取政权。经过多次战争,打败了苏美尔诸城邦,统一了两河流域中南部地区,建都在阿卡德城,故国号阿卡德。后来又对外扩张、北侵苏巴尔图,南征埃兰,军事活动范围这达小亚细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一带。建国后,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发展生产,并扩建常备军队五千四百人。成为两河流域的第一统一王国。
阿卡德人在文化上比苏美尔人落后,故在文化上融纳了苏美尔文化。阿卡德语属东北闪米特语,文字,是在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创立的阿卡德楔形文字。 在公元前2200 年左右,阿卡德语逐渐取代了两河流域两部的主要语言苏美尔语而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语言。公元前2230 年左右,阿卡德王国被东北山区库提人所灭,但阿卡德文化(包括其文字和语言),被巴比伦人与亚述人继承下去。 (一)苏美尔文学的闪米特化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