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申报书,建设方案,论证方案

四、建设保障

4.1学校的支持保障措施 1.作为我校的首批本科专业,学校以每年不少于10万元的经费支持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并重点麟选优秀师资进行非专业课的配套教学。突出人才培养的定位,探索本科文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2.在资源配置方面,投入不少于70万元的经费,建设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和现代教法实验室。以正常经费开支,补充满足本科教学需求的图书资料。 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对在校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先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改善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能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形成以写作、古代文论等学科为主的优秀教师团队。 4.在学校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和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对的倾斜,保证专业、学科、课程的建设水平。 5.在校管科研、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6.加大教材建设力度,设立专项教材建设基金,麟选有条件的课程重点建设特色教材。并同时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使之即符合学科特点,又凸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7.加强教师交流和校际交流,开展各类专业研讨和学术活动,促进教师学科思想、教育观念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8.加强对该专业建设的指导、检查和评估。引导专业发展进入适应本科学校建设的快车道。 9.借鉴和总结本专业的经验,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科研,逐步形成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办学路子和人才培养新模式。 10.若该专业批准为特色专业,我校按不低于1:1的建设经费配套。 4.2经费预算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支出科目 (含配套经费) 实验室建设费 学科建设费 师资培养费 学术活动费 科研经费 课程建设费 教材建设费 金额 (元) 30万元 40万元 5万 10万 5万 10万 10万 5万 合计 115万 计算根据及理由 我校的2008年设备购置预算 每年学校不低于10万元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 目前的教师培养情况 举办、参加学术活动 用于科研和论文发表 用于精品课程和课程改革 用于新教材的出版 校际交流、考察 8. 考察费

五、学校学术委员会意见 汉语言文学专业符合申报条件,同意申报。 (盖 章) 主任签字: 2007年 11月9 日

六、学校审核、推荐意见 汉语言文学专业符合申报条件,同意申报。 (盖 章) 学校领导签字: 2007年 11月10 日

七、学校主管部门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专业建设着眼云南边疆省份教育、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依托省会城市资源优势,依据学院应用型办学定位,培养“上手快、后劲足、适应性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教育应用型人才,使本专业成为立足昆明市、服务云南省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和面向东南亚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建设目标

(一)建立并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整体化模式。采用“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实践能力”的基本培养模式:通过夯实学科基础、突出应用特色,建设两大课群(专业主干课群、专业方向课群),搭建三个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含校内实训)、学生教育与活动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培养四大能力(从教技能、教学研究、教学管理、适应社会);建立“课堂教学→实训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就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完成校内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训的基础上,通过与中小学的纵向贯通、与有关高校、对外汉语培训机构以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横向沟通,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整体化模式。

——人才培养个性化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深造意向,实行分开专业方向培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二年级学生按照学科专业基础进行培养,三、四年级学生实行“按需分流、双向选择”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本专业下设中小学语文教育、对外汉语教学两个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弹性课程,实现个性化教育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个性化模式,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二)构建“整合-连贯式”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 ——有机整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职业教育、实践教育四 大课程模块。

——建设中小学语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两大专业方向特色课群。 中小学语文教育方向专业特色课群9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干、必选)

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测评(主干、必选) 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 基础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学习心理学

小学语文教例示范及教学训练 中学语文教例示范及教学训练 高中语文教例示范及教学训练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专业特色课群9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干、必选)

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测评(主干、必选) 英语听说

英语读写 英语翻译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专题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专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课程(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全方位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进行改革,有序构建“整合-连贯式”课程体系,有序建设3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其中1门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力争冲击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使本专业课程建设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出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估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把教师职业需求作为教学内容改革重要根据,根据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训、专业理论和教师职业能力有机融合,探索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区分理论类课程、应用类课程、训练类课程进行分类教学,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倡导“问题设疑-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类课程教学模式、“案例分析-理论探究-拓展迁移”的应用类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示范—教学操练—反思提高”的训练类课程教学模式。

(四)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师范生职业核心竞争力”是本专业建设出发点。建立“课堂教学→实训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就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四年不断线、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30%,具体通过校内实训模拟、中小学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

(五)建设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

建设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以汉语言文学教育应用研究和实践为特色的教学团队。

——通过外引内培,积极引进教授、博士,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学位;

——轮换安排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担任访问学者和参加各种高层次学术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持续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的高职称教师轮流担任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尽快成长;

——以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为载体培养青年教师,组织团队教师参与特色教材编写,并申报各级教育教学类课题,集中形成一批教学、科研成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