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精选15则

(光明网·时评频道)

材料二:

让二十四节气回归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它对当代生活究竟价值何在?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通过观察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而制定。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指南,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成为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也有不少人从生活中发现,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远离中原的岭南地区,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可能会出现“冬行夏令”的尴尬。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二十四节气的地域性虽然确实存在,但它总结了太阳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农耕生产依旧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了解,各地的人们也会根据身边自然的具体变化,生产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二十四节气表述,由此诞生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丰富的本地化知识。

另一方面,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 的农事指导功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虽然历史上会出现一些极端气候,但直到现在,全国农业生产仍然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解释道。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认为,尽管气候条件不断变迁,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但它既唤起我们的回忆,并且时刻提醒我们大自然是按照自身的节奏在循环变化。”他表示,二十四节气能够提醒人类尊重自然和亲近自然。

(摘编自《南方日报》)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气候、天气的预测与利用的水平越来越高,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确实有所减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二十四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很小,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来的节气规律。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二十四节气仍旧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指导广大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显然已不仅仅限于农事耕作,它已经全面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比如很多地方的百姓会按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来准备自己的生活物资,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也依旧流行。尤其是到了冬至时节,到底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几乎每年都要为此“论战”一次,彼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好不热闹。而正是在这样的“论战”中,传统文化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继承、传播和弘扬,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网友对这种“论战”的参与热情,也正是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深远影响力的证明。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兵团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反映了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但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如果完全按照二十四节气所言指导农事,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C.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专家对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的作用认识不一,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第 9 页 共 29 页

D.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的指导功能有所削弱;但它已全面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8.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年轻人和小孩可能不知道。

B.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祖用来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它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D.材料一、材料三有多处引用了歌诀,民谚和民俗事例其作用是反映了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联。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E.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世界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今天人类的农业生产仍在二十四节气的框架内运作。

9.作为农耕文化符号和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生活中有何价值和意义?请结合材料分析。(5分) 答:

《关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阅读答案

7.C。(“有的认为二十四节气已不再具有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表述不准确,原文材料最后一段说的是“二十四节气对于城市人来说也不再具备生产方面的指导意义。”)

8.AE(答对一项给2分)(A项,原文说“‘二十四节气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辈人那里可能是烂熟于心”。E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世界人民”。)

9.①依然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1分)②能提醒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照自然的节奏和规律生活。(2分)③在生活习俗中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分)

【阅读训练六】 材料一:

双十一不仅是消费者的节日,同时也是所有商家、中国乃至全球商业力量的一个大巡礼,我把它称之为商业的奥林匹克。

截至11月11日24点,2017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总成交额超1682亿元人民币。全天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支付峰值达到25.6万笔/秒,全天物流订单达8.12亿,交易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战略后首次双十一。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在各个环节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流动串联各个消费场景,包括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电脑、实体卖场及未来可实现的新通路等,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实体与虚拟零售供应链、交易交付链、服务链的全面融合,提供给消费者覆盖全渠道的无缝消费体验,以物流配送部分替代实体交付形式为特点的高效普惠型泛零售业态。“新零售核心是重构,产生全新的商业业态。不是简单现有的零售场景和业态的相加。”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杨健如是说。

(阿里巴巴CEO张勇《双11是商业的奥林匹克》节选)

材料二:

美国彭博新闻社12日报道称,中国最大购物节销售额再创纪录,藐视了该国正在放缓的经济增长节奏,并将美国“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更远地抛在身后。“双11”显然已成为世界性的购物节。

第 10 页 共 29 页

曾在高盛工作的阿里巴巴国际发展部成员埃文斯对法国《世界报》表示,今年阿里有14万卖家,其中6万在海外。《首尔经济》称,实现全球化购物和销售模式,也是促使阿里营业额猛增的重大因素。去年加入“双11”促销活动的海外品牌仅为1.1万多家,在一年间猛增近5倍。今年“光棍节”最畅销的海外商品分别是澳大利亚的保健品、德国奶粉、日本尿不湿等。可见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有品质保障的保健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而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推进,对于育婴产品的购买需求也呈增长趋势。

(环球时报《“双11”已成世界性购物节》节选)

材料三:

这样一场购物狂欢对交易、支付体系是一场大考。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回忆,双11早期,支付宝交易号只有16位,目前升级为28位。这次升位,不仅是交易承载量的简单扩容,更是“质”的飞跃,交易号开始承载技术迭代、服务器部署、服务业态等多维信息,以适应飞速增长的未来。今年天猫双11期间,25.6万笔/秒的支付峰值再创世界新纪录,4200万次/秒的数据库处理峰值,则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数据库跃升至全球第一梯队。

(中国青年网《新零售元年接受双十一检阅 线上线下打造共赢机制》节选)

材料四:

不管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还是消费者跟卖家的交互方式,零售的本质依然是体验和效率。让包裹快速安全地送达顾客手中,才是给顾客一个完整的好的消费体验。电商狂欢盛宴如今已经演变成物流快递业的“大考”。所以各大电商也开始注重物流服务的建设。阿里的菜鸟、京东、苏宁三家都采用了智慧物流的理念,充分运用高科技,投入使用更多的无人仓、全自动化管理。物流的比拼,也是科技的比拼,这可能是“双十一”除了低价之外最大的看点。

(钱江晚报《新零售模式下传统快递还能走多远》节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7“双十一”是对阿里新零售战略的首次检阅,1682亿的天猫销售纪录验证了该战略的可行性;

B.“双十一”的支付宝交易号从16位升至28位,这既是网络交易量增长的体现,也是技术发展更迭的结果;

C.双十一购物节已成为全球的购物狂欢节,电商平台利用这个机会把国货推向更多的国外消费者,从而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D.电商购物节的比拼也是物流快递业的比拼,快递业不革新就将降低电商的竞争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2017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能取得巨大成功,是基于今年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策略的实施,是新零售战略的胜利。

B.中国民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及越来越强的购买力,使得我们购物节的火爆程度远超其他国家,因此“双十一”将美国的“黑五”等购物节抛在了身后。 C.电商大佬们在物流建设上不断注入科技的力量,以求用优化的物流实现消费者愉悦的网购体验。

D.双十一购物节的成功,既向世人展示了我国经济澎湃活力,也从另一面证实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强大实力。

E.这四则材料来源于不同的媒体,他们剖析了“双十一”购物节的各个方面,这也从侧面说明“双十一”是人人参与、人人关注的。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2017“双十一”购物节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答:

《关于“双十一购物节”》阅读答案

第 11 页 共 29 页

7.C(“双十一”,既有国货的外流,也有海外产品的输入,“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于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及);

8.C、D(A、“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并不等同于“新零售”,更不是双十一成功的基础;B、双十一购物节的盛况不仅源于中国消费者的参与,外国买家的因素不可忽略,且“购买力”在原文中并未提及;E、“不同的媒体”有误,“人人参与、人人关注”的结论太绝对。)(每个选项2.5分,错答不扣分)

9.①2017双十一是在“新零售”战略背景下的;②电商平台全球化的布局,全球购物和销售模式的实现;③数据库、云计算的科技成果,为网购的支付环节提供了技术支持;④富含高科技的现代物流,使得网购的最终环节得以保障。(每点1分) 【阅读训练七】 材料一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年5月5日下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87岁的程不时是特意来见证这一时刻的。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十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则亲历了这一梦想步履蹒跚的曲折历程,也因此透彻地理解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程不时:外国人曾经说中国,你中国是一只鹰,但是你没有翅膀,你没有这种大的民用机。

1951年,程不时从清华大学毕业,从事了他的航天事业。后来,他成为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之后,我国的“初教6”和“强5”等机种,也是在程不时担任总体设计师时完成研制与定型工作的。

1970年8月,国家先后从各地调集了3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齐聚上海,开始研制运十大飞机,当时只有41岁的程不时担任副总设计师。

在运十之前,中国设计的只是10吨量级乘坐一两个人的小型飞机,而运十设定的技术指标是最大起飞重量110吨,载人100到120名。摆在程不时和研发团队面前的,不仅有技术难点,还有现代企业管理上的盲区。

当时,甚至连正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的艰苦环境中,程不时他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革新。

1980年9月26日,经过十年的研制,运十开始了首次试飞。

数据记录,运十起飞重量110吨,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过8000千米。从1980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1984年,运十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并往返七次向拉萨运送救灾物资。虽然在飞行中,运十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在七次飞抵拉萨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运十的试飞因缺乏后续资金戛然而止了。

程不时:当时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就是中国哪怕是简陋的条件,可以慢慢丰富起来,另外一条思路,是中国发展航空必须要有拐杖,拐杖指要外国人来辅佐,没有拐杖不行,这就是他们的话。

2007年3月,中国重启大飞机项目,并在第二年成立专门的商业飞机设计公司,程不时担任专家组成员,与大飞机之缘得以重续。47年,改变了程不时的容颜,但没改变他那份航空报国的情怀。

程不时:这是很大的历史转折,它不是一架飞机的试飞的问题,而是民族转了一个大弯以后,回到康庄大道上来,继续向前走将是一大片新的形势。

第 12 页 共 29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