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二.灭火的原理:
①.移走可燃物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1) 移走可燃物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 (2)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等冒盖灭,油锅着火用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
(4)用灭火器灭火:①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②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
(1)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
(1)火警电话:119
(2)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3)楼层着火,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前进,脱离火灾区。 (4)室内火灾,不能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让火势更旺。 (5)森林火灾,应从逆风方向逃离。 三.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O2(氧气充足)点燃 CO2 ;2C+O2(氧气不足)点燃 2CO;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等。
四.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2.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
1
2
3.爆炸的条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遇到高温、明火或撞击。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可燃性气体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叫爆炸上限。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3)毒性:CO和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液失去了输氧能力,导致CO中毒。吸入较多会缺氧而窒息死亡。
②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良好的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通道,以确保安全。 ③在作有关CO的试验时,要做好尾气处理,以防污染环境。 课堂练习
1.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这是因为( ) A.木材是可燃物 B.散热快
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 D.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缓慢氧化不发光,不放热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要使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在着火点以上 D.铁生锈是一种缓慢氧化
3.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4.欲使燃着的酒精灯熄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要使酒精灯隔绝空气
B.只要把温度减低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C.必须使酒精灯隔绝空气并且降温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D.使酒精灯隔绝空气或者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5.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后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6.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用什么方法灭火?
(1)做实验时,酒精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 ; (2)家中的电器着火 ; 课后作业
1.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化学反应 B. 都是氧化反应 C. 都是放热反应 D. 都是化合反应
2. 下列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燃烧 B. 爆炸 C. 食物腐败 D. 缓慢氧化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 A. 石油液化气 B. 汽油
2
3
C. 二氧化碳 D. 酒精 4. 前者一定包含后者的是( ) A.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B. 缓慢氧化,燃烧 C. 化学反应,爆炸 D. 化学变化,化合反应 5. 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 隔离空气 C. 隔离可燃物 D. 开辟运水的道路 6. 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 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 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 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 纸比煤的密度小
7. 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能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A. SO2和CO2 B. CO2和CO C. SO2和CO D. CO 8. CO有毒,是因为( ) A. 它有刺激性气味 B.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 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 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能力 9. 下列混合物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氢气和空气 B. 一氧化碳和空气 C. 混有面粉的空气 D. 二氧化碳和空气 10. 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 打电话报警 B. 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C. 开灯,检查泄漏源 D. 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 11.叶子姐姐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2.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C.白磷着火用沙土盖灭 D.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
13.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移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14.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15.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3
4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1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第二节 化石燃料及其应用
一.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混合物。属不可再生资源。三大化石燃料的比较: 所含元素 主要 煤 C、N、S 石油 C、H、N、S 重要的燃料 煤 工业 美称 加工及加工后的产物 加工 实质 焦化 煤 天燃气 C、H、N、S 用 途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石油 工业血液 工业的粮食 焦炭 煤焦油 焦炉气 气化煤 液化 煤 燃料气 (含CO、CH4、H2等) 燃料油 石油 分馏 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 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①焦炭用于金属冶炼;②焦炉气、燃料气、燃料油等常用做燃料;③煤焦油等可制成各种化工产品。如:塑料、染料、医药、炸药、农药、化肥、涂料等 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 加工后产品的用途 ①用做燃料;②可制成各种化工产品。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炸药、农药、洗涤剂、染料等 三.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